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事业研究

2005年以来,我国全面推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一是逐步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我国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已分三步逐步提升至强制执行65%节能标准,部分先行地区已强制执行75%节能标准。近十年,全国新建节能建筑超过100亿平方米,有效降低了建筑用能增长速度。

同时,“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标准体系也在积极研究并开展试点工作,与德国等先进国家的节能标准差距在快速缩小。二是规模化开展老旧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老旧建筑能源浪费严重,同时舒适度难以满足人们需求。十年间已完成老旧住宅10亿平方米改造工作,北方居住建筑单位面积供暖能耗下降20%以上。11个重点城市试点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5%以上,绿色校园、医院建设行动有效带动了社会节约风尚。三是全面推进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由点走向面,由个别项目试点示范,逐步走向全面发展阶段,2014年《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颁布,绿色建筑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总量达到10亿平方米。江苏、浙江等地区制定了本地区《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推广绿色建筑有了法规的保障。四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作实现了由项目示范,到区域示范,再到全面推广“三步走”战略,技术上实现了从低端应用到一体化集成应用。十年来,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实现了高速的增长,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从2006年2.3亿平方米发展到2014年的近30亿平方米,增长了近13倍,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从2006年的2650万平方米.增长到2014年的4亿多平方米,增长了近15倍,形成年常规能源替代量约30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由单体实施向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由单项技术向集成化、产业化发展,由示范引导向法制化、标准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工作产生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多重效益。但是,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工作中,还存在建筑用能效率低、建筑工业化水平低、建筑品质不高、城市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和建筑管理粗放等问题。现阶段城市能源管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工作的思路还难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我们重新认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指明了方向。

1、能源资源“双控目标”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5%,而城市建筑能源消费约占建筑总能耗的80%。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规律来看,未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的迁移、城市群的涌现,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将稳定在35%-45%,城市建筑能源消费将在未来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城市建筑能源消费控制、管理的成败将对建筑领域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全社会能源资源“双控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城市建筑能源消费这一主线,进一步加强建筑领域节能工作力度,提升工作要求与工程标准,创新政策体系及工作机制,切实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发布较为科学的建筑能效提升路线图,将能效提升及能耗降低指标分解到各专项工作中去,精细化做好城市能源专项规划。

2、城市能源基础设施绿色智慧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城市能源供应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供热、供电、供水、供气、供油等不同部门分散供给的模式,这在城市发展初期促进专业化水平提升、培育市场机制形成有很好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条块分割的能源供应体系极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各系统难以协调,能源综合效率比较低。本次城市工作会提出要提升城市工作系统性,就是要推动站在整个城市全局将诸多要素系统规划和建设。能源供应不仅关系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还是构成城市安全的重要环节,城市要敢于整合现有能源供应壁垒,对能源系统进行科学研究和周密部署,按照绿色化、智慧化的要求进行整合、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

3、提高建筑品质是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方向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分别提出房地产“去库存”、“坚持集约发展,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要求。现实中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和农业占比持续下降,传统和新兴产业效益分化明显。传统建筑行业的供给结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弱。当前城市的发展已由大规模开发建设转向品质提升阶段,绿色建筑是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绿色建材成为市场新宠而得到长足发展,建筑产业绿色化、智慧化、现代化的特征正在形成,提高建筑产业供给质量效率的动能正在积聚,这些都构成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内容。

4、加强建筑运行管理是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水平的必然抓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城市居民工作生活中有80%多的时间是在建筑中度过的。我们既要面对城市运行管理总体水平较低的现状,更要面对建筑本体的系统性运行管理长期缺失的严峻局面,没有建筑运行的现代化就没有城市运行的现代化,没有建筑的宜居宜业就没有城市的宜居宜业。目前,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规模实施建筑运行管理智慧化提供了技术保障,我们有条件在建筑运行管理领域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建筑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今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工作的若干建议

1、实现城市的建筑“双控目标”。一是要加快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提升频率,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使超低能耗建筑比重逐步提升;二是在棚户区改造、老旧城区综合整治中提高节能指标比重,并实施更高标准的绿色化改造,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三是除太阳能光热外,分地区、分建筑类型的强制推广包括空气热能在内的更多品种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应用,并加快深层地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业余热等高品质的新能源应用模式推广;四是采取各种措施,力保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目标保质保量实现等。

2、城市能源绿色智慧化。一是要建立城市能源信息中心,科学修编城市能源规划,对未来城市能源需求、供应来源、安全基准线进行合理预估,并监测能源供需状态,构建新型城市能源供应体系;二是逐步推动政企分开,促使电力、热力等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并有效整合各行业资源,提升能源综合应用效率;三是以综合地下管廊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能源运输管线的综合改造,减少跑冒滴漏问题及重复建设现象;四是注重各类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工作,从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拓展到工业厂房、交通枢纽、道路、桥隧、矿山等未覆盖到的领域。

3、建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研究制定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法规政策,规范引导建筑产业现代化市场发展。针对项目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配式建造、竣工验收、使用维护和评价认定的全过程,研究建立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标准体系和实施机制。二是现阶段以我部已批准的建筑产业化基地和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探索建设高质量、易推广的新型建设体系,并花大力气开展推广工作,促使装配式建筑成为城市主流。三是注重引导发展木结构、钢结构建筑,编制现代木结构及钢结构建筑发展规划,并因地制宜开展木结构和钢结构住宅试点示范和产业化基地,并通过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及推广绿色建材标识制度等方式,加强循环建材和绿色建材发展,切实带动整个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4、建筑运行管理智慧化。一是应树立低碳、绿色运行理念,加强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建设,鼓励不同行业,如住宅区、高校、医院、商业、饭店科学合理制定本行业能源管理指南,并强化执行环节。二是进一步梳理城市运行管理中能源服务行业的定位,以及各利益相关方间的关系,理清各方职责,充分发挥能源服务公司专业优势,鼓励能源费用托管、PPP等新型模式运用,推动绿色建筑真正“绿“起来,节能社区真正“节能”起来。三是在实施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注重运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健全运用大数据的工作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需求,提高为市场主体服务水平,在项目投资、政策动态、检测认证、融资担保、技术改造、产业联盟、培训咨询等方面主动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四是以发展智慧城市为契机,将“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切实引入城市能源领域,发展城市智慧能源体系,推广bim、能源智能调配、新能源微网、在线监测与控制等新型技术体系,提升城市能源效率。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