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3.1施工总进度计划
3.2工期保证措施
本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较紧,为确保该工程优质、安全地如期完成,我们在队伍的选择、人员设置、机械的配备、材料的供应及施工计划的安排方面均作出相应的安排。
3.3.2明确工期进度控制方法
(1)按施工阶段分解,突出控制节点。以关键线路和次关键线路为线索,以网络计划中心起止里程碑为控制点,把土方挖运施工、防水施工、各区段钢筋混凝土施工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在施工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和施工时的相关条件,制定施工细则,做出更加具体的分析研究和平衡协调,达到保证控制节点的实现。
(2)按专业工种分解,确定交接日期。在相同专业和同工种的任务之间,进行综合平衡;在不同专业或不同工种和任务之间,要强调相互之间的衔接配合,确定相互间交接日期,强调为下道工序服务,并严格执行。避免因影响下道工序而造成的下道工序窝工等损失及总工期(关键线路上的)损失。强化工期严肃性,保证工程进度不在本工序造成延误。
(3)同时按总进度网络计划的时间要求,将施工总进度计划分解成、月计划、周计划及日计划,这样将更有利于计划的控制目标。
3.3.3制定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1)设计变更因素:项目经理部要通过学习理解图纸与建设单位图,通过自审、会审和与设计交流,采取主动姿态,最大限度地实现事前预控,把影响降到最小。
(2)推行进度网络管理技术:采用计算机管理,要使本工程在预定工期内完工,就要抓住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它是决定工期的关键。对本工程进行网络管理,一旦关键工序出现工期拖延,即在计算机网络计划中进行调整优化、压缩,采取有效的现场措施,确保本工程在预定工期内完成。
(3)保证资源配置:在材料供应上,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及时供货,做到既满足施工要求,又要使现场无太多的积压,以便有更多的场地安排施工。在人力配备上,以满足关键线路控制点要求为第一层次,以各进度分项目标为第二层次,达到主次分明,步调一致,紧张有序。实行工序、工程段落流水和循环跟进的施工程序;区分轻重缓急,以均衡流水为主,对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和必要工作面根据现场环境条件及时组织抢工期及双班作业。
(4)机械配置:为保证本工程按期完工,我们将配备足够的中、小型施工机械,不仅保证正常使用,还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有效备用。
5.3.4采取保证工期的管理与组织措施
(1)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配置高效项目管理层,通过层层签定责任书,形成可靠的项目组织指挥工作层;本工程的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和质检员均由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
(2)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为了保质、保量、保工期、保安全地完成这一任务,本工程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做到多劳多得,优质优价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3)定期召开每周一次由工程施工总负责人主持、各专业工程施工负责人参加的工程施工协调会,听取关于工程施工进度问题的汇报,协调工程施工内部矛盾,并提出计划调整方案。
第四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劳动力安排
4.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根据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法的要求,合理选择本工程的施工机械。
4.2主要劳动力安排
各施工段根据工程预算主要工程量、用工量和进度安排时间进行计算得出定额劳动力用量,再根据实际施工经验综合调整得出计划劳动力用量。
第五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5.1施工测量
1.测量放线
依据建设单位、桩基单位提供的坐标点或基准线,采用经纬仪、钢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定位放线,要做好轴线桩保护工作。放线完成后必须经建设单位及有关方面复核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标高控制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水准点采用S2水准仪测设施工用水准点(水准点不应少于3个,且通视良好)。竖向标高用钢尺由±0.00直接丈量至各楼层,楼层标高由水准仪测定。
3.轴线垂直传递
采用J-2经纬仪逐层传递主轴线,做好校核调整工作。
4.沉降观测
按每15米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每施工层观测一次,收尾工作完毕观测一次,竣工交付前复核一次,以后按设计规定观测,沉降观测应准确记录,并定人、定仪器、定时观测。
5.2基础工程
5.2.1土方工程
1.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阶段正处雨期,土方的开挖与基础施工应连续进行,最大限度地压缩时间。施工中防止地基暴露时间及地面水流入槽内,以免边坡塌方及影响地基持力层。
土方工程采用上部用挖掘机开挖,下部人工开挖与修槽相结合的方法,基础工作面每边30CM,放坡1:0.5.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不超深、不欠挖。在槽外侧围以土堤并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
基槽开挖至原土层,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验槽、验桩。使基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2.土方回填
(1)回填土前应将基础两边基槽内和房心的垃圾、杂物清净,同时清出松散物,回填由基础底面开始。
(2)回填土的质量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和规范规定,含水量适中。
(3)土方回填时,两边同时分层回填,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压实。
5.2.2基础工程
1.模板工程
基础模板采用定型组合木模板,模板对缝严密,无漏浆,支撑应牢固,无松动、位移、跑模现象。
施工中应搭设专用施工用跑架,严禁将施工坡道支设在模板或其支撑上。
2.钢筋工程
(1)本工程所用钢筋均由工地技术员开出规格。经复核无误后方可加工制作。
(2)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且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进场钢筋要合理计划,存放期不宜过长,且应架空有序堆放,防止锈蚀。
(4)技术人员开出规格及班组施工绑扎时,必须注意满足规范及图纸中对接头位置、搭接及锚固长度等质量要求。
(5)基础钢筋绑扎时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中间成梅花形绑扎。
(6)构造柱伸入基础的插盘其下部应固定牢,为了防止柱筋发生位移,基础内及基础以上各设两道钢筋,与柱纵筋固定牢。
(7)钢筋绑扎时,钢筋保护层应采用塑料垫块支垫,严禁使用石子支垫钢筋。
(8)钢筋绑扎成型后,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成品保护。
(9)钢筋隐蔽前必须经建设单位、质检部门、监理单位等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
(1)基础结构混凝土采用商砼,小型构件采用现场自拌砼,开盘前应由试验室出示混凝土配合比,且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配合比进行盘盘过秤,严格计量。
(2)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合格报告,并应对其品种、标号、批号、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
(3)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4)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5)混凝土搅拌应计真计量,按配合比投料,每罐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水。严格控制加水量。搅拌要均匀,最短时间不小于90s.
(6)基础混凝土宜分层连续浇筑完成,施工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流淌。每浇筑完,表面原浆抹平。
(7)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入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振捣的边缘。
(8)柱插筋要加以固定,保证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发生位移。
(9)混凝土浇筑完毕,外露表面应适时覆盖撒水养护。
4.砖基础
(1)砖进场前应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复试合格后方可进场交付使用。
(2)所用砖必须提前1-2d浇水湿润,确保砌筑质量。
(3)砌筑砂浆采用重量配合比,计量要准确,试块按规定留置,隔夜砂浆不得使用。
(4)砌筑时采用“三一”砌砖法,组砌形式宜一顺一丁,要求双面挂线砌筑。
(5)构造柱处宜砌筑成马牙槎,先退后进。退出尺寸为60mm,墙内应预埋2φ6@500拉结筋,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的宽度应控制在10mm左右,最小不得小于8mm,最大不得超过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7)砖基础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设置过梁。
(8)砌基础时,应检查和注意基槽土质变化情况。堆放材料应离坑边1m以上。
(9)基础施工完毕,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回填土应在基础两侧同时进行并分层夯实。
5.2.3模板工程
(1)在模板工程中,模板应支撑牢固,并严格控制标高、轴线位置截面几何尺寸,达到准确无误,消除爆模,轴线位移等质量问题。
(2)本工程采用九夹板,现浇板用50*100木方加固的方案。油质类等影响结构或防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不得采用,钢筋及混凝土接搓处及时清理,不使隔离剂沾污。
(3)当梁长L>4m时,按梁跨度的(1~3)‰起拱。
(4)现浇板施工时注意到模板的平整度、梁板交接处接缝的严密性。
(5)柱模板支设时底部留扫孔,以防止混凝土离析,提高振捣质量。
(6)底模板拆除时按混凝土强度要求拆除,侧模拆除不致引起混凝土表面缺棱掉角;上层楼板浇混凝土时,下层梁板的模板支撑不得拆除,再下一层的模板保留一部分,跨度大于4m的梁下均应保留支撑,且间距不大于2m。
5.2.4钢筋工程
所有进场钢筋均有出厂质量证明和试验报告单,并按批分类架空堆放整齐,避免锈蚀和油污,应有覆盖防雨水措施。
(1)本工程所用全部钢筋均由现场加工制作,工地技术员校核下料尺寸、规格后,方可加工。Ⅰ级钢筋末端均应做180°弯钩。Ⅱ级钢筋做90°、135°弯钩时,其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箍筋均做135°弯钩,平直部分为钢筋直径的10倍。
(2)进场钢筋合理计划,随用随进,不合格钢筋决不进场。
(3)钢筋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交叉点都应绑扎牢。
2)板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如采用一面顺扣绑扎,交错绑扎扣应变换方向绑扎;对于面积较大的网片,可适当地用钢筋作斜向拉结加固。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将所有相交点全部牢。
3)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此外,梁的箍筋弯钩应尽量放在受压处。
4)绑扎柱竖向钢筋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不得小于15°。
5)绑扎基础底板钢筋时,要防止弯钩平放,应预先使弯钩朝上;如钢筋有带弯起直段的,绑扎前应将直段立起来,宜用细钢筋联系上,防止直段倒斜。
(4)现浇板钢筋绑扎成型后,浇筑混凝土时,应加足马凳,以免压偏负弯矩筋。
(5)柱纵向筋绑扎时,应采取以下措施施工,以防止纵向位移:1)底层柱下面与基础钢筋网片用点焊固定,上面钢管锁定位置。2)柱纵筋与箍筋采用十字扣法绑扎。3)支模前用预制砂浆垫块扎在纵筋的外侧以控制钢筋的保护层。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