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建筑风格——熊本城
说起日本的建筑风格,最为有名的就是江户城、大阪城、名古屋城、熊本城等日本标志性建筑。日本建筑拥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最早大量受到中国建筑的影响,但随后也渐渐发展出属于日本的独特风格。其中以熊本城为例,具体内容如下:
日式建筑风格——熊本城
熊本城简介:
熊本城位于日本熊本县熊本市,熊本城又名银杏城(由于当加藤清正建造此城时,已经考虑到万一发生围城战时,城内需要有食物供应,因此便广植银杏,甚至连城内铺床的材质,都是利用里芋的茎晒干做成的,可以作为围城战时的战备存粮)。
日式建筑风格——熊本城
熊本城内部结构:
熊本城城池总面积约98万平方米,建有亭、阁、橹(城楼)、井、石墙等许多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清正流筑城术的秘奥义在于高出平常城近一倍的高石垣,堪称日本筑城一绝的熊本城清正垣,更是将这一奥义发挥的淋漓尽致,但可惜清正一生都不肯传授此法。在被邀请筑尾张名古屋城的天守台之时,清正更是将筑城现场用幕帘封住,标榜“绝不外传”,连所有的石匠都得签署一份名为“秘密之御事挂”的类似合同的玩意儿,声明绝不能透露给外人。
日式建筑风格——熊本城
熊本城建筑历史:
明治时代前
加藤肥后守清正,战国末期数一数二的勇将,其“虎之退治”和一系列以轶事更使其成为战国时期人气最高的武将之一。在侵略朝鲜时,由于清正的努力奋战,日军在朝鲜战争的初期相当顺利(但还是侵略战役,不提也罢),在明朝的史书中更是这样记载着:“倭人清正,强悍、严厉,实乃酋中名将也。”在这之后,加藤虎之助清正之名,传遍整个日本。
在人们心中,清正多半以勇猛果敢的形象出现,往往忽略了清正在筑城方面的成就。事实上,在日本的筑城史上,清正流也是占了重要的一席的。天下三名城中的成功,与清正都分不开干系。
清正的筑城才能,是在筑造大坂城时为丰臣秀吉所发现的,当时只有二十四、五岁的清正,确立了如今大坂城的确切位置并担任了筑城下准备工事的奉行,为日后建成雄伟的大坂城立下大功。
在发现了清正筑城的潜力后,秀吉命令清正与寺泽广高等筑造了日军侵略朝鲜的大本营肥前名护屋城,工后。其五层七重的天守阁以及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的美观使用连德川家康,伊达政宗,蒲生氏乡等后世筑城名手都赞叹不已。
天正十六年,佐佐成政因为失政被秀吉勒令剖腹,并没收领地后,肥后一国分为南北两国,由清正和小西行长两人分别领取。清正拜领二十五万石,以隈本为居城。小西行长则得到二十四万石,以宇土为居城。(众所周知,肥后是五十四万石的大国,另外的五万石则勘定为公领。另外在《川角太阁记》中还有清正二十六万石,小西十二万石的说法)清正对此感到强烈的不满,认为小西行长凭借花言巧语得到了秀吉的信任,竟然与身经百战的自己得到同样的领地,简直是自己的耻辱。从此两人交恶,甚至在朝鲜战役中还有过小西行长欲枪杀清正的事件。
庆长五年,在决定天下大势的关原合战中,清正作为东军的骨干,为东军最后取得胜利立下大功,战后一年,即庆长六年,受封为肥后五十四万石的大大名。
熊本城,作为名筑城家清正的居城、九州重镇,也在这不久应运而生了。
熊本城的前身,是室町末期鹿子木亲元(烈风传中样子长的很搞笑的那个隈部亲永是其后代)所筑的隈本城,在战国时期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菊池,大友,赤星等大名,为争夺此城打了无数仗,(但始终也没分出个胜负来)作为名将的清正自然看出了隈本城的战略地位,但又觉得隈本城的规模太小,所以起了自筑熊本城的意愿。
新城熊本的建设地,位于隈本东南的茶臼山丘陵地带,横跨坪井川,而肥后的白川和井芹川则成为了天然要害,是日本筑城史上并不多见的占据天险的平山城
清正的家臣,饭田觉兵卫(别看政治不高,是一流的筑城名手),森本仪太父(据传是九州名门少贰家的后代),三宅角左卫门,丰田玄藩(倒是俺们萨摩的叛臣,最后跟着清正一起去了--殉死),下川又左卫门(也不学好,在加藤忠广的领地被没收后殉死)都是有很深筑城造诣的武将,加上清正每日两次的现场监督指导,终于建成了日后为被称为天下三名城之一的熊本城。
熊本城的坚固,在近代的战争中得到了证明。明治十年(公元1877年)西南战争之际,高达一万三千人的西乡军攻打只有三千四百余守兵的熊本镇台军。西乡军总大将西乡隆盛(这个够份量了吧)率领山炮三十门,臼炮三十门攻打,守城的是谷干城司令只有山炮十三门,臼炮七门以及六门已经被淘汰了的野炮,可谓完全没有胜利的希望。但是在五十二天的强攻不下后,西乡军宣告总败退,为最后的灭亡划上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庆长十六年,在达成了德川家康与丰臣秀赖的二条城会面后,清正在返回熊本城的路程中病发,到达熊本后不久去世,终年仅五十岁,由于掌握清正一生筑城奥妙的饭田觉兵卫一生再未出仕任何大名家,清正流筑城术也宣告失传。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日式建筑风格”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