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建立完善知识管理系统的应对措施

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信息革命,把知识经济推向了人类历史舞台。知识经济的冲击,使工业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中国企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是体制和机制的挑战,另一方面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挑战。中国企业在大力推进企业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在管理模式上向知识管理转变,否则,中国企业将又会落后于时代。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同工业经济相比较,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企业的增长理论及由此而形成的经济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工业经济遵循“收益递减”原理。知识经济表现为“收益递增”。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19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本世纪为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到战后的各种经济学派,可以说都是“物质经济学”;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学。物质是稀缺的,遵循“稀缺原理”以及“生产函数理论”和“收益递减原理”。生产函数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这个理论指出,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数量,而且,投入的要素是相互依赖的,按规模成比例地增加;任何一方单方面的增长都会使收益递减,这就是著名的收益递减规律。 知识经济则恰恰相反,表现为“收益递增”,即对知识的投入,不仅不会出现“收益递减”,而且收益是递增的,著名经济学家J.M.克拉克说:“知识是唯一不遵循收益递减规律的生产工具”。

(二)工业经济以物质为基础,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工业经济主要的生产要素是能源、原材料以及劳动力等等。因为物质是稀缺的,所遵循“稀缺原理”,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经济增长服从“增长函数”。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而知识的丰富性和无限性,给经济增长带来 了永不枯竭的源泉。

(三)工业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是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即每个人在单位时间的产品数量,是工业经济时代衡量效率的重要依据,其强调的是量的增加。在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已经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并转化为新的产品,那么,劳动生产率越高,产品积压越多,浪费越大,亏损越严重。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是知识的生产率,即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即知识的有用程度。知识生产率取决于知识的获得、运用、交流,包括:研究与开发、教育、培训等等。

(四)企业管理重点不一样:工业经济的管理重点是生产;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研究与开发、销售以及职工培训。工业经济时代以生产为管理重点,管理的目标是增加产量,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所以生产环节成为管理的中心,其提高效益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知识经济时代,产品量的增加、产品的生产已不是难事,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知识的生产与开发,以及对人的知识培训。

(五)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标准化,知识经济时代则是非标准化。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标准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也就是大批量、单一产品、高效率。知识经济时代则是非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即小批量、多品种,运用弹性生产同样也是高效率。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按事先编好的程序,在一条生产线上,每一个产品就是一个型号。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准多到“没有标准”了,所以叫非标准化生产。

(六)工业经济是集中化生产,知识经济则是分散化生产。工业经济以工厂为中心,把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工人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或大规模的生产。知识经济则是分散化生产,职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家里或分散的办公室指挥车间的运转。

(七)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经济时代。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占劳动力的80%;知识经济时代,不到20%,而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占80%以上。工业经济时代,长期以来,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占劳动力的80%。企业管理经常抓的~项管理措施,就是削减科室人员,尽量充实生产第一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知识经济时代,直接在车间从事生产的工人,逐步被机器取代,占劳动力的比例反过来不到20%。

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说,第一次技术大变革使机械力用来代替人力和兽力。现在信息和自动化新技术却是要代替人的思想(部分脑力劳动)。“智能”将在各个领域代替人劳动或工作。在发达国家,75%的就业人口从事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是重复性劳动,而越来越完善的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和计算机完全可以从事这类劳动。例如,在美国,在今后若干年内,1.24亿个工作岗位的9000多个工作岗位(75%)将会被取消,由自动化系统负责完成有关的工作。近30年来,美国的企业生产一直在增加,美国一直保持着第一工业国的地位,而工人人数却由占劳动人口的33%减少到17%。再过10年,将只有12%,到2020年将只会占不到2%,现在一些工厂已经差不多不用工人了。

(八)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被钉在岗位上,主要是“岗位工资制”。知识经济时代,过度到“按业绩付酬制”,凭自己的业绩,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价格。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企业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管理,以知识生产管理为前提。知识的生产不同于其他物质和服务产品,它是在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研究、分解、使用和共享的全过程中进行的,在这些过程中,知识既被使用,又在不断地产生、形成和发展,新的知识在产生,原有的知识在发展。

(二)知识管理是以信息管理为基础,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信息管理只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来查询和检索,利用技术来进行信息采集、存储和控制。而知识管理则是利用技术去分享知识(或信息)并把它们作为创新(发明)的手段或杠杆。知识管理是通过一组解决方案的集合寻找和识别与问题有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形成对某~问题的专门认识,作为决策的依据。知识管理就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理是通过一组解决方案的集合寻找和识别与问题有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形成对某~问题的专门认识,作为决策的依据。知识管理就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并付诸行动,再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有人将知识管理混同于信息管理,其实不然,知识和信息无论在内涵和外延,以及表现形式上都有所不同。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管理开始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逐步形成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联系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和创新。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进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人本”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和发展。正如库珀所言:“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的知识能力相结合,才导致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的过程。这就是知识管理的目标”。那种简单地把知识管理等同于信息管理、把它置于信息管理的职权内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三)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知识的清晰化和共享寻来新的途径。知识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清晰型知识和模糊型知识。清晰型知识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而模糊型知识主要是指员工的创造性的知识,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清晰型知识易于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存储、通过高新技术手段和方法来管理。而模糊型知识由于难于被他人观察了解,更无法奢谈共享和交流,如何管理它已成为知识管理的一大难题。为此,促进模糊型知识向清晰型知识的转化继而实现共享,以及二者的互动促生,在知识管理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

(四)从知识管理的发展进程来看,企业知识管理可分为知识的生成管理、知识的交流管理、知识的积累管理、知识的应用管理,它们直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其中知识的应用是管理的目的,知识的交流是生成知识的手段和途径,知识更新是企业创新的动力,知识的积累是知识和企业发展的基础。实施知识管理必须重视学习和培训,实施全员教育和终身教育,激发企业和员工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永远高人一筹。先进一步,这是企业效率之本,发达之源。知识只有交流才能发展,只有使用才能增值,只有交流和反复使用才能持续地派生知识,交流越快,使用越广,效果越好。其中知识共享是关键,也是难点所在,它直接制约着知识的生成和交流,更关系到知识的管理和效果。要着力于实现知识的共享,满足模糊型知识拥有者的利益要求,激发企业员工(包括客户)把分散在头脑中的零星的知识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知识力量,形成企业的集体智慧,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知识的创新能力,这正是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优势。

(五)知识管理要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科技、运作过程的结合。知识的载体是人,因此,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能吸引来人才、留住人才,并使他们能心情愉快地在企业工作,甘愿把他们的知识奉献给企业。还要注意形成一个激发他们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信息科技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说,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的获取、沟通、整理中产生的。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科技系统在一个企业的知识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完善的信息科技系统,一个企业是很难于进行成功的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本企业的、有效的运作程序。这是企业独有的特殊资产。运作过程可以促进知识管理,提高知识管理的水平。

(六)知识管理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知识管理的四个环节,即知识的获取、共享、运用和存储,体现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过程。每个环节都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内容,同时,四个环节又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统漏,都可能导致企业的知识管理功亏一篑。

三、中国企业建立完善知识管理系统的应对措施

知识管理做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已成为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无数企业的实践说明,固守原来的管理模式,企业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向知识管理转变,企业则呈现出柳暗花明。知识管理应该怎么搞?企业向知识管理转变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这是众多企业经营者迫切想知道的问题。

当前关于知识管理的众多理论文章中,普遍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灵活方式的管理模式,其目的是提高一个组织机构获取、共享、运用、存储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在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中,对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措施论述较少。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应该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否则,就难以在所有企业推广应用。笔者近年来考察了100多家企业,其中,40%属高新技术企业,60%属传统型企业。这些企业对知识管理均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根据理论界对知识管理模式的阐述,结合实践中众多企业的探索,中国企业在向知识管理转变中应采取如下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完善信息科技系统

知识管理首先是信息革命带来的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革命使每个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真正来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对企业来说,信息是企业知识的重要来源,同时,企业自身的信息科技系统,是企业知识共享、运用、存储的重要工具。因此,建立完善信息科技系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

1、充分利用因特网

因特网给企业带来大量信息,也带来大量的商机,企业利用因特网可以进行大量电子商务。因此,所有企业必须重视利用因特网,要上网或建立网站。据对河北省衡水市的调查,1997年以来的4年时间,企业上网或建立网站连年以成倍的速度增加。

2、企业要建立信息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哪些信息对企业有用,哪些没有用,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筛选。企业信息部就负责此项工作。另外,企业信息部还负责对本企业信息的筛选、传递,对企业知识的共享、应用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衡水市的一批企业从1998年开始设立信息部,一般由3-5人组成,其对企业知识的获取、共享、运用发挥了显著作用,为企业产生了很多直接经济效益,企业决策层普遍认为信息部是企业最重要的部门。

3、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局域网

政府经济部门、行业协会的局域网深受企业欢迎,对企业知识管理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经贸委、计委及各行业协会应建立局域网,来促进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二)把提高员工知识素质放在重要位置

知识管理不等同于计算机化,信息只有和有知识的人结合,才能生产出对企业有用的知识。一个企业知识的获得大约要经过如下线路:信息;整理;创新;知识。因此,有知识的人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企业进行知识管理,要把提高员工知识素质放在重要位置。

1、董事会中要聘请专家担任没有股权的董事,提高决策的“知识含量”。 近年来衡水市的一些企业集团或公司,为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实行了聘请没有股权的董事的办法,即企业要聘请三位国内本行业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进人董事会,企业付给他们报酬或股票期权,他们在董事会决策中享有庄严的一票。这个办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董事会决策水平偏低的状况,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2、提高企业中受高等教育员工的比例。

传统产业中员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应达到40%,高新技术产业应达到70%以上。实践证明,受高等教育员工比例的提高,对促进企业知识管理至关重要。

3、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学习。

企业要促进员工经常性的学习,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现在社会的知识更新变化非常快,如果不进行经常性学习,企业和员工很快就会落伍。企业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员工探索新的领域,促进员工终身学习,并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促进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经常性的员工培训、员工读书活动、企业管理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派员工到大学或其他企业学习等等。

(三)建立、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才能产生知识,尤其是在知识更新变化非常快的今天,一个不能创新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知识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创新管理。

创新的内涵通常包含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因此,建立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新技术源源不断地在企业中涌现、运用,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企业要建立完善研究与发展机构。

中国企业的结构大部分是“橄榄型”的,即科研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弱,重视生产,生产部分较大。这种结构是中国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应向“哑铃型”转变,加强研究发展与市场开拓的力量。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大型企业要抓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吸纳原来国有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变成企业的研究院。中小型企业要积极吸引科技人员来企业工作,在创建自己的研发机构的同时,要加强与本行业水平较高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协作、合作,来提高自己的研发水平。

2、要加大对研究与发展的投入。

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就明确要求国有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1%,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3%-5%。但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普遍很低,一般不到销售收入的1%。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产权的明晰,企业对研究与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距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10%左右,中国企业也应尽快提高对研发的投入。

3、要形成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

企业的技术创新一般都是诱致的发明,因此,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是促进创新的重要保证。据对中国一些发展快、创新速度快的企业的调查,这些企业普遍有一套对科研的有效管理办法,采取了很多对创新的鼓励措施。对科技人员的发明,应按其成果运用后为企业所增加利润的比例给发明者报酬,或者给予发明者股票期权。

(四)企业要形成知识的交流、共享机制

知识的交流、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对模糊型知识的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知识的流动和共享。要消除企业知识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知识的扭曲;消除企业员工之间知识交流的障碍,实现知识的自由、直接交流。

知识管理下的各部门之间不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部门间应更加注重沟通、协作。尤其是科研、生产、营销不再是各干各的事,而是在密切沟通、紧密合作下工作,使企业的科研、生产、营销变为一体化。日本企业实行多年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其实就是加强企业员工知识的交流、共享,从而出现创新的一种好形式。中国企业应该扎扎实实地在员工中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五)创建新型的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新型的企业制度,要使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和命运紧紧与企业成为一体,利益分配要向有知识的人和鼓励企业知识的获取、共享、运用及存储倾斜。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知识管理,企业才能吸引有知识的人才。很多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注重让员工参股,特别是重视让有知识的人参股;为吸引有知识的人进入公司工作和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一些企业还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这都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知识管理的制度创新。不同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有利于知识管理的制度创新。

(六)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保障

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首先要有领导的重视,整个企业领导层要转变观念,大力推进知识管理,把企业知识的获取、共享、运用、存储做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主管。知识主管与总工程师有很大区别,总工程师是企业的技术主管,而知识主管则综合性更强,其工作涉及企业研究与发展、生产、营销的全过程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提高企业对知识的获取、共享、运用和存储的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知识主管处于公司的高层领导地位,其主要任务是将企业的知识变成企业的资本,主要职责有:

呈、创建和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共享知识的环境,使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到知识共享的好处,并为公司的知识库做贡献。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