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针对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  

一、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质量标准低、运行期长、配套设施不全、机械设备老化等现象严重困扰着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正常运行

我国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掀起了两次水库建设高潮,为我国水利水电基本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损毁严重、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

工程设施老化,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大幅下降,险工险段工程较多,各类水工建筑物破损失修,闸门启闭等机电设备老化严重,部分设备应该淘汰或者更新。

水利工程配套不全,配套设施年久失修,设施老化,零部件损坏,无人修理,带病运行。忽视了对渠系配套的建设和管理,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2.缺乏资金,疏于管理,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左右着水利管理部门和职工,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党中央的一贯方针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以群众自办为主,国家只能在器材方面给予适当支持。但是很多水利主管部门却曲解了这一政策方针,无论是建水库、电站、渠道,还是堤防加固甚至管理都依靠上级拨款,等靠要思想严重。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的状况,本应由地方政府负担的防洪、排涝等公益性支出转嫁给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担,有的甚至将水费挤占、挪用、截留,导致一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欠收水费高达几千万元的严重后果,这严重影响了水利部门的正常的经费开支。

其次,每年安置的复员退伍专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使水管单位机构臃肿,经济雪上加霜,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等得不到保障,人浮于事,很多地方的水利站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实行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国家投资不足,水利部门收入不到位,导致资金严重短缺,有些部门甚至连职工的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就更不用说对水利设施进行正常的管理和维修了。资金不足,管理不到位,造成了严重的“重建轻管”现象。

3.体制不健全,权责不明确,管理过程出现权责交错现象,缺少政府强有力的引导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形成了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政事交叉、各自为阵、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相应的出现了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在管理和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正确利益或者推诿扯皮现象。

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和编制、灌区输供水时空分布、灌区水价核定、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供水收益分配等方面也会出现诸多矛盾。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造成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不清,有利益时大家争着管,有问题时都不愿意管。国家水利产业政策滞后,没有在政策上即时调整、引导水利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体制不健全不理顺就难以进行正常的管理,更何谈健康有序的发展呢!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革除水利管理中现存的弊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二、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改革力度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央关注的重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国家将不断加大水利工程整治力度和配套改造防渗力度,以利于水利工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水利部门一定要摒除陈旧观念以及等靠要的懒汉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取争先、自谋发展。

各级领导要加大组织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促进水管单位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为保证改革的成功,建议各级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发展改革、水利、财政、编办等部门参加水管体制改革,科学运作,扎实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明确各级责任,把责任落实到人。

2.健全体制,权责明确,管养分离,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

水管体制改革要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为目标。各管理单位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要齐全,管理人员、监管工作要明确,责任到人。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

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真正作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地方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权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管理权属地方水利管理部门或跨行政区域的共同的上一级水利管理部门。水管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辖区内的水政执法、渔政执法、水库防洪及管理工作的责与权。水行政主管单位只能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依法行政,而不能对水管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过多干涉。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养护企业,积极推行水利工程内部管养分离。大力推行管养分离是水利工程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维修养护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管理、维护水平,有利于基层水管队伍的稳定,能从根本上理顺各部门的责、权、利,解决过去管养合一导致的各种问题。

3.精简机构,吸收人才,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规范、精简、高效的运行管理机构,同时实施人事制度的改革。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管单位积极指导,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开展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采取提前离岗休息、鼓励辞职、自谋职业、鼓励脱产学习、轮岗待岗等多种办法,精减人员,使这些人员得到妥善安置。还要不断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适当的岗位发挥他们的才干。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同时建立健全水管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让职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力求使工程管理、运行、维护、经营人员各得其所,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良性运行。

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合理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管理、运行、维护人员的积极性,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4.灵活经营,多方筹资,建立规范的法律支撑体系,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

水利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决定了其属于财政重点支持的范畴,需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框架。政府要给水利工程部门提供政策倾斜和法律支持,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灵活投融资体系,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将代收水费和基础建设、经营管理资金划拨到位,把不应由水利部门承担的份额,由受益的地方政府承担。

水利部门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树立水是商品的观念,建立市场经济背景下水利工程独特的经营模式。改革投资体制,将产权、经营权、管理权适度分离,实现水利资产行业管理、专业经营,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投入多元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出售拍卖、联营等多种形式,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水价的审批是由国家各级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的,由于各种原因,水利部门的实际收费价格只有成本价的40%,而导致了水利部门的管理经营举步维艰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水价审批部门要结合水价成本和经济发展情况适当的调整水价,使水价的形成机制、调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水利部门要采取灵活的收费方式,确保资金按时到位。如:供需直接见面,实行合同制供水,收费到基层;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让农民用水者自主参与灌溉管理,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提高灌区水费征缴率,减轻农民水费负担。

加强财务的监管工作,管理单位必须有财务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同时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对违反财经纪律的水管单位负责人给予清退。

各水管单位要依据水利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执法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加强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的水利法治环境,引导群众逐步树立水忧患意识、节约用水意识。要进一步建立清晰完整的执法体系,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确保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