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杨桥往北,公路到头折向西,到峪口镇东樊各庄村,村北1.5公里的山路跨山涧是烈虎桥。桥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建,桥北原立一方石碑,碑文记载了建筑年代、工匠和监造官姓名等。
简介
平谷烈虎桥,位于平谷区峪口镇东樊各庄村西北1.5公里处。
烈虎桥始建于明代,为明、清时期京城通往京东道教圣地丫髻山必经之路,清康熙、乾隆、道光三位皇帝朝拜丫髻山,皆从此桥经过。
据志书记载:“烈虎桥,在樊各庄北,石渠木面,跨山涧水。”烈虎桥初为石桥墩,木桥面。后改建为石梁桥,通行至今。
构建历史
烈虎桥属于梁桥,又称平桥,是一种以桥墩和横梁为主要承重构件而建造的桥梁。烈虎桥南北走向,建在山间一条河道(即涧水)上,尤其夏季山水涌下,由此流泻而去。烈虎桥为三孔石梁桥,整体为花岗岩石质。桥面长12.5米,宽3.91米。桥面两侧各有6根方形望柱,桃形柱头。两侧望柱间各有5块石栏板。望柱与栏板均素无雕饰。桥两端各有一只石虎,倚着望柱,呈蹲踞状,以充抱鼓。石虎通高89厘米,底座高17厘米,底座长59厘米,宽39厘米。桥也由此而得名。
桥面纵列三组石梁,每组7块,共21块大条石,组成整座桥面。每块条石长在2.5至2.88米之间,宽在37至54厘米之间。两块条石间的缝隙,各有两个腰铁(又称银锭榫,当地称之为“锁”),以衔接条石,使之连成一体。桥面两边,各有一条石,撑托望柱与栏板。桥面下有两座桥墩,每座桥墩由8层条石砌筑,桥墩高3.1米, 两桥墩间距1.6米。桥墩东侧迎水面有分水尖,以斩劈山水,减弱激流对桥的冲击。桥两端建有桥台。桥南北建有引桥,八字形,石垒砌。引桥各长约5米,承接南北通道。
桥北原有石碑一通,记载建桥年代、工匠及监造者姓名,现已无存。近年对烈虎桥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加以保护古桥。同时将路东移约二十米,并另建一座钢筋水泥桥,以通行人车辆。
烈虎桥造型古朴,保存完好,是京东较为重要的古桥之一。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