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鲁班乐标给大家带来关于模板施工八大质量通病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筑的规模扩大和技术的提高,建筑模板技术应运而生,大模板施工就是高层建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质量对整体质量起关键作用。下面总结了大模板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一起来看看吧。1、墙体烂根现象:
混凝土墙根与楼板接触部位出蜂窝、麻面或露筋,有的墙根内夹有木片、水泥袋纸等杂物。原因分析:
(1)第一层混凝土浇筑过厚,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底部未振透。
(2)混凝土铺设后没有及时振捣,混凝土内的水分被楼板吸收,振捣困难。
(3)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准,搅拌不匀,坍落度太大,材料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率小,和易性不好,振捣困难或振捣时间过久造成漏浆。
(4)钢模板与楼板表面接触不严密。当楼板厚度不等、高差较大以及安装不平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5)钢模下部缝隙用木片堵塞时,木片进入墙体内。
预防措施:
(1)支模前,在模板下脚相应的楼板位置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但应注意勿使砂浆找平层进入墙体内。
(2)模板下部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等塞严,切忌使用木片并伸入混凝土墙体位置内。
(3)增设导墙,或在模板底面放置充气垫或海绵胶垫等。
(4)浇筑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模板及楼板表面,然后浇一层50mm厚的砂浆(其成分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砂浆不宜铺得太厚,并禁止用料斗直接浇筑。
(5)坚持分层浇筑混凝土,第一层浇筑厚度必须控制在500mm以内。
治理方法:
(1)对于烂根较严重的部位,应先将表面蜂窝、麻面部分剔除,再用1∶1水泥砂将分层抹平。此项工作必须在拆模后立即进行。
(2)对于已夹入木片、纸或草蝇等的烂根部位,在拆模后应立即将夹杂物彻底剔除,然后捻入高强度干硬砂浆,必要时砂浆中可稍掺加细石。
(3)对于轻微的麻面,可以在拆模后立即铲除显出黄褐色砂子的表面,然后刮一道108胶水泥腻子。如不是在拆模后立即进行,必须剔除表面松动层,用水湿润并冲洗干净,然后再刮一道108水泥腻子。
(4)对于较大面积的蜂窝、麻面或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和裸露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2、墙面粘连,缺棱掉角现象:墙体拆模时,大模板上粘连了较大面积的混凝土表皮,现浇墙体上口及洞口拆模后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
(1)脱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低于1.2MPa。
(2)混凝土用水量控制不严,质量波动大,浇筑时下料集中,又未均匀振捣。
(3)模板清理不干净(特别是上、下端口部位及门框边),易积留混凝土残渣。
(4)使用了失效的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隔离剂被雨水冲刷掉。
(5)衔接施工缝时浇筑的砂浆层过厚,强度偏低,洞口模板拆除过早,或拆模时碰撞,造成墙体缺棱掉角。预防措施:
(1)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期1.2MPa后才能拆模。
(2)清理大模板和涂刷隔离剂必须认真,要有专人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清理刷涂。
(3)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筑时均匀下料,禁止采用振捣棒赶送混凝土的振捣方法。
(4)应留有周转备用的洞口模板,以造当延迟洞口模板拆除的时间,宜采用可伸缩的洞口模板。禁止用大锤敲击模板,以防损伤混凝土棱角。
(5)衔接施工缝的水泥砂浆厚度为50~100mm,浇筑底层混凝土必须认真振捣。采用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在模板上口加入拌过水泥浆的石子再振捣,确保此部分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治理方法:
(1)严重的大面积粘连、麻面,必须在拆模后随即修补。修初方法:先将浮面松动的灰渣清理干净,然后用1∶1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并将表面认真压光,达到要求的平整度。
(2)小面积的粘连、麻面,可在拆模后立即用108胶水泥腻子刮1~2道找平。
(3)缺棱掉角亦宜在拆模后立即修补。先刷一道水平泥素浆,然后用水泥砂浆分层补平。
(4)模板上口如积有较多的粉煤灰浆层,拆模后应凿除,用高一等级混凝土补浇到位。3、墙体垂直偏差大现象:墙体垂直偏差大,超过规范要求。有的整个一道墙都很严重,有的只是一端倾斜严重。墙体垂直偏差过大将影响楼板搁置长度,也易造成墙体局部支承压力增大。
原因分析:
(1)支模时未用线坠靠吊,或拧紧穿墙螺栓后未进行复查。
(2)大模板地脚螺栓固定不牢,模板受物体猛烈冲撞后(如外墙板的碰撞等)发生倾斜变形,事后又未进行纠正。
(3)大模板本身变形,扭曲严重。
(4)模板支搭不牢,地脚螺栓未拧紧;振捣混凝土时过猛,使模板发生变位。
预防措施:
(1)支模过程中要反复用线坠靠吊。先安装正面大模,通过地脚螺栓调整,用线坠靠吊垂直后再安装反面大模,然后在反面模板外侧用线坠校核,最后用穿墙螺栓固定正、反大模,并随着用线坠校核其垂直度,并注意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拧紧。
(2)支模完毕经校正后如遇有较大冲撞,应重新用线坠复核校正。
(3)日久失修变形严重的大模板不得继续使用,应由工厂进行修理。
(4)模板支搭不牢,地脚螺栓未拧紧;振捣混凝土时过猛,使模板发生变位。
治理方法:
(1)垂直偏差在3mm以下的,可将部分墙面凿毛,用108胶水泥浆刮平,超过3mm而在15mm以内的,将部分墙面凿毛后,用水泥砂浆找平。此项治理工作应在拆模后立即进行。
(2)垂直偏差严重者(全高垂直偏差超过20mm),应拆模后立即将混凝土凿掉,重新支模浇筑混凝土。
(3)如墙体垂直偏差大,楼板两端压墙长度不足20mm时,应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4、墙面凹凸不平现象:现浇混凝土墙体拆模后墙面凹凸不平,有的局部凹瘪,有的成连续波浪形,也有的局部鼓包(用2m靠尽检查凹凸超过±4mm)。
原因分析:
(1)模板刚度不够。大模背面的槽钢(龙骨)间距达大或所用面板钢板太薄(小于4mm)。
(2)穿墙管长短不一,误差过大,穿墙螺栓拧得过紧,使其附近钢板局部变形。
(3)振动器过度猛振大模板面,板面局部损伤。
(4)安装及拆模过程中用大锤或撬棍猛击模板板面,使板面造成严重缺陷。
预防措施:
(1)加强模板的维修,每个工程完工后,应对模板检修一次,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修理,严重的应更换板面钢板。
(2)刚度不足的模板,可加密背面钢龙骨(8号槽钢),即在原来两根之间再加1根,或在原来两根水平槽钢之间加一道垂直方向的短龙骨。
(3)不得用振动器猛振大模板或用大锤、撬棍击打钢模。
(4)穿墙螺栓部位的钢板宜适当加固。加固方法可采用贴上一块小的方形厚钢板(贴在板面的反面)或在孔口两侧加焊型钢。
治理方法:
(1)对现有钢模彻底进行检修、加固。
(2)对凹凸的墙面应在拆模后立即进行修补。修补方法:先剔毛表面,将鼓起部分凿掉,然后用水泥砂浆或108胶水泥浆找平。
(3)对大面积波浪形墙面,可增抹无底灰的罩面灰找平。
(4)穿墙螺栓部位的钢板宜适当加固。加固方法可采用贴上一块小的方形厚钢板(贴在板面的反面)或在孔口两侧加焊型钢。5、阴角不方正、不垂直现象:拆模后内纵、横墙交接处,以及外墙与内横墙交接处阴角不方正、不垂直,给装修施工带来极大困难,浪费大量修补用工。
原因分析:
(1)采用筒子模时操作疏忽,角部出现垂直偏差。(2)采用平模时,内纵墙模板与已浇筑好的内模墙之间缝隙过大;内纵墙模板轴线位移。
(3)小角模变形与大模板之间形成缝隙,出现漏浆及阳角变形。
(4)外砌内浇建筑中,外墙与内墙交接处的组合柱断面宽度均大于内墙厚度(因有马牙槎),必须加上较大的小角模。如果支设小角模时操作马虎,固定不好,往往造成角模位移,阴角产生严重变形。
(5)外砖墙不平或外墙板表面不平。
预防措施:
(1)及时修理好模板,尤其是小角模。
(2)安装筒子模时应精心操作,将误差消灭在安装过程之中。
(3)支模时应保持轴线位置正确,努力减小模板垂直偏差。
(4)外砌内浇建筑外墙与内墙模板交接处的小角模必须认真处理,固定牢靠,确保不变形。
(5)组合柱处的砖墙面必须砌筑平整,如模板与墙面之间有缝隙时,应予填补。治理方法:拆完模板后立即进行修补。修补方法:先用靠尺、线坠和方尺检查,然后进行剔凿,再用108胶水泥浆补平压光。6、墙体混凝土起泡现象:墙面有数量较多的大面积气泡,给装修工程带来很大困难,既影响进度又增加用工。
原因分析:
(1)发泡型减水剂(如MF减水剂等)掺量过多。
(2)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振捣时间太短,混凝土不密实。
(3)混凝土浇筑时一次下料太多,振捣时气泡未排出,而集结在混凝土墙面上。
预防措施:
(1)按规定正确掺加减水剂,最好不用发泡型减少剂,必要时可掺引气剂。
(2)采用现场搅拌,若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坍落度宜采用130~150mm,最大不得超过180mm。
(3)加强混凝土振捣,如混凝土内掺减水剂,宜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得大于300mm,拔出时速度要慢,振捣时间以表面不再冒气泡为度。
(4)混凝土每次铺设厚度以不小于500mm为宜。治理方法:将气泡表面酥皮铲掉,刮上腻子,将气泡堵死。一般只用大白腻子,不宜用108胶水泥或其他腻子。
7、墙面有模板皮现象:墙体木模板拆除时,墙面上粘着模板表皮,观感差。
原因分析:
(1)木模板周转次数多,其表面刚度不足,拆除时表面模板皮残粘在混凝土面层上。
(2)使用了失效的脱模剂或脱模剂刷不均匀、漏刷。
(3)脱模过迟,未及时养护,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其早期表层强度发展过快,混凝土粘连木模。
预防措施:
(1)对于经过多次周转使用的木模,剔除其中表面刚度不足或弯曲变形的木模。仅局部表面刚度不足的木模,使用前应重新修补。
(2)木模拆除后应及时清理表面砂浆及翘皮,认真涂刷有效的脱模剂。
(3)采用快速拆模体系,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时,及时松开模板,对混凝土淋水养护。
治理方法:
(1)剔除嵌入混凝土表层的木模板表皮,对于严重的混凝土表面模板表皮,剔除后,先刷一道108胶水泥浆,然后用水泥砂浆分层补平压光,达到设计要求的平整度。
(2)墙面拆模粘有模板皮时,拆模后立即剔除,使用108胶水泥腻子刮1~2道找平。
(3)模板皮嵌入混凝土较深时,应全部凿除板皮外混凝土,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8、墙体混凝土强度不均匀现象:墙体上部混凝土强度较低,下部强度较高。从脱模粘连情况也可看出,墙面上部粘连严重,下部则很少有粘连。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坍落度偏大,和易性差。
(2)混凝土分层浇筑高度较大。
(3)采用了用振动器向一头赶浇混凝土的操作方法,或振捣时出现漏振。
(4)混凝土料斗落距太大,造成砂、石分离和水泥浆漏失。
(5)混凝土冬期施工养护温度不均,上部气温偏低。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30~50mm,泵送混凝土100~140mm。
(2)混凝土应有较好的和易性。
(3)不得采用振捣器赶浆振捣的方法。应使料斗沿模板全长均匀下料,保持各部位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致。
(4)混凝土每步浇筑高度以不大于500mm为宜,不得漏振、欠振。
(5)混凝土不宜过度振捣,尤其在模板上口部位。漏浆的混凝土料斗应及时进行修理。治理方法:冬季或低温施工阶段,混凝土强度偏低部位可采用远红外线辐射器烘烤等办法局部加热处理。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