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整合建设与广州市可持续发展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地铁与城市发展、地铁经济、交通网络、地下空间、地铁文化之间的整合建设。今后地铁开发应该做好规划,实施综合开发,改善乘车环境,充分发挥地铁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广州,地铁,整合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文献提出了地铁整合建设的概念。所谓地铁整合建设,是指将地铁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系统,使地铁建设能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并与各种交通工具之间能有序衔接、协同发展[1]。这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种地铁建设模式。包括地铁在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是城市这个有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建设地铁不仅在于疏通城市的血管,更是为了协调城市有机体真正地、持久地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把地铁建设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广州市高度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掀起了新一轮地铁建设的热潮,地铁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如何把发展地铁与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广州市地铁建设的发展背景与现状1.1 广州市地铁发展的背景广州市地铁的发展适应了整个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20多年来,广州市的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从1965年前的54km2(只设置了荔湾、越秀、海珠、东山等4个区),到1987年达到136km2(增加了芳村区、天河区、黄埔经济开发区);1990年以后城区扩大到259km2,2000年6月番禺、花都撤市设区,使广州市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到3718.5km2。不断扩大的城市空间,需要选择一种快捷、安全、绿色的交通手段来增强区域间的可达性。地铁无疑是首选。1.2 广州市地铁发展的现状1999年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增强了广州对南海、佛山等周边地区的吸引和辐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2003年6月28日地铁2号线三元里到琶洲段的开通运营,广州市“一横一纵”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骨架基本形成。如今广州市正在建设地铁3号线,建成“一横两纵”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北起科学城,南止于南沙的地铁4号线也已经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大了线网覆盖范围。2 地铁整合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现代城市建设必须注重其可持续发展性,即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共同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更需要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经济高效、环境优美、居民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地铁的整合建设迎合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1 地铁与城市发展的整合 地铁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整合,主要是以地铁建设与城市形态演变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基础,通过地铁来引导城市形态的有序演变和发展,以此形成一种合理有序并能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1]。广州地铁本身就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轴线,它与广州市发展的中轴线是相辅相成的。

现在广州市有新旧两条城市中轴线:传统轴线北起越秀山,然后向南经中山纪念塔、人民公园等纪念性建筑,向南至海珠广场,并经珠江延伸至海珠南广场。该轴线建立了山、城、水一体的传统城市结构基本构架。新城市中轴线北起白云山余脉燕岭公园,南经天河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到达珠江,再经海珠区和新客运港区到达珠江外航道,形成有山有水有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错有致的空间结构体系。新旧两条中轴线延伸了城市发展的空间,优化了城市的发展结构。而地铁2号线和地铁3号线,把城市的中轴线在地下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更加突出了城市中轴线的景观功能、文化功能、发展功能和生态功能,创造出了融文化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城市新概念。作为战略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的核心,自北向南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广州新城———南沙为轴线的“南拓轴”已基本成形,并将在未来广州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铁4号线正是广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南北纵向三轴(旧中轴、新中轴、南拓轴)布设的“南拓轴”。它北起科学城,南止于南沙,是城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以地铁为骨干的城市网络的建设,不仅将对广州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而且将带动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2.2、地铁与地铁经济的整合地铁是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的支持系统。实践证明,地铁所到之处交通得到缓解,楼宇得以兴旺,土地增值,人口增加,居住、商业、文化、社会等区域性功能迅速形成。可以说,地铁是城市交通的生命线和城市经济的繁荣线。2.2.1 有利于商业中心的形成广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在大大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也加速了商业中心的东移。广州市出行空间分布也由此发生了4点变化: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过渡;天河新中心已初具规模;新发展区(天河区和芳村区)与城市中心的联系强度加强;地铁沿线形成新的商业走廊。据报道,与1号线开通前相比,天河城广场的客流量和销售收入平均增加20%,商场租金上升15%。2.2.2 有利于房地产业的繁荣从实践经验看,轨道交通车站周围的土地通过联合开发重构,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也促进了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目前,地铁物业比其它物业的价值高20%~30%。例如,芳村区地铁沿线的商品房随广州地铁1号线的通车运行和鹤洞大桥的通车等交通条件的改善,土地增值很快,约升值1000元/m2。2.2.3 有利于旅游观光的发展广州地铁的车站和列车清洁美观,其现代化的设计和功能富有时代感,赢得了乘客的喜爱。搭地铁游广州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为此,应该尽快制定以地铁1、2号线沿线景观为主题的旅游路线,开发“地铁游”,使“地铁游”成为广州游的热点。广州地铁1、2号线沿线集结了大量的旅游景观和商业旺地,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南越王墓、北京路、农讲所、烈士陵园、陈家祠、海珠广场、天河城、中华广场等众多的旅游观光景点将会借助地铁交通便利的优势,增加其可达性,从而实现旅游收入的增长。2.3 地铁与交通网络的整合地铁整合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对地铁车站及站域周围城市空间作最优化的规划和布置,来创造一种换乘时间与换乘距离最短、换乘条件最舒适、价格最合理的空间网络结构体系。现在广州地铁与地面交通还没有形成网络,如1号线与地面交通重叠的状况非常严重,中山路全程的重叠系数为16.72[3],与地铁1号线重叠3个区间以上的公交线路有54条,造成运力的浪费和交通阻塞。地铁与交通网络的整合,就是要合理布置地铁线路,解决好地铁与地面交通的衔接,以及地铁与客流的衔接。广州地铁1号线中的主要站点如花地湾站,就起到了疏散芳村客运站客流的作用;又如1号线的广州火车东站和2号线的广州火车站对进入城市的客流进行了分流。城市交通网络的总体目标就是把广州市建成以地铁为骨干、地面公交汽车为主体、中小巴士和出租车为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2.4 地铁与地下空间的整合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十分必要的。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的发展应朝着能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的方向发展。广州市应当借助当前大力发展地铁的契机,及时合理地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使广州市形成以地铁为骨架,商业地下城为节点,城市地下广场为区域,地下娱乐、休闲、文教设施为补充的点线面结合的地下空间网络结构。以地铁3号线的岗顶站为例,可以通过开设地下隧道,建立地下城市广场、地下文化娱乐设施等,加强周围各个功能结点(大学、医院、科技广场、商业中心等)之间的联系,把地面的人流转移到地下,立体开发岗顶地区的地下空间,改善整个地区的交通、生活、居住环境。另外,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应该把人防工程与普通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发挥地铁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5 地铁与地铁文化的整合地铁建设现在已经成为广州市民关注的焦点,地铁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地铁所形成的观念形态,或称之为地铁文化,贴切地反映了地铁对人文、政治和经济等的影响及作用。地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代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广州一景。它本身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气质,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广州的地铁配套设施完善,给乘客一种亲和的感觉,如它的自助售检票系统与人工换钞系统同时运作,完善的列车安全标志与服务措施等。但是广州地铁的定位很模糊,属于广州固有的历史格调没有充分演绎出来。地铁站里充斥着商业广告,艺术氛围薄弱。由于收入状况等原因,普通市民还没有能力将地铁作为日常交通工具使用,坐地铁多为城市观光。目前1号线的客流量仅有18万人次,而实际的运送能力可达113万人次。广州地铁文化应该得到发展,把广州的人文气质、文化底蕴、风俗习惯等充分地展现出来。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