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明挖基础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8.2.6.1、基坑开挖
⑴审核施工方案及复核设计基础埋深条件
——在基坑开挖前,承包单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和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方案,确定开挖范围、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弃土位置和防、排水等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同时现场复核基底埋深是否满足抗冻及冲刷要求。 ⑵检查定位放线和开挖边坡支护方法
——明挖扩大基础开挖前进行基坑定位放线,放线时要根据基础的大小、深度、边坡坡度、基坑土质、水文等决定,同时要估计到土质的变化,对有可能加深的基坑开挖尺寸要适当加大。监理工程师检查施工放样成果、基坑开挖方式和支护形式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以及现场调查明确开挖的支护方式(采用无支护法、支撑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法)。要求承包单位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随时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允许继续施工。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最大限度地采用机械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开挖尺寸、位置,并严密注意地质情况变化,随时修正基坑尺寸和开挖坡度。基坑顶做成2%反坡,并疏通排水渠道,疏导水流,防止雨水或其它地表水汇集浸入基坑。
——当有水开挖时,基坑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清除积水。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法排水。开挖中抽水不间断进行,为防止排出的水回流、回渗,用胶管或水槽引远。
——岩石基坑开挖,必要时可以进行松动爆破结合人工开挖,但要严格控制爆破深度和用药量,防止过量爆破引起边坡和持力层松动或超挖。
——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0m的护道,防止塌壁。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时,进行基坑开挖边坡验算,并根据验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基坑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开挖,基底均应避免超挖,最后20cm开挖时监理工程师应到场检查。
⑶基底隐蔽检查
——监理工程师检查基底地质条件和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要求承包单位进行标准贯入、触探仪检测,监理工程师观察和见证检测。并邀请勘察设计单位对桥涵地基全部进行现场确认。当发现基础底面处于软硬不匀地层时,应由勘察设计部门提出处理方案。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应将倾斜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②.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⑷基坑平面位置、尺寸、基底高程检查
检查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基底高程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要求。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要求承包单位对每个基坑检查不少于5处,监理工程师抽查。
⑸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
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久暴露,扰动或浸泡。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8.2.6.2、钢筋加工绑扎
——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运至现场绑扎,钢筋的加工和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施工。主筋采用闪光对焊,钢筋绑扎完后,经工程师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钢筋长度尺寸。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的检查必须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规定。
——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接头的技术要求和外观质量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规定。机械连接接头应对套筒进行材质试验,对连接性能进行形式试验。力学性能检测见证试验,数量为施工单位取样数量的10%。焊接接头重点控制轴线偏角及焊缝饱满度等指标。
——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和数量。钢筋就头应设置在承受应
力较小的部位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规定。——墩身预埋钢筋位置应准确,插入深度、预留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有可靠的固定措施。
——保护层垫块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应不少于4个/m2。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材质,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腐蚀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承台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当采用塑料垫块时,塑料的耐碱和抗老化性能应良好且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
8.2.6.3、模板安装检查
——模板及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表面应平整,不应有变形翘曲等。监理全部检查,观察和尺量。
——模板的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支撑应牢固、卡扣全部卡号,螺栓紧固,接缝严密,模板表面洁净,应均匀涂刷隔离剂。监理全部进行检查。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符合验标的规定。 ——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大于2.5Mpa并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同时应保证拆模时混凝土的芯部温度与表层温度,表层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大于20℃。
8.2.6.4、浇筑混凝土扩大基础
——基础浇筑混凝土应在无水情况下施工,混凝土终凝前不得浸水。
——监理人员应对混凝土灌注进行全部旁站。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前的检验必须符合《混凝土验标补充标准》的相关规定。
——见证混凝土塌落度试验,每拌制50m3或每工作班测度不应少于1次,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cm。
——见证混凝土含气量测试,每拌制50 m3或每工作班测度不应少于1次,含气量应≥2.0。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监理每工作班至少测温1次。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易超过30℃,同时,应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水化热降温措施。
——当混凝土的下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溜槽、串筒输送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密实,混凝土的运输、间歇、浇筑时间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
差不得大于1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并应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强度试块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施工单位取样数量: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监理见证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数量为施工单位的10%,平行取样为施工单位的10%。
——抗冻、抗渗、电通量等试件,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试验的10%分别进行见证试验和平行试验。
——检查基础砼表面,其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表面应平整密实、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监理工程师抽查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距离及基础顶面高程。
——基础与墩台身的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的接缝,周边应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或其它铁件,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应大于钢筋直径的20倍。
8.2.6.5、混凝土温度测量和控制
——当基础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时,根据构造物尺寸、环境温度、及浇筑工艺的不同,选取有代表性的结构使用大体积混
凝土循环测温仪,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表层温度,并绘制温度曲线图。当发现混凝土浇筑温度、内外温差或降温速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处理。
——混凝土拌合阶段通过降低材料温度、改进搅拌机投料顺序等措施来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
——浇筑阶段通过降低运输容器温度,适当选择浇筑时间,分层浇筑等技术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温度。
——养护阶段通过内部降温或外部升温、保温、提高养生水温等措施,使混凝土核心温度、表面温度、外界温度差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大体积混凝土尚应避免水化热产生过大的内外温差,经过计算必要时在墩身内预埋冷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实施过程中,根据实测混凝土芯部温度,确定参数,调整冷却水管的水平布设间距、竖向间距及管内流速,确保混凝土芯部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8.2.6.6、基坑回填
——基坑回填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嵌入基岩内的明挖扩大基础,其岩层内超挖部分用M10 浆砌片石回填至基岩面;对台后设过渡段的桥台,台后及两侧基坑用级配碎石土掺3~5%水泥回填。台前基坑及桥墩基坑用原状土夯实回填。
——监理工程师检查基坑回填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
M10 浆砌片石回填、级配碎石土掺3~5%水泥回填及原状土回填夯实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桥梁工程明挖基础施工监理控制要点全面分析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鲁班乐标,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