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岂能年年塌方?

平遥古城墙——这个已有6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接连3次坍塌。这一事实已引发人们的深深担忧:六百年的古城墙未来是否会在我们面前一段段地塌落,最终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平遥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平遥旧城基础上扩建改造而成的砖石城墙,一直以保护完整而著称。明清两代500多年间,历经26次修葺、增补,形成现存的形制与规模。1997年,平遥古城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和山西省先后投入625万元用于古城墙等的修缮保护,其中古城墙本体修缮费用170万元。地方政府累计投入573万元用于古城墙局部修复加固及周边散水修缮保护。1993年,平遥县政府对古城南门瓮城进行了修复和加固。

2005年8月,有关方面将古城墙勘测报告上报国家文物局,共勘测出安全隐患52处,其中主要险情点26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古城墙的马面、外墙、瓮城和角台上。专家们提出对安全隐患悬挂危险警告标志牌、设置监测点等建议,对其中26处大隐患提出了临时支顶、设置围挡、封闭入口、限制游客数量等应急保护措施。此前的2005年7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专程视察平遥古城墙,当即决定国家文物局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城墙保护。平遥古城墙第3次发生坍塌后,单霁翔在第一时间获悉了消息后,立即组织一个由国家文物局委派的、包括建筑结构专家和土遗址保护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前往平遥。应该说,这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对平遥古城墙的保护,还是比较关注的,也已经做了不少工作。

那么,平遥古城墙这几年连续坍塌,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根据记者调查,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日益增多的游客使古城墙肩负难以承受之重。自从平遥古城墙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来此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尤其近年来每到黄金周,游客更是摩肩接踵,数以万计。去年,平遥古城墙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是申遗之前的20多倍。据了解,在平遥县的旅游发展规划里,预计在未来5年内,每年到平遥旅游的人数将增加到200万人次。平遥古城墙能否承受如此之重,让人担忧。

二是保护力度不足,技术问题难解决。古城墙年久失修,似乎至今仍未引起一些部门的足够重视。地方政府在对平遥古城墙的开发和保护中,侧重于旅游开发,尽管对平遥古城墙的保护做了一些工作,但显然还远远不够。记者看到,就在离这次坍塌处不到100米远的地方,七八个孩子在城墙裸露的夯土层斜坡上玩耍,孩子们的小手在城墙上或深或浅地挖着土洞,并浇水和泥取乐。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政府缺乏对老百姓保护城墙的教育,孩子们经常在墙上玩,既损坏城墙,又存在危险,但从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做。在平遥古城内外步行时记者还看到,时常有人在城墙根处小便,没有人制止。而外城墙根更是显得脏乱差,既有倾倒垃圾的,又有泼洒污水的,还有在城墙根做买卖的,这些都对城墙保护构成了威胁。另一个是技术问题。据了解,由于保护城墙的维修工程技术含量很高,所以上至国家文物局、下至地方文物部门对保护方案的制定都非常慎重。因而保护方案出笼的速度显然慢于城墙坍塌的速度。平遥县政府2005年底曾委托有关资质单位制订平遥古城墙全面维修保护方案,但3个月过去了,城墙发生第3次坍塌,这个方案至今还未能交付。

三是缺乏严格的保护责任制。其实早在平遥古城第1次倒塌之后,有关专家就曾忧心忡忡地表示,城墙倒塌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管理不善、保护不力、执法不严、无序开发有很大关系。有的人认为,保护城墙没有责任制不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家瑶委员说:“古城遗址的保护不应该是突击性和阶段性的,要时时监控。”她还表示,在文物富集的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应该在地方领导的政绩考核中占更大的比重。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