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对策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鲁班乐标为大家解答。
1、静压桩挤土效应防治
1)设计措施。为了避免挤土效应对成桩质量的影响,设计中应控制桩间距在允许范围之内。设计中若存在的问题如桩距过小,考虑到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跳打方式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首先应考虑调整布桩,保证桩间距满足jgj94-2008第3.3.3条。当设计布桩密度较大时,对桩距较密部分的管桩设计中应提出采用预钻孔沉桩方法。
2)施工措施:合理安排压桩顺序。事先制定有效的沉桩流水路线,群桩施工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先中央后周边。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相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采用预钻孔辅助沉桩。预钻孔直径比桩径小100,深度宜为1/3-1/2的有效桩长,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或采用间隔跳打法,但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形成封闭桩。开挖防挤沟,设置应力释放孔,以减少地基土体的变位值。加强施工过程中挤土位移监测及标高监测,以便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对下一步施工进行相应调整。
2、配桩问题
桩长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表面虽然光滑,但是属于摩擦桩,设计一般以桩长作用静压桩的控制止压条件,就是说根据地质土层分布情况,桩长达到设计要求的数值已经有足够的摩擦力承受上部荷载。在管桩施工前必须做配桩计划,依据是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的桩长,根据持力层的等高线图可以预计到管桩施工时能达到的有效桩长,根据这个配桩方案进行管桩的采购、桩长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判断等方面的工作,由于没有做这项工作引起现场管桩长度过大,损失只能由施工单位承担,如果是按配桩方案执行却由于地质突变原因造成长桩剩余,则需与甲方协商,对此部分的桩做适当的补偿。
3、打桩时垂直度的控制
1)起吊第一接桩对位后,由桩机自身调整垂直度,桩机塔架的垂直度调整是通过桩身支撑的油缸来调节的。桩机的垂直度达到要求后,再调整桩的垂直度。
2)调整桩的垂直度的方法是从正面和侧面由两个吊锤成90°方向进行观测,保证桩入土后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国家规范允许范围。在打桩过程中,应由两人在正、侧两面随时观察,如发现倾斜应立即调整,确保成桩后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国家规范允许范围。
3)当第一节桩打至地面约50cm左右时,开始接第二节桩,接桩前应先将桩对平,调整好垂直度,对桩端头不平之处需用铁片锲入填平才能施焊。
4、其它注意事项
1)接桩时应保证上、下节桩的轴线一致,并尽可能地缩短接桩时间。压桩时控制压桩速度在1m/min-2m/min之间,并保证每根桩达到设计深度,且压桩力达到≥1.3倍单桩容许承载力维持压力10min且每分钟沉降量不超过2mm,可停止压桩。
2)控制压桩施工进度适当控制压桩施工速度,为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提供合适时间;实际工程中,这样做可能会延长施工工期,但有时还是需要的。
3)减小孔隙水压力。可采用井点降水、设置隔离砂井、预钻排水孔(板)等方法,但是必须注意降排水会引起土体固结、孔隙水压力分布梯度改变,可能带来意外事故,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慎重采用。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