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城市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生态的关系?下面鲁班乐标就带大家来浅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应该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并因此给我们带来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1.2 生态学对生态城市的观点
从生态学的观点而言,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1.3 生态城市的标准
生态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生态城市应该是指在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研究、重点资源时空分布研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研究、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市域生态分区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调控单元划分。含人口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控制、污染总量控制、环境功能区调查、生态补偿策略和生态重构方案等。
2、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2.1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1978年,全国城市数量为193个,2000年达到了667个,其中200万以上人口的超级城市13个,此外还有2万个建制镇。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
2.2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付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当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3、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措施
3.1 局部的成效与反思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水泥路、柏油路的覆盖率已从10年前的60 %上升到如今的80 %以上。每当暴雨季节,一些道路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有专家论证,除了市政排水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外,与城市不透水路面越来越多不无关系,这说明城市生态受到城市建设的不良影响。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带来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另辟蹊径,于是兼顾人口、社会环境和资源的持续发展、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模式应运而生。80年代,俄国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1992年美国在加州伯克莱实施了生态城市计划。按照国际上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地面应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80 %的裸露地具有透水功能。水泥、柏油地面除不透水外,导热性也很高,而石板路及植草砖路等,其缝隙中的草、土壤和水分能起到降低地面温度的作用。所以,国外的巴黎、伦敦等名城,除了车流量高的交通干道需要耐磨、降噪、经得起压的高强度路面外,步行街、人行道、停车场等处的生态道路比比皆是,数世纪以前的石板路,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上海大沽路附近新建的一条石板路,受到环境专家的赞扬:我国的城市也知道逐步在步行街、人行道、大型停车场、公共绿地的步行道以及住宅小区内铺设生态道路了。
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生态的关系。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许多农村城镇已迈开了城市化的步伐,因此,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事关重大。如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江苏扬中市投资10亿元,拟建成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另外,由广西北海市城市规划局等联合规划与开发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小康型生态城市住宅示范区——“银湾花园”小区,绿地面积占34%,由此推动了我国的生态住宅与生态城市建设。
而生态学应用是现实中的一种存在现象,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生态的重要,但却不一定能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此,将生态应用到城市规划中应该是规划工作者的理想。而生态学在城市规划的应用,则是更强调的是生态学的应用部分,并且范围更为广泛,是把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作为“应用者”不一定要把生态学的原理都讲的清清楚楚,但应用者本人却要对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非常熟练。
更多关于“浅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等建筑方面的知识以及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