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项要求

一、钢筋材料技术指标

钢筋技术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要求,其强度标准值应具有≥95%的保证率。

热轧钢筋:

注意:(1) A6、A8 主要用于构造钢筋、梁箍筋、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箍筋等。(ABC为钢筋等级代号,这里显示问题)

(2) 抗震等级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楼梯的梯段),纵向受力钢筋钢筋应采用抗震钢筋(带 E 标识的钢筋),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0, 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 9%。HPB300 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不应小于 10.0%。

(3) 热轧光圆钢筋应符合 GB1499.1 标准的规定,热轧带肋钢筋应符合 GB1499.2 标准的规定。钢筋的化学成分(碳、硫、磷等含量)、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 以及冷弯试验须满足该标准相关技术要求。

带肋钢筋

钢材:钢板 Q235-B、Q345-B,热轧普通型钢 Q235-B、Q345-B。

焊条:E43 系列用于焊接 HPB300 钢筋、Q235-B 钢板型钢;E50 系列用于焊接 HRB335 钢筋、Q345-B 钢板型钢;E55 系列用于焊接 HRB400 热轧钢筋。不同材质时,焊条应与低强度等级材质匹配。

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且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混凝土构件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下表要求: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时,表中各项保护层厚度增加 5mm。

注意:(1)当上部墙柱伸入地下与土体接触、或其中一段墙柱临水时,无论其外表面是否设置了建筑防水层,墙柱迎水面、接触土体面的钢筋保护层应按上部结构的保护层厚度增加 S=35(墙)、30(柱),总保护层厚度不大于 50mm,见下图。

墙(柱)纵筋保护层加厚图

(2)当梁、柱、墙中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 50 时,采取以下措施:

在保护层中配置钢筋网片!4@150x150,其保护层不小于 25;并采取有效的定位措施,避免钢筋网片与梁柱墙的纵筋、箍筋接触。

三、钢筋连接形式

根据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工程采用钢筋的连接形式为:

下挂柱、吊挂夹层的竖向构件、桁架和拱的拉杆等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的构件,纵向钢筋宜采用直螺纹套筒接头,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d≥20的纵筋应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应采用直螺纹套筒接头。

A(竖向构件):直径d≥25纵筋、底部加强区及以下楼层竖向构件中d≥22纵筋、框支柱纵筋应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B(横向构件):直径d≥25纵筋、框支梁纵筋应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时,框支柱、框支梁、底部加强区及以下竖向构件采用不低于Ⅱ级的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其它构件采用Ⅱ级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

除上述要求外,钢筋直径14<d<25采用焊接连接(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钢筋直径d≤14mm采用绑扎搭接。

即:

①柱、剪力墙:d≤14mm时采用绑扎搭接;14<d≤25时采用电渣压力焊;d≥25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加强区及以下部分竖向构件中d≥22即采用直螺纹);

②梁板钢筋:d≤14mm采用绑扎搭接;14<d<25采用焊接连接;d≥25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电渣压力焊

③下挂柱、吊挂夹层的竖向构件、桁架和拱的拉杆等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的构件钢筋:d<20时焊接;d≥20时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④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钢筋:应采用直螺纹套筒接头。

钢筋接头要满足以下要求:

(1) 梁、柱筋、剪力墙竖向及水平筋、板筋当采用绑扎接头时搭接长度为 =1.4la(la 为非抗震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接头间距≥35d(且≥500mm)。

(2) 柱、墙、梁及板的受力钢筋接头应错开搭接,同一截面钢筋的接头数不应多于总根数的50%。

(3)焊接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0.1d,且不大于2mm。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

四.钢筋连接要求

4.1 纵向受力钢筋连接要求

(1) 下挂柱、吊挂夹层的竖向构件、桁架和拱的拉杆等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的构件,纵向钢筋宜采用直螺纹套筒接头,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d≥20的纵筋应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应采用直螺纹套筒接头。

(2) 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受力钢筋上宜少设接头。在结构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如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不宜设置连接接头,梁柱节点核心区不得设置接头。无法避开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时,应采用Ⅰ级直螺纹套筒接头。

(3)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百分率:

1)搭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接头位置应符合标准图集等相关条文要求;

2)直螺纹套筒接头面积百分率,避开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时,Ⅱ级接头不应大于50%,Ⅲ级接头不应大于25%,Ⅰ级接头可不受接头百分率限制;位于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的Ⅰ级直螺纹套筒接头,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机械接头,应满足疲劳性能要求,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4) 在搭接区段范围内箍筋必须加密,间距取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和100mm两者之中的较小值;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

(5)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部位要求:

1)楼层梁纵筋和楼板钢筋:上部纵筋一般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下部纵筋尽量锚固在支座内,或在跨中1/3范围之外弯矩较小处连接。

2)地下室底板按筏板或防水板设计时,底板和基础梁上部纵筋在跨中1/3范围之外连接或锚固在支座内,下部纵筋在跨中1/3范围之内连接。

(6)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方式、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需按照16G101-1执行。

(7) 钢筋混凝土墙、柱纵向钢筋伸入承台或基础内时,除满足16G101-3第64~66页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基础高度h<1400时,钢筋应全部伸至基础底面,且角部钢筋水平弯折(≥150);

基础高度h≥1400时,柱、剪力墙暗柱(端柱、短肢剪力墙)的角部钢筋、圆形柱1/4 纵筋(且不少于4根)伸至基础底面且水平弯折≥150;当墙、柱的角筋间距大于1.0m时应增加伸至基础底面的纵筋根数,使伸至基础底面的纵筋间距不大于1.0m。

1) 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钢筋,应全部伸到基础底部,且水平弯折≥150;

2) 筏板基础时,四周边的剪力墙、柱的外侧纵筋应全部伸至基础底面,且向内侧水平弯折≥15d;

3)抗拔桩上承台对应的墙柱,承台范围内的墙柱钢筋应全部伸至承台底面且弯折≥150。

柱、暗柱在承台或基础内设置三道纵筋的稳定箍筋,仅设外围箍,箍筋直径取与该构件底层外箍相同直径。

4.2 楼板钢筋连接要求

(含楼梯板等)

(1) 板上部筋均按“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考虑,板底部钢筋,短跨方向筋放在下层。除注明外,支座面筋的分布钢筋为A6@200/A6@150/A8@200(板厚140/180/250mm)。

(2) 楼板(楼梯板)钢筋基本构造要求按16G101-1、-2,其连接锚固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在端支座位置,支座面筋应伸到支座对边再向下弯折15d;当支座截面较宽、支座内直段长度大于0.6lab时,支座内直段长度取0.6lab、支座内直段长度不大于0.6lab时取0.4lab且伸过支座中心线再向下弯折15d;悬挑板面筋尚应满足la的锚固要求。

2) 当板支座为剪力墙、框架柱时(除墙顶、柱顶所在位置外),板面筋直段满足la 长度后,可直锚不再弯折。

3) 对于建筑物长度超过45m的结构楼(屋)面板,该层板底筋伸入支座内长度不小于15d,且伸过支座中心线。

4) 转换层、加强层楼板与剪力墙、框架柱(框支柱)交界处,板面筋、底筋的锚固尚应满足lae长度。

(3) 支座两侧的楼板面标高相差Dh≤30时,板上部钢筋可弯折不断开。Dh>30时,钢筋作分离处理。

相邻板的面筋互锚在支座而未拉通时,两侧纵筋均须伸过支座中心线≥5d,往下弯折长度≥15d,且支座内水平段长度应≥0.6lab、总长度≥la。当支座两侧的板面标高不同时,按下图处理。

板面标高不同处钢筋连接图

(4) 楼板内的设备预埋管上方无板面钢筋时,沿预埋管走向设置板面附加钢筋网带,钢筋网带取A6@150x150,钢筋网带边缘至最外排预埋管中心水平距离200。见下图。

(5) 未注明楼板支座面筋长度标注尺寸界线时,板面筋下方的标注数值为面筋自梁(墙、柱)边起算的直线长度,见下图(左)。当支座面筋长度仅在一侧标注时,表示两侧伸出长度相同。当梁边与矩形柱边水平距离a、b(同一板块的角部柱外凸尺寸)均不小于300,且楼板在该角部未设支座加强筋、也未设置双向通长面面筋时,该角部双方向支座面筋应作加长处理,见下图(右)。

(6) 楼面板、屋面板开洞处(包括后封堵的水井电井等),当洞口长边b(直径%%C)小于或等于300时,钢筋可绕过不截断,钢筋构造见16G101-1第110页;当300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