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铁路线

是林密铁路(林口站至密山站)与密东铁路(密山站至东方红站)的合称,线路全长331千米。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牡丹江市与鸡西市。林密线与密东线这两条线路的等级、运输能力相差巨大。林密线已经复线化,是鸡西矿区煤炭外运的重要干线大通道。而密东铁路,服务于沿途的农村与农垦,货运量小、线路等级低。全线隶属于哈尔滨铁路局鸡西车务段管辖。
车站
现有车站24个分别是:林口、杨木、奎山、西麻山、麻山、青龙、兰岭、滴道、鸡西、鸡东、东海、永安乡、黑台、连珠山、密山西、密山、裴德、兴凯、杨岗、凯北、卫星、虎林、迎春、东方红。
历史
林口~密山段:
1934年日满当局启动建设“林虎铁路”,西起林口站,东至乌苏里江畔的虎头,全程335.7公里。以密山为界分林密、密虎两段建设。
第一段林口至密山铁路当时设计线路长172.2公里。于1934年1月9日至3月25日实施勘测。1934年5月分4个工区开始施工,1935年9月31日完成土建工程。1935年4月22日由林口向密山方向铺轨。1935年7月底铺轨至鸡西,1935年9月11日铺轨至密山站。1935年12月15日试营业,1936年7月1日正式运营。鸡西生产的煤炭,经林口、牡丹江运出。
1939年4月开始修筑鸡西至密山的复线,至1941年9月,西鸡西站至密山站区段复线建成,1942年3月运营。1945年,拆除鸡西站至密山站的复线,仅剩下鸡西站至西鸡西站4.1公里复线。
1946年9月,林密线恢复通车,牡丹江铁路局在鸡宁县设派出机关—鸡西铁路办事处,协调指挥各站的运输生产。
1959年6月,开工修建林口站至滴道站的66.6公里复线,工程未完,于1961年停工下马。
1964年9月平阳站改为鸡东站。
1980年9月,设立鸡西铁路地区运输生产指挥部。至1985年,鸡西铁路地区运输生产指挥部下属单位有3个二等站(鸡西站、西鸡西站、恒山站)、6个段(机、车、电、工、辆、房)、1个水电工区、4个铁路公安派出所、2所子弟中学、3所子弟小学、1所铁路医院、1个林场。
1985年按照哈尔滨铁路局恢复林密铁路复线建设。1992年竣工通车。
密山~东方红段:
1934年日满当局启动建设“林虎铁路”,西起图佳铁路林口站,东至乌苏里江畔的虎头镇,全程335.7公里。以密山为界分为林密、密虎两段建设。
第一段林口至密山铁路于1935年9月11日铺轨至密山站。第二段密虎线长164.9公里,于1935年1月完成勘测。1935年2月中旬开工边设计边建设。1936年2月1日从密山车站开始向虎头铺,1936年10月31日铺通转入临时运营。1937年12月1日正式运营。1945年9月,解放东北的苏联军队拆除密虎铁路,设备物资运回了苏联。
1958年,十万转业复员铁道兵开发北大荒。为解决交通问题,东北农垦总局决定利用日满时期的密虎铁路原有路基,于1958年7月动工修复密山站至虎林镇长100公里的铁路。密山至虎林镇铁路通车后,又继续复建虎林镇至虎头镇的旧铁路,并且沿线桥涵已接近完工。这时考虑到农垦与林业的生产布局,放弃了虎林镇至虎头镇长65公里的东线方案,改为虎林镇至迎春镇八五四农场的长37公里的北线方案。1959年初正式通车至迎春镇。
1960年,开始建设迎春至东方红(设有东方红林业局)长33公里的铁路。由于大部分线路要通过沼泽地,工程艰巨。1960年底完成路基土石方施工。1961年10月开始铺轨,1962年5月正式通车到东方红。
由于这条铁路自密山站开始,终点为东方红站,遂称密东线。
1963年至1966年,因东方红站的场地狭小,东方红林业局局机关和贮木场开始南迁至小清河。1966年 1月,小清河乘降所改称东方红站,原东方红站改称东林站。同年,拆除原小清河乘降所至原东方红站的铁路。
1965年9月1日密虎铁路移交哈尔滨铁路局直辖。从此列入铁道部大中修计划,以每年20公里的进度提高线路标准达到国铁III级。1969年3月1日交牡丹江铁路分局管辖。至1975年,密虎线允许运行速度提高到50公里每小时,虎东线提高到45公里每小时。这一限速一直延续到现在。
日满时期修建的虎林至虎头段铁路,尚未复建。当时该段设有7座车站:黑嘴子站(今虎林镇)、仙鹤站、清和站、水克站、月牙站、完达站、虎林站(今虎头镇)。
更多关于全国各地区建筑铁路支线规范和铁路建设企业资质,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号。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