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的要素
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完整的预警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四部分构成,相互关系如图1Z205022所示。
(一)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1.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
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
3.技术变化的预警: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
(二)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
1.质量管理预警: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2.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
(三)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
二、预警体系的建立
预警体系是以事故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系统。
(一)预警体系建立的原则
1.及时性:萌芽状态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消除。
2.全面性:人、物、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监督。
3.高效性:制定合理适当的应急措施迅速改变不利局面。
4.客观性:正确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不能因为可能涉及形象或负面影响隐匿有关信息。
(二)预警体系实现的功能
预警体系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两大子系统作用的发挥。
1.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主要由预警监测、预警信息管理、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预测评价等工作内容组成。
(1)预警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状况的监测任务,并将采集的原始信息实时存人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
(2)预警信息管理:动态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和推断等管理工作。
(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预警体系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一般包括:
1)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一般可分为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以及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等。
2)预警准则的确定: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
3)预警方法的确定:包括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误警和漏警等方法。
4)预警阈值的确定:预警阈值确定原则上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
指标预警根据具体规程和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报警阈值。
综合预警根据经验和理论来确定预警阈值(即综合指标临界值)。
(4)预警评价
评价对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预测系统建立的目的是实现必要的未来预测和预警。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如:
I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Ⅱ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Ⅳ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
2.预控对策
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危机管理三个活动阶段。
3.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的关系
内容不同:预警分析对系统隐患的辨识,预控对策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预警分析是预警体系完成其职能的前提和基础,预控对策是预警体系职能活动的目标。
以上由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预警体系建立”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鲁班乐标行业栏目。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