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建筑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建筑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施工场地窄小,往往需要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2)露天的作业和施工周期长使劳动者作业条件十分恶劣;3)建筑产品体积的庞大性;4)施工作业的流动性;5)建筑作业场所的固化使安全生产环境受到局限等。
因此,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却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所以,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安全事故的背景条件,即不安全环境,如照明光线过暗、视物不清、光线过强等。施工现场就是与建筑施工活动紧密相关的环境。有序、整洁、周密布置的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率肯定较之杂乱的现场低。施工机具、材料堆放零乱、生活及生产用电乱拉私扯,不仅给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而且会造成人的烦躁情绪,从而增加事故隐患。
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环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1.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作为心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的环境心理学,是通过把人类的行为(包括感情、经验)与其对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社会)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结合起来并加以分析。它以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等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在传承和吸取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法则和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
1.2环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人通过各种手段改变了环境;在此同时,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通过身体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被感知到的刺激通过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人的大脑;大脑将感知到的刺激与以前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比较和识别,即进行回忆和联想;在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对环境的判断和认知,即形成“行为环境”;个人对可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储存备用,或就此作出反应行为或注意。环境与人的关系模型为:外界环境→感官→大脑→注意或行为。
2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研究人与其周边的物质、精神环境之间联系的环境心理学,自20世纪60年代确立以来,至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主要的研究过程是人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和分析,寻求外界最佳的刺激,再根据心理和行为需求去调整、完善周围的环境。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运用环境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在建筑施工空间中的活动及人对施工作业环境的反应,将有助于建设和改造出真正人性化和更安全的建筑施工活动环境。
2.1环境知觉
施工作业人员进入建筑施工环境,首先就要了解作业环境。作业人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接收建筑施工环境中的信息或刺激,经过自身的经验,把建筑施工工程的空间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在头脑中形成对建筑施工工程的大体印象,这就是“环境知觉”。人们通过环境知觉来初步感受建筑施工作业环境的空间格局和安全性。
1)视觉。在人类的各种接收环境信息的感官中视觉最为重要。据研究,人们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有85%是通过眼睛捕获的,而且这种视觉信息与触觉等其他感觉相比显得更完整。人眼对光源或物体颜色的识别产生色彩心理,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表面视觉属性表现为不同的色调,并引起不同的心理效果。因此,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部位如临边、洞口等,可以设置警示性颜色的标识等,使作业人员对这些危险部位在脑中产生警觉意识。此外,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
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人的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感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的物体最醒目,最能被人发现。2)听觉。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人的听觉比其他感觉具有易引起人的注意、反应速度快、不受照明影响的特点。声音给人的印象因其持续时间而异,持续时间越短,声音就越感尖利,就越容易引起人的不安全感。
因此,在一些没法安装照明的地方,可设置声音警报器等。3)触觉。触觉,即人的肤觉,是感受系统只是对刺激作用连续过程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为产生肤觉,外界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任何强度上超过某种限度的刺激作用会引起疼痛,破坏肤觉系统的正常活动。温度作为外界作用于人体最主要的肤觉信息之一,影响着人的工作效率。极端温度不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危害健康。显而易见,没有所谓最好的单一温度。“舒适范围”是指大多数人感觉舒服的有效温度范围,这和人们穿多少衣服,从事何种活动等有关。当温度在24℃~27℃时,人们觉得最舒服。因此,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环境,能减少作业人员的烦躁情绪,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空间认知和认知地图
空间认知依赖于环境知觉。人们捕捉到与施工环境中相关属性信息和背景后,储存在大脑中随时供回忆和识别,由此渐渐加深了对施工作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记住了它的作业环境中各项特征,这便是施工空间认知的过程。认知地图并不仅仅是储存于大脑中的一张折叠的照片,它是经过大脑精简加工的产物,不精确、不完全和简化是这张心理地图的主要特色。很多研究说明人们会把日常的实质环境知识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地理形式。
如一个椭圆形的铁路体系人们会把它看成是正圆形的体系;两条斜交道路交成的十字路口,人们会把它看成是由两条正交道路交成的。虽然认知地图是不准确的、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但它很有用。它表明我们描述环境时是有选择的,是以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意义的方式处理和组织信息的,其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有效率的简化的认知结构。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作业人员适应施工环境,帮助工人在施工建筑物内的定向、定位和寻路。它能帮助工人在记忆中对施工环境布局加以组织,提高在施工环境中活动的机动性,方便工作、休息等活动[5]。比较清晰的认知地图有助于作业人员更加充分有效地感受施工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位置,为工人提供更强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2.3注意
虽然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因素,但与人的外界环境紧密联系[6]。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改变,来影响作业人员注意的内容,即注意力的分配,通过不同的外在因素影响作业人员所处的外界环境,从而诱导性地强调那些需要加强注意的危险信息对作业人员的刺激,避免那些不重要的信息内容在人脑中被注意。同时,可以通过发挥外部环境活动的影响作用,刺激作业人员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重要信息内容的注意能力,从而诱发和调动作业人员自发地对注意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其中,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注意的原因;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差异越大越容易引起注意,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是指刺激物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和新异性也能引起注意[7]。
3结语
环境心理学是目前心理学研究中最热闹的一个方向,因为它以人的行为—环境为研究对象,探讨外部环境、人的知觉、注意、人的行为等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因此环境心理学得出的理论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也将帮助其他所有应用科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建立更和谐的秩序。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