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工程建设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与此同时,我国建造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使技术、工艺、材料、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建筑业大环境的演变,正在使安全生产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面对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解决建筑安全问题,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如何建立一种保障安全的长效机制,已成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安全生产时,特别强调了“责任”和“管理”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从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开始,督促施工一线抓细节、抓落实。作为高危行业之一的建筑业,施工现场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机制。早在1988年,上海市建委就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质量贯标经验,起草推出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DBJ08-903-98)。2003年,又改版为DBJ08-903-2003。该标准围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要求将施工过程中的人、物、环境始终置于受控状态,通过有计划、不间断的检查审核和持续改进,形成由“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动态循环链条,从而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展开长效管理。目前,该标准在上海市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得到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被认为是我国安全科学管理的突破性措施之一。让我们回顾一下安全施工的实例:江西萍乡矿区总医院医疗大楼是江西省贯彻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在萍乡的试点工地,工程位于萍乡市昭萍西路与环城路交叉口边,占地103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969平方米,地面22层,地下两层,基础为筏板型式,主体为剪力——框架结构,内设5组电梯,5部人行楼梯。建筑单位对工期要求紧迫,合同约定基础及主体工程工期10个月,总工期为16个月。为了克服施工存在的各种困难,工程按照“项目贯标、企业内审、机构认证、政府监督”的程序建立和实施了安全保证体系。其过程如下: 策划准备阶段首先,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组织管理层学习《安全保证体系》标准,同时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主要管理人员和各工长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明确分工,确定安全贯标工作的步骤和内容,以及工地安全管理目标。其次,分析工程特点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在各自分管环节,集中分析探讨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从而识别出安全危险源主要为:工程两面临街挨近住宅,施工所在位置影响周边安全,加上工期遭遇季节性施工。据此,项目部制定了11个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确定了“杜绝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机电设备、火灾、交通事故,轻伤率控制在10‰以内,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提升设备完好率100%,工地达到‘省级安全文明样板工地’,通过安全贯标认证”的安全责任预期目标。三是编制安全保证体系。围绕安全管理目标,将各要素用矩阵图形式,按职能岗位进行安全职责分配,然后对照标准要求进行过程控制,使该项目既突出重点和关键环节,又能简单易懂,方便落实。管理层还广泛征求内部相关人员意见,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确保计划审批备案后的可操作性。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