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
一、施工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放线定位、基坑降水→开挖基础土方→浇筑混凝土垫层、造型→安装基础外模板→安装底板钢筋→安装地脚螺栓固定架并吊装地脚螺栓→外模板侧面钢筋埋设水、电、风、气、油管道→安装内模板、埋设件及剩余的电缆、水管→调整固定地脚螺栓→安设顶面钢筋及其余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保温、养护→做防水层、回填土
2操作工艺
1)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方法及要求
用混凝土泵车配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浇灌。在混凝土浇灌时根据面积大小和搅拌能力采取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完成(浇灌方式见图),不留施工缝,分层厚度20~30cm,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分层推进。推进长度由浇灌能力而定,
一般为1.5~2.5m。斜面分层浇灌每层厚度30~35cm,坡度一般取1:6~1:7。
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沿串筒、溜槽、溜管等下落,保证不发生混凝土离析现象。
混凝土浇灌顺序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亦可采取中间向两边推进,保持混凝土沿基础全高均匀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不使产生实际的施工缝,并将表面泌水及时排出。
对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道部位等的浇灌要控制混凝土下落速度,四周混凝土应均匀上升;同时避免碰撞,防止造成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使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混凝土浇灌完毕应进行保湿和保温养护。前者采取表面洒水养护,使强度正常增长;后者在表面用保温材料护盖,使缓慢降温,并通过测温,控制基础内外温差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在25℃以内,降温速度在1.5℃/d以内,测温点的布置:点与点距离一般以0.5~1.0m为宜,在混凝土浇筑完升温阶段,开始5d,每隔1~2h测温一次,以后每4~8h测温一次,时间不少于14d;做好测温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采取合理的养护和保温措施。
2)泵送混凝土浇灌
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从管道泵出,用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净水泥浆或1:1~1:2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泵车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压送应连续进行,不应停顿,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供料时,应每隔5~10min利用泵机抽吸往复推动2~3次,以防堵管。混凝土因故间歇30min以上者,应排净管路内存留的混凝土,以防堵管。
泵送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顺序有分层法和侧推浇筑法两种,要将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厚度控制在20~30cm,不应成堆浇筑。当用水平管浇筑时,随着混凝土浇筑方向的移动,每台泵车浇筑区应考虑及时接长或拆短管,以适应浇筑部位的移动。
混凝土分层铺设后,应随即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1台泵车应配3~4台振动器(包括备用)。当混凝土塌落度大于15cm时振捣一遍即可;小于15cm时应与普通混凝土一样振捣,以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捣固为辅,捣固时间以15~30s为宜。
泵送混凝土用水平管或布料杆时,要将端部软管经常均匀的移动,以防混凝土堆积,增加泵送阻力而引起爆管。当混凝土浇到最后阶段,对泵车采取"分段停泵"的办法。
沿地面铺管,每节管两端应垫50mm*100mm方木,以便拆装;向下倾斜输送时,应搭设宽度不小于m的斜道,上铺脚手架板,管两端垫方木支撑,因压送时输送管会产生较大的振动,管子不应直接铺设在模板、钢筋上,而应搁置在马凳或临时搭设三架子上。
泵送将结束时,应再次计算混凝土需用量,以便决定拌制混凝土量,避免剩余混凝土过多。
3)大型设备混凝土防裂措施
选用中低热水泥配制混凝土,减少混凝土凝结时的发热量。
掺加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量,减缓水化速度;或掺加缓凝剂,除有以上效果外,还可减缓浇灌速度和强度,以利散热。
掺加粉煤灰,可减少单方水泥用量50~70kg,可推迟和减少发热量,降低温升值20%~25%
合理配料和优选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收缩,降低水泥用量。
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进行循环低温水散热降温。
热天施工,砂石堆场设遮阳装置,必要时喷冷水雾顶冷却或利用冰水拌制混凝土。运输工具加盖,防止日晒,以降低混凝土初始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
混凝土采取薄层浇筑,以加速热量散发。
配置优质混凝土,控制砂、石含泥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极限拉伸。
制定合理的温控指标,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最高温差不大于25℃;提高极限拉伸。
做好混凝土养护,适当延长拆模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松弛效应,削减温度收缩应力。
掺加U型混凝土膨胀剂,配置补偿收缩混凝土,以部分或全部抵消干缩和冷缩在结构中产生的约束应力,防止或减少温度与收缩裂缝的出现。
加快基础回填土,避免基础结构侧面长期暴露;适时停止降水,避免降温收缩与干缩共同作用,导致应力累加。
加强测温监测与管理,及时进行研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使温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
4.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2)一般项目
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并全数检查。见下表
3)关键要求
垫层地基必须夯实,严禁用填土的办法找平地基表面。
基础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外表平整,内部密实,无蜂窝、麻面、漏筋、空洞、夹层、裂缝渗漏、起壳等缺陷;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达到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要求。
基础纵横轴线、各部标高、外形尺寸、预埋地脚螺栓、螺栓孔、锚板的标高、中心位置、中心距的偏差,应符合要求。
设备基础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基坑的回填。填土应分层(每层不大于20c
4.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页。
5.成品保护
施工中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和支撑上搭脚手架、马道,以保证模板牢固、不变形。
基础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和表面不受损伤时,方可拆模。
混凝土浇筑完后,待其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在其上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基础中预留的暖卫、电器暗管,地脚螺栓及插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碰撞,或使其产生位移。
基础内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孔洞、埋设螺栓和预埋铁件,不得以后凿洞埋设。
二、施工缝处理
后浇带是工程施工中一个比较难以控制的部位,处理不当易造成地下室渗漏,本工程后浇带采用快易收口网施工,解决后浇带的施工难题.
快易收口网是作为消耗性模板来固定的。当混凝土在模板后面浇注时,网眼上的余角片就嵌在混凝土里,形成一个与邻近浇注块相连的机械式楔。接缝的质量受到严格控制。其粘接及剪切方面的强度可与经过良好处理的粗琢缝合相媲美。如图:(略)
以上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的基本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的建筑信息,欢迎登录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