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陕西省水土流失的情况如何,水土流失特点主要是什么,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问题分别有哪些,在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在此鲁班乐标小编为你带来关于从加速生态建设谈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3年前,江泽民总书记向我们发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又赋予陕西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还山峦以碧绿,还江河以清澈,再造秀美山川,这是3500万三秦儿女的重大使命。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是遏制水土流失,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实需要。
(一)水土流失及特点
1.1水土流失概况
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13.75万km2,占全省面积20.56万km2的2燉3,年平均输沙量9.2亿t,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五分之一。黄河流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区总土地面积13.34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10万km2,占75.7%,年输沙量8.3亿t,占全黄河流域总输沙量16亿t的51.9%,其中粒径大于0.05mm的粗泥沙达3.77亿t,占全黄河流域粗泥沙7.23亿t的51.5%,是黄河粗沙的主要来源地。省内长江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4%,水土流失面积3.65万km2,年输沙量1.2亿t,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2水土流失特点
陕西从北至南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这3个区在地貌类型、气候特点和地表物质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异,决定了其水土流失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陕北以沙质黄土为主,土层较厚,土质松散;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但多暴雨,汇流面积大,地表植被稀疏、沟壑纵横,客观上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条件,加之60年代广种薄收,随意垦荒,沿坡耕种,以及建设项目弃渣弃土的乱堆乱放,更人为加剧了水土流失,使陕北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陕南以黄泥土、水稻土、淤土为主,土层较薄,土质致密;气候温和,雨量较丰,多山地,地表植被较好,植被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值,但在六七十年代,由于人口急剧增加,耕地面积不足的浅山区,人工樵采、开荒造田盛行,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陡坡耕种,在中、高山区,由于林业的过度开采,使天然林大面积减少,水源涵养作用减弱,洪水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关中是陕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与陕北、陕南交界地带,其水土流失特点与上述雷同。而关中中部,一方面通过洪水和径流接纳了南北两地流失的水土,使河床抬高、水库淤积、洪水多发,进而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中部经济相对发达,开发建设频繁,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相对较大。
(二)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水土保持现状
陕西省各级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也非常重视,特别是解放以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水土保持工作经历了从单项治理到综合治理;从分散治理逐步发展到按小流域治理集中连片治理;从单纯治理转向预防为主;从防护性治理转向开发治理,并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特别是嘉陵江流域被列为国家“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后,治理工作取得巨大成效。据统计,截止1997年底,我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2694.61千hm2,其中修建基本农田842.91千hm2(梯田392.11千hm2,坝地31.63千hm2,水地419.20千hm2),造林1596.08千hm2(乔木林722.68千hm2,灌木林673.05千hm2,经济果林200.35千hm2),种草255.62千hm2,修筑谷坊10322座,淤地坝35088座,骨干坝232座,塘库4282个;长江流域共完成治理面积11517.40km2,占流失面积的31.57%,其中修建基本农田203190hm2,水土保持林583890hm2,经济果林170130hm2,人工种草30990hm2,封禁治理16254hm2,修筑谷坊8692座,拦沙坝4107个。
2.2存在问题
a)缺乏综合规划
水土保持往往重工程、轻林草;重造林、轻封育;重保水措施、轻排水措施;治理措施单一,不能发挥水保工程的整体效益。没有把水保工作提高到国土整治、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缺乏综合治理,影响了治理效果。
b)投入严重不足
除嘉陵江上游国家给予补助外,其余大部分地方没有国家专项投入或投入很少,加之地方投入十分有限,造成工程总体投入严重不足。例如1997年黄河流域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11.1km2,总投资5775.7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099.83万元,地方财政2130.69万元,流域机构2545.36万元,每平方公里实际投资2.40万元。按目前物价水平及防洪、生态环境建设对水土保持的要求,水土保持投入远远不够。根据实际需要,风沙区治理每平方公里需25万元,丘陵沟壑区38万元,高原沟壑区20万元,关中平原18万元,土石山区53万元,平均每平方公里需投资31万元。目前投资水平不到实际需要的1燉10.
c)治理进度缓慢,不适应防洪保安形势要求目前我省大多防洪设施老化,难以抵御较大洪水,防洪问题十分严重。但由于水土流失治理投资严重不足指使水土流失治理进度缓慢,水土保持设施防洪标准低,未能形成从山上到沟道,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综合防御体系,难以适应防洪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措施,由于投入高,资金来源没有保证,设施不配套,往往达不到原设计防洪标准。如我省黄河流域中上游大部分淤地坝是70年代以前修建起来,有相当数量未经设计,坝系布局也不科学,大部分小流域缺乏控制性骨干坝,且经长期运行,病险率高达69.5%,致使水毁事故年年发生,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也给下游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d)重治理,轻管理
规划区内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面积大,多数地方注重治理数量,忽视管理工作,水保监督执法力度不够,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引起大量水土保持设施破坏。我省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仅300~500mm,且年际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干旱年年发生,常常导致林草植被大量枯死,影响林草措施效益的正常发挥,另外由于洪涝灾害,使沟道工程措施冲毁严重。加之滥坎滥伐、陡坡开荒、修路、采石、开矿、挖药材等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得不到及时遏制,造成边治理,边破坏,甚至有的地方出现破坏大于治理的恶性局面。
(三)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
3.1规划目标
本着“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依据省防洪总体目标,确定我省水土保持总体目标为:通过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的建设,到2010年小流域达到防御20年一遇洪水标准,确保泥沙不出沟,20%的小流域达到防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沟道工程中型淤地坝达到20年一遇设计标准,大型淤地坝达到50年一遇设计标准,重要支流逐步形成坝系和有控制性骨干工程,坚持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到2020年60%以上的水土流失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
具体治理目标:
a)黄河流域到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9万km2,其中新筑沟台地848.27千hm2,坝地37.25千hm2,水地144.18千hm2,营造乔木林1207.51千hm2,灌木林1568.28千hm2,经济林果861.64千hm2,种草517.40千hm2,封禁治理508.59千hm2,另外修筑谷坊30791座,沟头防护工程11785km,骨干坝1303座,淤地坝旧坝加固改造22547座。
b)长江流域到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1万km2,其中基本农田195.61千hm2,水土保持林834.58千hm2,经济林293.46千hm2,人工种草82.12千hm2,封禁治理402.07千hm2,修建堰塘110771座,谷坊382301座,拦沙坝11487座。
3.2规划思路
a)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并举,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执法力度,坚决杜绝边建设边破坏现象。
b)克服过去重工程措施、轻生物措施的思想,结合当地实地,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水土流失特点的水保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以为,在陕北,应以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并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这样可以节省投资,标本兼治,在保持水土的同时,也绿化、美化环境。在陕南,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涵养水源,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关中经济起点高,工业、交通比较发达,应从绿色通道建设、污染治理着手,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山川秀美工程,对已经受到破坏的地区,应限期由责任单位负责治理,对在建和拟建工程,要严格水保执法,杜绝新的水土流失产生。
c)要大力推广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方法。如陕北可以推广沙棘种植技术,在原边和沟壑治理上,可推广沙棘柔性坝、沙棘柔性圈技术,使之逐渐取代工程措施,从而大幅降低工程投资,并使经济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同时得以体现。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从加速生态建设谈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等建筑相关的知识,更多内容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