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厦桥位于宁波市中心三江口的新江桥,已经有144年的历史了。它是宁波历史上跨越姚江、连接老城区与江北岸的第一座桥梁,也是通往镇海、慈溪的重要通道。江厦桥最早可追溯至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国人在这里建起了一座浮桥,经过历史的变革,1981年,浮桥又移到现江厦桥位置,成为连接市区最繁华的中山东路与江东大河路(现中山东路延伸段)的纽带,直至1990年新的江厦桥落成。
简介
位于市中心三江口的新江桥,已经有144年的历史了。它是宁波历史上跨越姚江、连接老城区与江北岸的第一座桥梁,也是通往镇海、慈溪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姚江两岸全靠渡船往来,直至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国人在这里建起了一座浮桥。在此之前,整个宁波只有一座跨江大桥,就是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的灵桥(当时还是浮桥,又称“东津浮桥”)。为区别于老的灵桥,新建的浮桥就叫做“新江桥”,灵桥顺理成章地被称为“老江桥”。
桥的由来
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1843年,英国首先在江北岸设立了领事馆,此后相继在宁波设领事馆或领事的有法国、普鲁士、荷兰、瑞典、挪威等国。1850年,居住在江北岸的外国人强行圈划土地,作为“外国人居留地”,获得了治外法权。接踵而至的西方传教士,任意插手教群讼争,干涉我国内政,不断引起民众的愤怒。
咸丰末年,宁波市民李阿才等人痛恨某传教士横行霸道,想给他吃点苦头。他们暗暗相约,在一偏静处守候,等到该传教士经过,便群起而攻之,“掌其颊(抽他耳光)凡十下,掌毕,一哄而散。”传教士又惊又羞又痛又怒,马上向英领事夏弗礼告状,定要报复。因为这时候太平军正准备进攻宁波,宁波地方官员纷纷逃往舟山定海,领事无法与之交涉。传教士见领事帮不上忙,就私下与英商台弗逊密谋,由英商入城捕捉李阿才,将他关在江北巡捕房。
台弗逊经常往来于江北岸和宁波老城区。一天,他又从江北桃花渡横渡姚江。搭乘渡船时,有四人尾随而至,与他上了同一条渡船。台弗逊做梦也没想到,这四人都是李阿才的好友,是为李阿才报仇来的。船抵中流,四人故意将两脚使劲摆动,使渡船左摇右摆,剧烈晃动,不一会儿就倾覆了,船上的人一齐落水。这四人个个谙熟水性,不慌不忙,潜游至僻静处上岸。他们想,这下子台弗逊这小子肯定完蛋了。不料台弗逊的水性也很好,泅水登岸,逃过一劫。但他受此一场惊吓,就想仿照奉化江上的老江桥,在姚江也建造一座浮桥。当然其目的不仅是为过江方便,主要还是想控制宁波的交通,在中国人手里大捞一把。
外国人想在中国的土地上造桥,按理说应该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可这时候,太平军兵临城下,腐败的清政府自顾不暇,台弗逊乘机纠集工人,运来材料,擅自建造浮桥一座。由18艘木船连排,上铺木板,索链绞接。起初桥址在盐仓门关帝殿道头(今解放桥附近),因距市中心太远,第二年移到现在的位置,从江北桃花渡直达东渡门。
新江桥落成后,英国领事派巡捕把守,向行人每人收取四文铜钱“买路钱”。
旧时甬上风俗:每年农历四月半,都要举行迎“五都元帅”的大型赛神会。赛神时,灯彩法器,五光十色、争奇斗艳;四乡民众闻风而至,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同治八年四月十三(1869年5月24日),迎神赛会队伍浩浩荡荡经过新江桥之际,守桥巡捕不顾人多拥挤,照例勒索过桥费,引起众人不满,双方发生争执,桥上的人越聚越多,结果桥梁不堪重负,桥链突然崩断,400余人落水丧生。当时有一首民谣:“好看彤云社,翻落江桥下,氽到下白沙,撩起豆腐渣。”(彤云社是当时著名的赛会会社)道出了这一惨案的真相,也是对帝国主义的血泪控诉。
光绪三年(1877年),甬上的有识之士募集银元1.6万元,向英国领事馆赎回新江桥主权,才结束了这段屈辱的历史。从此后,百姓过桥不必再付过桥费。
关于新江桥,《宁波市志》有这样的记载:1899年沿江道路拓宽,浮桥木船减至16艘。1927年,以弧形铁板加固各段桥板衔接处。1935年、1946年,曾发起改建固定桥,但未成功。
新桥落成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改建浮桥十分重视。1953年将新江桥的木质浮桥改建为8孔钢梁混凝土结构浮桥,载重能力提高到7.8吨,还可单向通行汽车,安全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1970年9月,建起了三孔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也就是现在的新江桥,当时命名为“反帝桥”(文革结束后恢复原名)。老的浮桥“退而不休”,随着宁波城市建设的发展,频频发挥“余热”。1972年,它移到现在的解放桥位置,架起了解放北路与大庆南路的通道。由于此处姚江的江面比三江口原桥址处阔,浮桥的长度不够,局部还接了一段固定混凝土桥。1981年,浮桥又移到现江厦桥位置,成为连接市区最繁华的中山东路与江东大河路(现中山东路延伸段)的纽带,直至1990年新的江厦桥落成……
记得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小时候,每次过新江桥,总是既开心又紧张。我家住海曙区,平时就在附近上幼儿园、读书,凡是需要过新江桥,都是跟大人到江北岸轮船码头去乘轮船,到上海去,所以开心得不得了。可是每次从新江桥上走过,那脚下桥板之间一条条两三指宽的缝隙,以及透过缝隙看见的汹涌翻滚的江水,会令年幼的我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从缝隙中掉下江去,于是紧紧攥住大人的手,既小心翼翼又迅速地走过桥去。
由于是木船连排的浮桥,三江口又直通大海,所以每当潮水涨落,浮桥也随之起伏。涨潮时,浮桥升得高高的,两端会向上弓起来,这时候,行人上桥落桥,就像上山下山。人还好,黄包车、手拉车之类就很困难了。于是一种特殊的行当应运而生———一些人专门等在桥头,见有黄包车之类过来,就上去推,将它推上桥去;桥上的车下来了,就用一条绳子从后面系住它去拉,帮它减速,否则黄包车就会像乘滑梯一样飞快地冲下桥去,说不定来个人仰车翻!就这样推一推,拉一拉,车上的乘客给他们几个小钱。记得从前《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就干过这活。
最稀奇的是,每当有大船从桥下经过,浮桥还得临时成为“断桥”:将联结其中几艘浮船的链索脱开,将它们从浮桥中“抽”出来撑到一旁,让出航道,以便大船通过。因为浮桥不像钢筋混凝土的固定桥,桥身可以造得很高;浮桥是靠船浮在水上,桥面的高度只能跟露在水面上的船身一样高,大些的船就过不去。每当碰到这种情况,要过桥的人就得等。一次,看到一艘帆船要从新江桥下过,帆船虽不甚大,但桅杆很高,浮桥也得断开让道。卸链索、移浮船、过帆船、桥复原……这一折腾就是半个多小时。
这诸多不便,一直等到1970年新江桥改建为固定的大桥后,才有了彻底的改变。大桥通车是在9月30日,正是国庆节前夕。只见桥上彩旗飘扬、车水马龙;人们奔走相告、先走为快;入夜,栏杆上的火炬灯组齐放光明,闪烁在江面之上……宽敞宏伟的新江桥,给宁波人民带来过多少方便和快乐!
桥的离去
可惜的是,由于当时受历史条件限制,这座新江桥在设计、施工和选址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陷,先天不足,以致近年来过早老化。为此,江厦桥开始了单双号限行。
带着时代车轮碾过的深深烙印,100多岁的新江桥渐渐离我们远去……
新江桥,宁波人民将与你依依惜别;又将迎来你更辉煌的新生!
更多关于“宁波江厦桥”等全国桥梁建设规模和桥梁建筑施工
企业资质,可以登入
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号。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