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 言曾几何时,在寻常百姓眼中,还是高贵深沉又充满神秘感的博物馆类建筑,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休闲和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那曾经的距离感正在渐渐削减,那期盼的亲和力也正在建筑师的关注中越走越近———对博物馆建筑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1 中庭空间的开发传统博物馆设计中,多设有中庭空间,以中庭作为交通纽带联系各层各个展览空间,各层叠加的展厅围合在中庭周围,构成博物馆或方或圆的平面布局及整体造型。这种中庭形式的空间,多以放射式空间组合形式出现。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博物馆建筑规模的扩大,博物馆中庭造型及功能也渐趋多样化,中庭环境及氛围的营造,对于提升博物馆人性化设计水平极为关键。北京首都博物馆新馆,在中庭空间的布局设计上别具一格。新馆北临长安街,东临白云路,新馆自东向西分别由青铜饰面展厅体块、中央大厅、木质饰面展厅体块三部分组成,地下一层为临时展厅。三个独立的展区,由中央大厅围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博的中央大厅虽然依然是首层至顶层通高设置,却淡化了传统的中规中矩,以开放的布局及充分的自然采光将自身营造成一个亲和自然的空间:北面开阔的主入口与南面的牌楼及空中花园相呼应,使观众在进入大厅的那一刻,便被扑面而来的恢弘所震撼和感染!这里平时是进出新馆、人流交汇的主要空间,也是馆内举行大型集会、宣传等活动的绝佳场所。中央大厅的东西两翼分别是青铜饰面展厅体块和木质饰面展厅体块。两体块分别与南墙形成了两个较为狭长的空间,观众徜徉其间,却丝毫没有封闭与压抑之感。在东侧的空间中,五层南北走向的平台消减了东西向的狭长,平台与青铜饰面展区体块相连,平台各层布置有自动扶梯,平台的南端设置的疏散楼梯看似随意,但增强了空间的高度感。不仅如此,由中央大厅伸向一层平台的天桥和导向地下一层的坡道,更是有力地强化了中庭与东侧空间的联系(图1);在西侧空间上,为木质饰面展厅服务的自动扶梯、全玻璃箱式电梯、天桥及走廊,有序地排列其间,使西侧空间的空间宽度和高度在无形间拓展开去(图2)。两空间的东、西立面均为通透的玻璃幕墙,含蓄的自然光影,又使中央大厅平添出几分柔和。特别令人称道的是,东侧平台上走过的人流,在自然光的映照下,与平台一起,形成一幅生动别致的剪影,在中央大厅之中频频变换,怎不使人心旷神怡呢。2 自然光的引入博物馆设计中,考虑到对展品的维护,展厅内自然采光较少,厅内多为人造光源,且光线较弱。人们在参观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昏暗的光线之中。久而久之,多少会有压抑封闭之感。国内传统的博物馆设计,多以展厅环绕中庭形式来解决以上不足,借助中庭作为共享空间,利用中庭回廊联系各展厅,使观众在穿梭于展厅间隙,借助中庭顶部采光缓解展厅内自然光不足带来的不适感。辽宁省博物馆(图3)、郑州市博物馆(图4)、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均为此种设计。中庭回廊作为自然采光和休闲的场所,往往在视觉上显得有些单调,而且,当博物馆内观众较多时,中庭也显得过于嘈杂,休闲质量较差。南京博物院新馆,在自然光的运用中可谓匠心独运。新馆与徐敬直设计的南京博物院老馆毗邻而立。考虑到与基地中轴上的老馆的和谐,建筑造型依然延续了老馆的仿辽建筑风格,体量上也很低调,地上仅为两层。外形受老馆的制约,并未影响新馆内部的现代博物馆气息。新馆在平面布局上,在核心部位依然设置了传统的中庭(图5),借助中央楼梯联系一、二层回廊,顶部采用井式屋盖,将自然光引入中庭。不仅如此,新馆各展厅呈组团式布局,每个展厅组团中,均设有若干小中庭。这些小中庭或是作为临展的自然光展厅(图6),或是布置1∶1复原的木构件建筑(图7),或是陈列微缩景观(图8),使观众在欣赏展品过程中,不知不觉间便在自然光与人造光源中交替,少有倦怠之感。3 室外休闲空间的营造博物馆的展厅多为较封闭的空间,常易使人产生疲劳感,博物馆设计中的室外休闲空间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室外休闲空间的设计会占用一定的面积,但却能较好地提升博物馆的馆内环境,更有利于观众的欣赏和休闲,体现人性化设计。特别是随着全国博物馆的逐渐免费开放,去博物馆休闲、学习和欣赏的观众越来越多,博物馆拥有高质量休闲空间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苏州博物馆新馆非常注重室内休闲空间的营造。新馆在展区间精巧地设计了一个主庭园和若干小庭园,使游人在参观间隙很自然地便可重返室外自然空间。小庭园面积虽然都不大,却处处透出苏州园林的小巧和雅致,或植古木于其间,或设石凳于其中,使观众在自然之中,得到小憩。主庭园的设计则更为独到(图9)。主庭园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小桥、凉亭、竹林等组成。既沿袭了苏州传统园林的韵味,又散发着清新、简洁的现代气息。主庭园虽然在布局上由新馆的东、中、西部围合,但在空间上却并无封闭感。在新馆东、中、西部沿主庭园的一侧,每隔一段便可或多或少地透出主庭园的景致:中轴线上,正对大堂入口内圆外方玻璃门的北侧,是通高的玻璃门,游客在踏入大堂大门的那一刻,主庭园的江南水景便扑面而来了。而东廊、西廊的北墙及北展区东墙设的菱形的玻璃窗、展厅内东面和北面的玻璃墙,则将主庭园的景致恰到好处地透进廊道,移步易景中,便放松了心情,当然,也不由人不对主庭园充满期待。朝向主庭园的西门、东门,则在你的期待达到顶点时,适时地将翠竹掩映中的主庭园朝你开放……。匠心独运的主庭园,就这样在自然而然中成为新馆的最亮点,成为休闲和疏散的最佳空间。4 灰空间的营造博物馆设计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还应体现在建筑的灰空间的营造上,使观众在馆内与馆外之间,依然能够感受到设计者的以人为本的呵护之心。灰空间的最常用元素自然是廊子了。廊子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它的特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室内与室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性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廊子遮阳避雨的实用性和感受自然气息与光线的亲历性,又使其更显人性化。实地参观,感觉到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白璧微瑕之处。8月上旬来馆,入口的前庭园,虽简洁亲切,却使人在骄阳下无法长久驻足(图10)。若是以廊子将主入口、售票处、大堂入口、博物馆商店之间围合,则既延续了忠王府及拙政园廊子的元素特征,又使游人可以闲庭漫步,岂不快哉?同理,主庭园沿新馆的东、南、西的环形粉墙一侧若能设上廊子,则在炎阳、小雨的时节,也可从容淡定地徜徉在主庭园之中了。5 观众的实地感受博物馆建筑造型和布局多有特异之处,它往往凝聚了建筑师的心智与灵感,并有独到的见解加以诠释。然而,在创作过程中,绝不能沉湎于追求其特异,而忽略了观众的实地感受。北京电影博物馆,各层展厅虽然以围合中庭之势分布其间,可是,各层展厅不甚对应,每个展厅也不很规则,加之展厅外不规则的回廊和纵横交错布置的自动扶梯(图11),整个展区充满了动感和多变性,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电影的内涵。不过,如入迷宫的实地感受,对于年长或环境生疏的观众来说,利还是要大于弊的。6 结 语博物馆建筑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体现在多个方面,中庭空间内涵的开发、自然光线的引入、室外休闲空间的营造、灰空间的设计以及观众实地的感受等,均需设计师给予更多的关注。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