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建筑的风格与构造探究

防热构造介绍:所谓的建筑防热,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防辐射和隔热。岭南传统建筑在建筑整体形态和布局中利用骑楼遮阳和巷墙遮阳,同时,屋顶构造也是防太阳辐射的主要手段,而从外墙构造上看,岭南传统建筑常见的做法有生土墙、青砖墙、石墙等,这些类型的外墙均有一定的隔热效果,因而外墙隔热是岭南传统建筑中主要的隔热手段。在外墙遮阳和隔热方面,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构造做法———蚝壳墙。

历史上岭南地区有食蚝的传统,留下大量蚝壳可供建材使用。通常的做法是除墙脚离地50cm一段因防水浸不用蚝壳外,整堵墙都用蚝壳加黄泥浆粘合砌筑。蚝壳墙外表面不施抹灰,其凹凸的蚝壳有如百叶,起到了遮阳隔热的效果。蚝壳墙除了有自身遮阳作用外,也因其内含不流动空气而使得其导热系数很低,有利于构造的隔热功能。另外,由于蚝壳墙表面凹凸不平,不利于日常使用,所以常有在内部抹灰找平或砌青砖墙而形成组合墙的。从热工学上来讲,这种组合墙的总热阻为两种材料的热阻之和,其隔热性能较单纯的蚝壳墙更好。

防雨构造介绍:岭南传统建筑屋顶较多见是前后直坡顶结合两侧封火山墙即“硬山”或前后直坡顶结合两侧“悬山”,可以概括为“前后直坡,两侧山墙”。岭南传统直坡顶的坡度角通常为27°左右,这是由利于迅速排雨、减轻屋面荷载和利于屋面瓦固定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最为合适的经验值。从瓦件使用的情况来说,岭南传统建筑瓦件基本可分两类,广府地区、潮汕地区普遍使用曲板瓦和碌筒瓦,而客家地区普遍只实用曲板瓦而不用碌筒瓦。

前者的瓦件搭接方法是“搭七露三”,板瓦凹面向上,从下往上搭接。等级高的建筑做法是下面两层“搭五露五”,面层“搭七露三”,实际上为七层叠瓦的铺法,亦称“一掂七”。其层间空隙较多,可形成横向微气流,有利隔热和散热及阻隔雨声的传入。另外,筒瓦凹面向下,尾部收小,筒板瓦之间用草根灰粘结,筒瓦之间也用草根灰抹平,形成瓦垄便于分散而有序地排水。后者做法较简单,两列板瓦之间不加灰浆粘结,这种搭接方法同时也常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特点并不明显,但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除了瓦件的搭接外,岭南传统建筑的檐口防雨构造也很有特色,称为“檐口三件”,分别为滴水瓦、鸡胸飞子和封檐板。滴水瓦俗称“满面瓦”,其防雨作用是把檐口端部的雨水集中引导滴落,以避免雨水反渗到檐口瓦坑底,另外滴水瓦还可以避免反水现象,即雨水被迎风吹入空隙。鸡胸飞子亦称“飞桷”,岭南地区的飞桷多成鸡胸形。飞桷是桷板在檐口底的收口处理,把檐口稍微抬高,增大了檐口瓦的“自锁力”,使得在雨水的冲刷下檐口瓦不致于掉落。另外飞桷也起到滴水的作用。

封檐板则是桷板和飞子衔接处的收口处理,一方面增加了檐口的整体承载力,另一方面如果封檐板足够宽也充当挡风雨板,防止檐口的滴水飘到桁条上。岭南传统建筑中除了坡屋顶的造型和构造防雨外,还有外墙防雨,如蚝壳墙防雨,和跟建筑造型相关的外廊防雨等措施。

防潮构造介绍:地面排水是岭南传统建筑防潮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排水系统中,天井的集水井和室内的检查井都俗称“沙井”。广东梅州的客家民居的沙井最有特色———在其中放置一个密封陶罐。岭南传统民俗文化中视水为财,因而暗渠曲折布置以使水流不能笔直排出,而在转折处设置沙井。当排水量很大时,水流在沙井处将引起漩涡,使得陶罐浮起旋转将沙井中的泥沙搅起以便随水流流走,无需人工掏泥沙。

除了地面排水外,防地下水也是传统建筑防潮的一个方面。主要做法有夯实地基上铺沙垫层、抬高地面标高、墙脚柱脚使用石础、挖水井用井水四种方法。其中石础的构造较有特色。在岭南民居建筑中,无论是三合土墙还是青砖墙,最常见的加固措施大多是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墙裙,也有用红砂岩条石砌筑的,条石墙裙的高度最少为30cm,高的可达到160cm,一般在100cm左右。在此基础之上,有的还在石板上做浮雕装饰,非常精美,因而“青砖石脚”成了岭南传统建筑防潮的典型做法。

以最有岭南传统建筑代表性广州地区古建筑的各种建筑而言,重点装饰部位及华丽程度因建筑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祠堂建筑重视屋脊装饰及入口部位的装饰;民居建筑外部装饰简朴素雅,仅在入口部位稍作装饰;园林建筑风格以淡雅为主,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映衬,故窗、门、挂落的装饰相对突出。满洲窗的运用,体现出岭南建筑中西合璧的特点。这其中最富特色,可作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符号者有:陶塑屋脊、满洲窗、蚝壳窗等。

陶塑装饰。陶塑屋脊而言,以广州陈家祠为代表。陈家祠的正脊脊饰采用佛山陶塑,共计11条,其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宏大。整个聚贤堂的全脊共素有224个人物,内容有“八仙贺寿”、“加官进爵”等,五彩纷呈琳琅满目。陶塑脊饰由广东石湾土窑出产,用陶土上琉璃釉彩烧成,题材各异,在突出的屋脊上十分亮丽。石湾陶塑已于2006年5月20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而陈家祠的陶塑装饰可以说是传统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结合的范例。满洲窗。满洲窗是清代开始在广府地区流行的一种窗扇形式。满洲窗的单个窗扇近似正方形,如“方斗”,并以多个方斗窗扇进行组合。其窗扇由窗芯玻璃、四角玻璃、围边木框组成。窗芯玻璃兴用青蓝色。

满洲窗的最突出的装饰效果在于玻璃及其镶嵌工艺上,有蚀刻玻璃、彩色玻璃、磨砂玻璃、无色玻璃等。另外,满洲窗的窗扇可以上下交替,制造不同效果,如广东的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装有可通过置换窗扇而获得不同装饰效果的“四季窗”。蚝壳窗。蚝壳窗在玻璃传入之前是岭南窗扇和横披常用的透光材料。蚝壳片透光而不透明,装饰效果独特,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显示了岭南地区的民间智慧地方特色。现仍见于为数不多的岭南传统建筑中,如余荫山房的蚝壳横披。

以上,从岭南传统建筑大量的独特的构造做法中撷取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加以介绍,它们大致分为功能性构件和装饰性构件两类。但必须说明的是,传统建筑中的构件往往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两方面的作用,采用这样的分类方式只是为了方便叙述。本构造实践基地的构建是基于传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和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虑而产生的,展示构件的获取途径也应以此目的为依据,同时结合实践基地的用地情况,我们提出实地调研采样和动手制作相结合的方法。

其材料获取难、工艺要求高者,如陶塑装饰、满洲窗及蚝壳墙等,以实地调研采样或购买获得;而材料易得,工艺要求较低者,如瓦件搭接等,则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另外,鉴于实践基地用地的局限,某些构件,如“檐口三件”、“青砖石脚”等只能以多媒体方式进行展示。

以上地域建筑的风格与构造探究由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地域建筑的风格与构造探究”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鲁班乐标行业栏目。“一点鲁班乐标,中标很轻松”。查询建筑企业信息,请登陆鲁班乐标、鲁班乐标或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