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主要以以斗拱、单体造型、方正严整、山水园景、木构架为主、装修与装饰六部分内容。
其中最为有的是斗拱建筑结构,以下是具体内容:
斗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民族风格。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的连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斗拱的功能
1·承上启下,传递荷载
斗拱一方面对屋的承载有一定的承托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柱子与梁、枋、椽的有机结合。斗拱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是屋顶和屋身上的过渡。也正因为这样,才能使沉重的屋面更长地伸出屋檐。当建筑受到地震影响时,不管屋顶向何方推移,斗拱都能承受,从而避免建筑物倒塌。历史上北京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地震,故宫太和殿的屋顶达两千多吨重,因为斗拱的作用却没受到损坏。四川平武报恩寺殿堂上的屋顶在平武大地震时因为斗拱的功能而安然无恙。可见作为传力构件的斗拱具有抗震功能。我国谚语“墙倒屋不塌”就生动地说明这种木构架的特点。
2·造型优美,装饰性强
古代匠师们对斗拱的造型除满足承力和传力的实用功能外,还从审美角度将斗拱制作成了美化建筑物的装饰品。斗拱造型从整体看,重重叠叠,结构有条有理,符合规律。其构造精巧,如盆景,似兰花,象民间量米的斗子,本身就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从出土的战国至汉代文物上的斗拱造型来看,坐斗上有一左右弯曲起翘的拱,拱的两端有一小斗。两端弯曲向上,端头上放小斗,让小斗至诚额枋,这种处理既达到了增强额枋的受力作用,又使斗拱的整体造型富有变化,起到了装饰美化效果。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牌楼的万象斗拱也非常具有装饰性。牌楼为南方风格,斗拱有云头、凤头、野猪、犀牛,蝙蝠等,最多的是白色的大象。一般古建的斗拱,正面象一只只大牛头在支撑着檐檩,侧面像一排排伸着鼻子的老牛在屋檐下低头负重。而如意斗拱则把牛鼻子改成了一个个云头如意勾,使用“如意斗拱”更突出了牌楼的装饰性。
斗拱向外出挑可使建筑物出檐更长,美化整个建筑。房屋越高大,房檐探出就越长,下面的支点都落在额枋上,正是采用了斗拱这一功能使得撑托屋顶的面积大而下面的落点要小。唐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拱结构,是我国木质斗拱之典型代表,其斗拱雄大与出檐长,风格简洁雄伟,表现了在结构和艺术上的高度统一。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古建筑斗拱”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