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古建筑——五仙观
一说到广州的古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九曜坊、黄埔古港、五仙观、广州公社旧址等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广州的古建筑——五仙观
五仙观简介:
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五仙观依山而建,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五仙观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裸露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一向认为这是“仙人拇迹”,重点保护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广州的古建筑——五仙观
五仙观建筑布局:
后殿面阔三间12.4米、进深三间10米、高8米,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脊饰为琉璃龙纹和琉璃鳌鱼宝珠。内槽为八架椽,施六铺作三抄斗拱,外檐施乳栿出两跳插拱承托挑檐桁,梭形柱,有升起、侧脚,平梁、四椽栿造成月梁,驼峰、叉手、托脚等风格简洁,保留了明代早期的建筑手法。脊榑底部有“时大明嘉靖十六年龙集丁酉十一月二十一日丙申吉旦建”等字。斗拱用材略细,材高18厘米、厚8厘米,斗欹有幽页,装修简朴;殿立面造型比例适度,既保留了明代早期建筑风格,又具有地方特色,是广州市保存较好的明代木构架建筑。
后殿东侧的原生红砂岩石上,有一脚印状凹穴,旁有“仙人拇迹”石匾。这是远古时代珠江洪水期的流水冲蚀痕迹,民间传说作仙人留下的脚印。晋代这里有“坡山古渡”之称。明、清两代五仙观先后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为羊城八景之一。1989年6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仙观内现保存有宋至清的碑刻14方及石麒麟1对。
岭南第一楼
后还有一座楼—岭南第一楼,这是一座城楼式的古建筑物。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政知事汪广洋建造此楼,它比镇海楼还要早7年建造。其楼基用红砂石砌筑,楼高7米,中通往来,作城门状,上建栋宇巨檐,构成一座轩敞的楼台,显得庄严雄伟、朴素大方。此楼与五层楼堪称为明代建筑的“双璧”。 岭南第一楼建成后的第四年,还铸成一口大钟,悬挂楼上。大钟高3米多,口径2米多,厚3寸,重5吨,是广东最大的铁钟。这口大钟撞击起来,声音很响,“扣之声闻十里”。这大钟是作为遇火警等非常事故时召人救火用的,无事禁止撞击;又有此钟敲响,城中便瘟疫大作之说—故名“禁钟”。该楼也被称之为禁钟楼。禁钟之重,令人惊异。然更令人惊异的却是此钟只用一根葛藤悬挂。
广州的古建筑——五仙观
五仙观基本现状:
据越秀区政府规划,日后五仙景区以五仙观、岭南和第一楼为中心,结合广场建设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开展民间曲艺演出,风俗展示。规划还拟打造三处民居景区:甜水巷、金城巷、怡乐里,将通过成片的特色建筑群的整治和开发,展现地方传统建筑群体的独特风情。甜水巷内多为广州传统的竹筒屋,内通风、采光、排水主要靠天井,从前至后,以天井隔成多个房间,内多建阁楼;金城巷的西式民居,是20世纪20-30年代有西洋建筑风格的二三层建筑,材料是近代盛行的红砖为主的楼房;怡乐里的建筑多是西洋建筑古典风格,也有部分采用中国传统形式的二三层楼房,前有庭园。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广州的古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广州老建筑”、“广州市标志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