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河南 建筑,最为有名的就是黄帝故里、中岳庙、嵩阳书院、大相国寺等河南标志性建筑。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河南已经发现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遗址。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河南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河南 建筑——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简介:
黄帝故里,为有熊氏少典及轩辕黄帝的故有熊之国所在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遗产地。
黄帝故里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轩辕路,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国之墟。黄帝故里自汉代建轩辕故里祠以来,历史有毁有修。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后又经2002年和2007年两次大的扩建,形成现在的黄帝故里景区。
河南 建筑——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建筑景区:
黄帝故里景区
黄帝故里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建都之地,战国《竹书纪年》和汉代《史记》等史书均有记载。汉代建轩辕故里祠,历代迭修。明隆庆四年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帝故里多次进行扩建,景区面积已达7万平方米,整体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从北到南依次为轩辕丘拜祖区、故里祠区、中华姓氏广场区,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气势恢宏,灿然有肃。
2007年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中华姓氏广场、轩辕故里祠前区、轩辕故里祠、拜祖广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中华姓氏广场
黄帝故里景区门前广场原名轩辕广场,由于地处老城区,形状不方不圆,道路斜穿而过。2008年根据专家建议,将轩辕广场更名为中华姓氏广场,面积由原来的7千平方米扩建成1.5万平方米的方形广场,将景区内鼎坛移至百家姓广场,放至广场靠南三分之一处,鼎坛高9米,底座为35米×35米,坛面为21米×21米,共分三层15层台阶,鼎坛周围广场地板上刻满中华4600多个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纹路散布广场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观百家姓,唱和谐歌,畅想民族腾飞之未来”。这一亚洲最大的姓氏广场将成为群众拜祖的主要场所。大典时,百家姓方阵群众将身着姓氏标志的服装参拜祖先。位于广场中心的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高6.99米,鼎口直径4.7米,腹深2.8米,耳高1.5米,足高2.8米,重24吨,鼎足为熊足,取意轩辕黄帝系有熊氏;鼎腹饰九龙,首顶艳阳火球,口倾水纹,祈风调雨顺,象征祖国统一安定。造型庄严、凝重、大气,被誉为“天下第一鼎”。
中华姓氏广场周围种植了活化石的水杉,共计960棵,正好象征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俗话说: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就象是一棵棵的大树,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就象是树的春华秋实,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请不要忘了你是树的哪根哪枝那条哪叶,这也正是我们修建这中华姓氏广场的原因。
在“2009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颁奖大会”暨“第三届全国广场文化论坛”上,以展现中华姓氏悠久历史的新郑中华姓氏广场被授予“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荣誉称号。
河南 建筑——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农历“三月三”在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新郑)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自2006年(农历丙戌年)开始,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08年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编号 480 Ⅹ-32 )。
大典现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郑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曾出席往届大典。在“首届全球根亲(客家)文化盛事颁奖大典”被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河南 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河南标志性建筑”、“河南古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