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业如何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与其他行业生产活动相比,生产过程复杂、作业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事故发生率高,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因此,安全管理对建筑业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建筑法》、《建筑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对人的尊重、重视,加强了人性化的管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视与管理的规范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建筑业已经成为继工业、农业、贸易之后的第四位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然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在各行业中仅次于交通、矿山,居第三位。所以,如何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一、危险源的识别和监控

用危险控制技术确保施工安全,控制事故隐患是安全监理的最终目的,系统危险的辨别预测、分析评价都是危险控制技术,危险控制技术分宏观控制技术和微观控制技术两大类。宏观控制技术以整个工程项目为对象对危险进行控制。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法制手段(政策、法令、规章)、经济手段(奖、罚、惩)和教育手段(入场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安全监理则以法律和教育手段为主。微观控制技术以具体的危险源为控制对象,以系统工程为原理对危险进行控制,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安全监理则以管理措施为主,加强有关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方案审核工作。安全监理随着研究对象不同,方法措施也完全不同,应做到宏观控制技术和微观控制技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通过利用危险控制技术,做到预知危险、杜绝危险,把安全事故发生降到最低,为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二、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安全控制

塔吊作业安全控制,在检查塔吊时主要涉及到的构件包括:限位器、保险装置、力矩限制器、附墙装置、路基与轨道、夹轨钳等多个结构的内容。检查时需要保证起重机的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等用到的不同行程限位开关装置的完整性,其结构设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且保持这些组件的完整性,不得出现随意拆装操作。塔吊顶升前进行顶升作业人员资质报审,至少提前一天采用短信告知安监站顶升塔吊编号,顶升高度,作业时间等相关情况。采用逐级上报制度,设备安装公司上报总包单位→上报监理单位上报→地方安监部门。对顶升条件、人员资质层层把关,有效控制安全隐患的发生。顶升时安排专职安全员跟踪指挥;设备安装单位一名,总包单位一名,监理单位一名,加强不同环节的检查,保证塔吊能够达到操作规定需要。定期观测塔吊垂直度和检查人员操作证。距上次检检测合格超过半年的塔吊,必须委托检测单位复检合格才能使用。

施工升降机运行安全控制,检查施工升降机主要有:架体制作、架体稳定、上下限位装置、滚轮导轮与导轨的间隙、齿轮与齿条的间隙、附墙架的连接形式等多个方面。提升机需有安全停靠装置、楼层口停靠栏杆等相关设备;对附墙架与架体连接必须采用可靠的刚性连接,且保持结构的稳定性,禁止将其连接在脚手架上;严格核算提升机的电缆长度;在提升机运行过程中,应该保证物料在吊笼内均衡分布,长料立放要防滚落,避免超载。物料提升机加节需做到事先报审过程监督。定期对架体垂直度、人员操作证进行检查。施工升降机每运行三个月需进行防坠落试验一次。

临时用电安全控制,临时用电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两级配电系统、TN-S接零保护、三级漏电保护。配电系统实行三级配电,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开关箱,严禁一开关箱控制多台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原则,各类配电箱、盘均统一编号。不用的配电箱立即切断电源,箱门上锁。配电箱内各回路应有明显的回路标志。对配电箱定期维修时必须将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切断,并悬挂“禁止合闸”的标志牌。建立电气防火责任制,加强电气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理制度,并设置禁烟火标志。建立电气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现场电工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核后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上岗证方可上岗作业。

三、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控制

(一)模板工程

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时,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审查:主要包括模板和支撑系统的材料规格、接头方式、内部结构、水平杆等,这些都需要根据施工图设计、现场情况进行综合审核。立杆底部支撑结构需达到支撑上层荷载的要求;检查支模钢管、扣件,在搭设模板承重架使用的钢管、扣件运至施工场地之后,应该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当出现测试不合格时应及时清退。实践中对于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的情况是不允许使用这种支撑体系的。如:支模高度大于8m,跨度大于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集中线荷载超过15kN/m时,这些都必须禁止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可以选择钢柱、钢托架等体系代替。搭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支撑体系安全。控制搭设质量通常采取的措施:检查搭设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检查支撑体系能否符合工程设计需要;检查立杆、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等具体的搭设部位及数量是否符合方案和规范要求方,若发现不符合应及时整改。

(二)脚手架工程

脚手架搭设严格按已审批搭设方案制定的标准进行。脚手架支撑系统应当牢固可靠,若遇到一些大面积的支撑排架,则需要特殊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且参照施工标准搭设操作。搭设前期需要对具体的搭设材料严格检查,关注搭设结构的稳定性,主要针对钢管、扣件等受力构件重点审核,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与负荷大小之后才能施工。搭设工作结束后需经过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部门复验后挂牌方可使用。脚手架投入使用之后,禁止把主节点的纵、横水平杆、扫地杆、连墙构件拆除,同时应对其连接牢度做好检查,确保内部结构杆件的连接和设置能够达到施工标准。另外应注意地基的积水,底座的松动,立杆的悬空等问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脚手架在使用时出现超负荷的情况。对高度超过24m的脚手架,应检查其立杆的沉降、垂直度偏差是否在标准值之间。在脚手架拆除过程中应当按照自上而下逐步拆除。构件禁止高空抛掷,拆除过程应设置安全警戒区,由专人监护。

在工程实践中应做好安全交底,重点检查深基坑、高支模、垂直交叉作业、登高施焊时无围护无监护。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安全隐患。

四、制约安全管理科学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缺陷

1、建筑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

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的比例占到百分之八十多。他们的安全操作技能较差,岗前培训也大多是走过场、型式化,很难实现操作过程中的“三不伤害”。从近几年发生的工伤事故看,大多数的伤亡人员从农村到城市工作不满三个月,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目前,很多分包队伍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问题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传统安全管理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观念上没有加以重视。因而,基本上没有做宣传教育工作,即使有,大多也是肤浅地谈谈,走走过场。员工也只是听听而已,难以深入人心,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造成员工的意识当中极少有安全的概念。

3、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处理

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在工作中常常是出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及时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观念。这样从管理上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故我,产生下一次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4、缺乏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机制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墙上挂一挂,执行时再看一看,制度与实际生产过程脱节。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是领导的份内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事故由单位和保险公司赔,自己不过按制度扣些奖金。因此,员工从思想意识上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以致于形成了领导干部孤立地抓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