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及现场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国内建筑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日常施工中却仍存在能够影响到施工质量的问题。该类问题既体现在施工技术方面,又体现在现场管理方面。施工周期长、投资大是建筑施工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现场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会造成极大的浪费。随着行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建筑施工工序也在日渐复杂,这就需要在优化工程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场管理,解决好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技术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常见的建筑工程技术分析

1.1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部分的施工是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上层建筑是否牢固。地基施工环节若存在纰漏,整体工程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要重视建筑地基的施工,以提升质量为原则恰当的使用地基处理技术,必要时也应当对地基进行适当的改良。具体来说,实际施工中以下两种地基处理技术较为常见:首先换土垫层处理法。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地基的载荷,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首先应该将地基底面下一定范围之内的软土层挖去,之后将强度较高而且压缩性较低的材料填入其中,再经过分层夯实之后地基的承重能力就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填充材料的选择是这一处理方法的难点,只有选择那些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的材料才能够保证处理的效果。其次砂井堆载预压处理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软土以及冲填土地基。在含饱和水的软土层、填土层之上用钢管打孔,之后打入一定距离的管井,还需在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这便形成了能够排水的砂井[1]。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筑物的预压堆载就能够达到加速地基排水的效果,这一方法有助于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对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静压预应力管柱工程技术

桩机配重的选择是应用这一工程技术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日常工作中,需要根据桩体的入土深度、试桩的实际状况以及作业区域内的天气状况等因素对其进行选择。要保证桩机的配重能够达标,若配重不足则很有可能会引起桩机抬架、管柱难以达到设计标高的问题。这类问题最终会影响工程的整体承载力,还有可能会导致工程柱变形。开工之前,需要确定好桩基的走向以及施工顺序,可以参照管柱的工程量、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桩基的分布状况来完善这部分工作[2]。在精桩管柱施工之前,需要在施工区域之内布置三个以上的坐标控制点与两个水准点。其位置的设置不应该受到管柱的影响,开工之前需要对坐标控制点以及水准点进行校准,之后向监理单位报验。而在采用全站仪测试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建造完成的群桩应该由后视人员用钢尺对其几何参数进行复核,确定其是否达到应有的准确度。

2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可操作性较高的施工计划

因计划编制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不了解各道工序,所以很难保证施工计划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高的施工计划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既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又能够保证各道工序按期完工。但大多数情况下施行的施工计划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标准,责任划定不清晰、各项细节工作无法落实,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今后工作中,应当从优化施工计划的编制入手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率。

2.2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管理岗位,不少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多是从一线岗位上提拔上来的,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却缺乏扎实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巧,这会给建筑工程埋下很多的安全隐患。再者,尚未接受过系统教育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理念,因此其在实际工作中多是推行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质量却难有保证。此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还主要体现在对成本管理以及对合同管理的认识上,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其施工周期很容易受到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能否顺利完工。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住房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这也使得建筑行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大,建筑施工方和建筑承包商之间的纠纷也越发明显,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3]。

3完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3.1摆正认识,提高重视程度

摆正对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对这部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落实完善这部分工作的起点。再者,这也有助于发挥建筑工程技术应有的作用。综合相关数据分析,绝大多数建筑事故的发生都与相关人员的疏忽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前建筑施工新技术正在不断被应用,一线作业人员因缺乏经验,所以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这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施工工期,更会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对工程主体方来说,提高对现场管理的重视程度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个工序的直接负责人,约束他们的行为并且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将培训、考核制度落实到位,既保证员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确保员工们思想的灵活性和可塑性。为了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效率,还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设立安全监督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将材料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所谓的建筑房建工程就是将各种建筑材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因此材料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施工质量。近年来建筑施工技术有了相应的革新和发展,新型的材料和技术也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入建材供应市场。很多的建材供应厂商为了确保自身收益,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此来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主流。因此为了避免因建筑材料问题影响到最终的工程质量,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和审核。在进行采购时工作人员应该对供应厂商的生产资质和产品质量进行对比考察,在确认准确无误后再签订相应的供货合同[4]。当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时,管理人员还应该定期对施工材料进行复检,定期对其进行清盘。

3.3做好质量安全管理与技术管控

质量管理与材料管理的工作内容与交叉的地方,此外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还需要加强施工与设计部门的沟通,与施工部门做好协调工作,每完成一道工序就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质量检验。上一道工序达标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直到整体工程竣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降低施工中的风险。技术管控的重点在于标准化施工作业模式的推行。这部分工作需要多部门联合共同努力,由设计单位将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以及具体的施工参数等细节进行技术交底,让所有参与工程的人员都能够准确了解工程的基本状况。这部分工作需在开工之前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引进新技术,以提升施工质量为目标可以进行技术革新。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旦革新施工技术,则必然要对质量管理的工作模式进行改进,让其更好的适应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

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形势分析,探讨建筑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方面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审时度势,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到新的发展点。提高自身的施工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从而在建筑行业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推动国内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上文从笔者的经验入手对这部分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有所帮助。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