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商业建筑研究

一、形成因素

(一)中外商业活动的兴盛近代城市商业活动的转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变型,即内部结构变动引起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城市商业性质的变化;另一种是突变型,即由于外部力量的直接作用下,使城市商业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城市商业结构的变化。这种外力因素引起的变化,一般不是从工业化开始,而是从商业贸易开始。烟台即属于这种发展模式。开埠—是推动烟台城市空间变迁的重要因素。

烟台的近代商业发展是由外国资本的贸易行为而直接引进的,这种贸易方式的进入打破了传统的商业行业限制,烟台本土的新式商业模式应运而生。1892年,著名爱国实业家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抱负,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基础下率先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随后,另一位民族实业家李东山先生在朝阳街开设宝时造钟厂,这是在这条街上开设的第一家近代民族实业。由此,中西商业活动的身影在这条街上并存,各种风格样式的商业建筑也伴随着繁荣的商业活动开始建设。

(二)独特的区位优势烟台位于位于山东半岛北部,隶属南海,隔海与辽东半岛的大连遥遥相望。朝阳街位于现今烟台芝罘区,环靠芝罘湾,故朝阳街所在的海港在开埠后商业活动频繁。开埠后,外国政府为巩固自己在贸易港口城市的地位、进而为本国在此地顺利进行贸易行为提供保障,陆续在烟台兴建领事馆。出于对建筑环境需求的考虑,这些外国领事馆多设建于朝阳街北侧的烟台山附近。正是受这一重要区位因素的影响,加速和带动了朝阳街从传统街区向新兴商业街的过渡。这里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烟台优越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也使其成为历来的避暑胜地,开埠后来烟台避暑度假的外国人剧增,娱乐修养性的建筑随之林立,且在朝阳街附近尤为密集。这些经济、文化上的交融也显著地反映在了当时街道鳞次栉比的建筑风貌之上。

二、街区现存的近代特色建筑

在近代开埠城市中,烟台的城市别具特色。自1861年开埠至1938年日本占领之前,烟台与其他通商口岸不同,既不是独立的建制政区,也不是正式的外国租界,在行政关系上属于福山县,但是行政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又与福山无关而自行其是,自有其体制,成为了具有自治意义的商埠城市。也正是这种特点使得西建筑文化不可避免的影响着烟台近代建筑的发展。虽然朝阳街的建筑体量较小,没有像教堂这样的大型公共建筑存在,但在平面布局、建筑构造、细部处理和构造做法上,却都充分体现出了西方古典建筑最基本的特征。根据建筑的功能性,朝阳街商业建筑群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①金融②商业③餐饮、娱乐⑤市政、公共服务⑥民居

(一)金融类建筑金融类建筑现存可考的有:盎斯洋行、岩城洋行、怡瑞兴商行、法商永兴洋行、福顺德银号、茂记洋行作为金融类的建筑,由于使用者为了凸显其雄厚的资金势力和夸张的资本占有,往往建设得豪华且巨大。这或许是一种商业的心理,但更是一番虚伪的表达。这类建筑从选址到建设形式,从形体展示到材料选用,无一不是在体现着财富的叠加。因此,这类建筑也自然是常常占据着最佳的位置,营造着所处年代的精品,并极易被保存留传。

(二)工商业类建筑工商业类建筑现存可考的有:宝时造钟厂、南洋大药房、庆昌五金行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以工商业企业为后盾,而且有时工商业企业的兴衰还会影响着地区的兴衰。作为经济的基础,工商业企业的门类和发展水平常常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社会的地位。工商业企业落脚的地方,往往是投资者百般挑剔的首要条件,这种挑剔所面对的要素是自然条件、消费群体和劳动力市场。

(三)餐饮及娱乐类建筑餐饮及娱乐类建筑现存可考的有:克里顿大饭店、万国理发店、兰戈酒吧、金城电影院、万国理发店、大罗田饭庄、天祥益客栈城市区域的繁华舒适与否,往往取决与他的商气如何及各类服务类行业的发展水平。商业是物流的直接反映,而物流带动人流,人流存进财流,良好的娱乐及服务条件能够保证区域人气的兴旺。

(四)市政及公共服务类建筑市政及公共服务类建筑现存可考的有:德国邮政局、烟台邮政局、海军采办厅市政及公共设施常常被比喻成城市区域的和血脉,是保证该区域正常有效运转的中枢部分。公共建筑的出现是对城市各项功能的完善与补充,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部分。烟台开埠以后,西方外入势力在市政建设方面开始投入,在外力的作用下当时的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市政建设。

(五)民居建筑若干因为靠近烟台山外国领事馆区的缘故,开埠后朝阳街地区的民居形式也受此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和样式多以欧式为主中式为辅,采用独立式设计,有的建筑还配以庭院,屋面以红瓦坡顶为主,局部起山墙或塔楼,墙面多红砖或水泥抹面,上部附有仿木构装饰,墙裙及基座用花岗岩蘑菇石或剁斧石,显现着建筑的华丽和凝重,但因朝阳街作为商业街道的性质,建筑的密度偏大,商住混杂的设置形式偏多,以至于建筑周围的绿化极少,环境更是无质量可言。

三、以西式风格为主的商业街建筑群

朝阳街的建筑群体,可以说是烟台开埠百年发展历史的缩影,积淀的厚重历史文化也代表了中国近代沿海开埠后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建筑的基本特色,体现了近代中国在建筑方面与西方建筑的碰撞、交融。中国人对西方的建筑从排斥到学习,再到逐渐与本土相适应,并与中国原有的建筑构建风格相互借鉴。因此,本建筑群也可以理解为近代中国沿海开埠的一个缩影,它的典型特色主要体现在:

(一)烟台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街商业街是人流聚集的一个重要场所,一般采用以入口为中轴对称布局,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是西方现代MALL与中国传统商铺的有机组合。在当时的烟台朝阳街上分布众多的商店、餐饮店、服务店等,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是当时烟台地区商业的缩影和精华。在这条街道上,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生活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集合了制造业与商业这两种模式,这些店铺的业态特点也大相径庭,形成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街。

(二)带有现代城市规划印记的街区布局注重复合型规划,这是朝阳街的人气兴旺的精髓,街区布局注重消解建筑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使人能与街道建筑充分联通以达到动静的隔离和获得舒适的尺度。街区的商户享有便利的商贸活动,丰富的公共空间,完整的商业体系运作。一般来说“街区”,即美语中所说的BLOCK,它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开放的,除了其本身的空间概念之外,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内涵。各种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载体,离不开人气,良好的区域规划能够给该区域内的各种产业带来契机,朝阳街当年兴旺的商业气息和街道优秀的布局规划是分不开的。

(三)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使设计与本土特点相适应近代烟台是“被”开商埠,传统的旧商业模式被西方新式资本商业模式打破,在向西方学习新的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在学习模仿西方商业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经验。部分街道建筑的构建形式是本土商人向西方学习近代商业模式及建筑风格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但整体风格上已摒弃古典复兴的繁琐装饰,走向简洁、质朴的格调,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国人的资产尚不雄厚,从形式到选材均较普通,另一方面则说明进入三十年代后,烟台的建筑风格已开始摒弃装饰之风。

建筑选材上大量采用本地盛产的咖啡色花岗岩石,这种石料取材容易,加工方便,经久耐用,色泽美观,中外建筑师甚是喜用。街道建筑普遍地采用英美式的上下提拉窗,因为烟台气候不炎热,故通风面积较小的弱点不显著,所以这种具有良好的采光性、坚固性和通风面积可调性的窗户被广泛使用。通过对建筑群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选择性、灵活性。在学习中创作,在创作中学习,近代商业模式和商业建筑可以说就是在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中诞生的。透过街道建筑的表面和历史的分析,可以深刻感受到烟台近代商业发展的精神、理念和文化,这也是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时代的风貌特征和地区特色也充分体现在建筑本身。

四、结语

历史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承载历史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建筑则是历史的房客,是凝固的音乐,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春秋佳话。烟台作为一个通商开埠百年之多的沿海开放城市,曾经拥有数量众多的近代商业建筑遗产,这些建筑多是同时期同类的代表性建筑。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一批批这样的遗产类建筑正在逐渐消失,从而缺失了对商业历史遗产的吸收与保护。城市的商业脉搏始终选择跳动在时代的最前沿,像朝阳街商业建筑群这样现存比较完整的建筑群落,对其进行保护就是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建筑进行保护,也就是对城市文脉及历史的保护。古籍修复有一名言“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对朝阳街这样一条饱经风霜的百年老街来说,晚一点开发并不见得是坏事,使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它的历史和文化,并从过去的旧城改造中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