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水库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鲁班乐标为大家解答。

小南海水库位于安阳城西南35公里处安阳县张二庄村东、后驼村南洹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库容量888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718万立方米。为确保京广铁路和市区安全,小南海水库以拦蓄洪水为主,与下游彰武水库联合使用。始建于1958年5月,至1960年9月完成大坝填筑、输水洞衬砌、溢洪道开挖等工程。1961~1962年续建大坝。1967~1981年,溢洪道挖深、大坝加高、输水洞灌浆。1986年挖溢洪道下段卡口土方。总投资2205.5万元。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坝型为粘土斜墙堆石坝,长370米,高51.3米,顶宽6米,坝上筑防浪墙高1.2米。左岸溢洪道最大泄水量每秒6481立方米。输水洞长235.5米,内径3.5米,最大输水量每秒124立方米。

一、安阳市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409km2,其中水蚀面积1119km2,风蚀面积290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9%。较1990年减少462km2。水土流失面积分布:林州市577km2,安阳县343km2,内黄县217km2,滑县73km2,汤阴县74km2,市辖区125km2。水土流失程度:轻度侵蚀占81%,土壤侵蚀模数500~2500t/km2.a;中度侵蚀占19%,土壤侵蚀模数2500~5000t/km2.a。

水土流失人为因素分析:河南省安阳市全市2003年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6.42km2,弃渣2180万m3,分别较2000年增加5.16km2、81万m3,均呈上升趋势。人为水土流失面积地域分布情况是:安阳县11.42km2,林州市7.18km2,滑县3.02km2,内黄3.37km2,汤阴0.6km2,市辖区0.83km2。按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划分:公路建设8.67km2,采石7.5km2,采矿2.8km2,选矿0.55km2,窑厂2.67km2,其他4.23km2。人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组织进行开发建设的活动项目频繁并且对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缺乏,在进行建设施工过程中大量植被被损坏,对废土和废渣随意丢弃放置,造成土地大面积裸露和沙砾化,却不知进行保护。

二、安阳市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较薄弱,人为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早已颁布并推行,但是宣传并不到位,许多企事业单位对水土保持的认识不足,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对眼前利益更为看重,忽视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因此,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时而发生。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现象,使得水土流失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2.科研及技术推广落后

经过多年的努力,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科研工作的成果缺乏向生产力的转变机制,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也相对较不健全、完善。导致大部分的科研结果无法向生产力转化,如果水土保持工作的经费短缺,更会造成水土保持工作的科研成果的推广滞后,造成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程度较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健康发展。

3.相关部门对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不够

目前,虽然安阳市的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法制体系得到了完善和提高,但是与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并不能与之相匹配,例如:水土保持机构不完善、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相关工作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一些执法人员面对困难有畏缩情绪,不能合理应用自己的执法权,在面对违规建设危害水土的保持工作时不能理直气壮的依法行使权力,使得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无法得到控制。

三、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

1.水土流失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因素

水和土作为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组成因素的同时也是独立的生态系统,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它们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自然整体。但是如果引起水土流失,则肯定会造成原有的稳定状态失衡,导致生态环境系统失衡,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河流污染等使生态环境恶化。相反,如果对各地区进行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对当地的水土状况重新进行调整,则可以使新的生态平衡关系形成,使生态环境由恶化转向良性的循环。

2.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地形复杂,境内高差悬殊、生态环境多种多样,高山丘陵的面积较大,但是森林的覆盖率却较低,而且分布不均匀,对洪流的拦截能力较差,造成水土流失,突发自然灾害。所以,如果要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首先应该从水土流失的治理开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水土流失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3.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对水土的保持

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动物栖息的场所和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土地资源是否合理的利用,已经成为了陆地上一切可更新资源的保护中心。在土地这个高度综合的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与人类活动等)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才是代表土地的固有属性。所以,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是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的基础,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才能使土地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素相互协调,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4.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及对象相同

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都是控制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它们的实施主体都是自然环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促使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才能使环境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1.提升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执法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保护意识较差,在建设时只顾眼前利益而破坏水土生态系统平衡。因此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保护意识的宣传,以达到人们水土保持提升保护意识的目的。运用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作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使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并通过提升全民水土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实现开放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的。

2.保护地表植被,加大植被的覆盖率

水土流失区域的共同特点是缺乏植被,因此加大植被的覆盖面积是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方法,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态自我的恢复能力使地表的植被得到修复,从根源抑制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动修复功能,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不伤害原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森林、小草的种植恢复,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

3.提升相关科技技术,推广可行性经验

对相关科技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加快水土保持科技推广工作步伐,引进实用的高新技术。将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依据生产实际发挥相关科技技术成果的支撑作用。另外,可以通过加强科学技术间的合作交流,建立健全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和评价系统,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