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以下称砼)施工时,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内向外传递,使砼内部温度逐步升高,而边缘受气温影响而降低,造成砼内表温差而产生温度应力。本文通过国内第一大承台,即五河口特大桥主墩承台近万方砼浇筑,在温控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介绍大体积砼温控设计、监控、实施步骤,探索防止温差裂缝的方法。

1温控项目概述

五河口斜拉桥位于江苏淮安京杭运河、废黄河等五条河交汇处,故名五河口特大桥,其主塔承台平面尺寸为49.5m×33.1m的矩形截面,高6m。该承台号称国内第一大承台,砼方量9830m3,分两次浇筑成形,第一次浇筑厚度3.2m,砼5240m3,第二次浇筑厚度2.8m,砼4590m3,砼设计强度C30。

砼浇筑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承台内部温度经历升温期、降温期、稳定期三阶段,与此同时砼的弹性模量不断增长,由于早期弹模较低,产生的压应力很小,而后期弹模增大,产生的拉应力较大使砼内部形成拉应力。如果该应力超过其抗裂能力,砼就会开裂。而施工时间11、12月,正值当地年最低温季节,砼表面受气温影响而降温,更加剧了内外温差幅度,因此必须对承台大体积砼采取温控防裂措施。经对承台砼内部温度场及仿真应力场计算,制定不出现有害温度裂缝的温控标准,并据此制定温控措施。

2承台大体积砼温控计算

温控计算采用《大体积砼施工期温度场及仿真应力场分析程序包》进行。该程序模拟砼施工情况,不仅考虑砼的浇筑分层、浇筑温度、养护、保温和砼的边界条件,而且考虑砼的弹性模量、徐变、自生体积变形、水化热散发规律等物理热学性能。计算参数根据招标文件、图纸和施工经验取值,施工时根据现场情况重新验算。

2.1计算条件

2.1. 1 根据承台结构特点,取1/4计算;砼分二次浇筑,浇筑厚度为3.2m和2.8m;

2.1. 2 气象资料:气温、水温根据资料取值,浇筑时间11、12月,上年同期温度最高16.5℃,最低-8.7℃;平均风力按6m/s考虑。

2.1.3 承台内部用冷却水管控温(图1,2);砼终凝后顶面洒水保温养护,侧面用5cm厚泡沫板保温。

2.1. 4 C30砼弹性模量、热学参数、干缩变形和自生体积变形等按规范和经验取值。并考虑砼的徐变引起的应力松弛作用;砼泊松比为0.167,比热为1.0kJ/kg。取值见表1,2,3,4。[2]

2.1. 5 根据砼配合比,计算砼绝热温升为40℃。

2.2砼材料参数及数值模型

砼材料参数参考设计规范及试验结果。计算中使用的绝热温升、弹性模量、徐变度拟合公式分别为:

2.2. 1 水泥水化热:水泥水化热公式取双曲线函数 θ=θ0(1-е-m1 tm2)   (2-1)

式中: θ0-最终绝热温升,τ-时间,m1, m2 -参数。

2.2. 2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增长曲线采用四参数双指数形式,即

E(τ)=E0 + E1(1-e-ατβ)          (2-2)

式中:E0初始弹模;E1最终弹模与初始弹模之差;α,β与弹模增长速率有关的两个参数,其值分别取0.14和0.17。

2.2. 3 徐变度:根据工程经验,C30砼徐变度如下(单位:10-6/MPa):

(2-3)

3计算结果及分析

3.1温度场主要特征

砼浇筑后2~3天即达到温度峰值,温峰持续1天左右开始下降,初期降温速率较快,以后逐渐减慢,15~20天后降温平缓,温度趋于稳定状态。砼内部最高温度约51℃,温度分布为中部高,四周较低。

3.2应力场主要特征

根据计算结果,承台各层砼主要龄期的最大主拉应力见表5,砼早期(14天左右)最大温度应力为1.60MPa,而此时C30砼劈裂抗拉强度一般应大于2.0Mpa(见表6),抗裂安全系数k>1.5,后期也有1.5倍以上的抗裂安全系数。如果砼施工质量良好,不会产生有害温度裂缝。根据计算结果,承台内部温度应力呈现出四周边缘应力较大,而中间应力较小的特征。

4温度控制标准

根据计算结果,在施工期内为保证承台不出现有害温度裂缝,宜采取如下温控标准:

4.1砼浇筑温度:指砼平仓振捣后,上层砼覆盖前,距砼表面10~15cm处温度,浇筑温度≤25℃;

4.2砼内表温差:指砼内部平均最高温度与表面最低温度之差,砼内表温差≤25℃;

4.3砼内部最高温度:指砼内部平均温度最高值,砼内部最高温度≤65℃

4.4砼降温速率:≤2.0℃/d。

5温控措施

5.1优化砼配合比,降低水化热

合理选择砼原材料,选择级配良好的砂、石料,选择优良的砼外加剂,增强砼强度,提高抗裂能力,降低水泥用量,是降低砼内部水化热温升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进行砼配合比优化设计。

5.1.1控制原材料质量,减少水泥用量

1)水泥:采用PC32.5水泥,使用温度≤55℃,否则降低水泥温度。水泥分批检验,质量稳定。

2)粉煤灰:根据粉煤灰砼技术规范,大体积砼可按60d作为砼强度等级考核指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尽量增加粉煤灰掺量,以推迟水化热温峰的出现,降低绝热温升,粉煤灰采用Ⅱ级灰。[3]

3)集料:细集料采用江苏宿迁中粗砂,细度模数2.4~2.6,含泥量<2%;粗骨料采用江苏盱眙二级配碎石,5~16mm占30%,16~31.5mm占70%,级配优良,含泥量<2%,其他指标符合规范要求。[1]

4)外加剂:采用缓凝高效减水剂,最大限度降低水泥用量,推迟水化热温峰的出现。掺量0.6%(占胶凝材料)。使用前配成溶液,拌和均匀,做好配制记录;固体外加剂提前分袋称好。[3]

5.1.2砼配合比

由于优化砼配合比,选用P.C32.5复合水泥,掺入20%Ⅱ级粉煤灰和超缓凝剂。粗集料采用二级配,选出最低空隙率和最佳级配曲线,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胶凝材料用量,从而大大降低了水化热,起到了早期抑制温升的效果。经检测比同等级砼最高温度推迟三天左右,最高温度降低30%左右。砼强度按60d龄期考核,但14天应达到22.MPa,28天应达到30 MPa。砼粘聚性良好,不离析、不泌水,坍落度16-18cm,初凝时间≥35h。

5.2 控制砼浇筑温度

砼开盘前,测水泥、砂石、水的温度,计算砼出机温度,并估算浇筑温度如超过25℃,应在夜间20时以后浇筑,并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如骨料遮阳洒水降温,水泥温度过高应要求厂家在出厂前放一段时间。

5.2.1 砼的出机温度:T0

T0=(0.20+Qs)WsTs+(0.20+Qg)WgTg+0.20WcTc+(Ww-QsWs-QgWg)Tw0.20(Ws+Wg+Wc)+Ww

式中:Qs、Qg分别为砂、石的含水量,以%计;Ws,Wg,Wc,Ww分别为每方砼中砂、石、水泥和水的重量(粉煤灰计入水泥中);Ts,Tg,Tc,Tw分别为砂石、水泥和水的温度。

5.2.2 砼浇筑温度:Tp

Tp=To+(Tn-To)(θ1+θ2+θ3+...+θn)

式中:Tn砼运输和浇筑时气温;θ1,θ2,θ3,θn有关系数,数值如下:(1)砼装、卸和转运,每次θ=0.03;(2)运输时θ=Aτ,τ运输时间,A表8;(3)浇筑时θ=0.003τ,τ浇筑时间。

5.3埋设冷却水管,控制砼内部温度

5.3.1冷却水管位置

冷却水管采用φ50mm薄壁钢管(壁厚2.5mm);冷却水管沿垂直方向布置5层,层间距1m,水平间距1m,每根管长度≤180m。进出水口集中布置,以便统一管理,进水口利用阀门控制冷却水流量。(如图1、图2),冷却水用江水。

5.3.2冷却水管使用及其控制

1)冷却水管使用前进行压水试验,防止漏水、阻水。

2)砼浇筑到各层冷却管标高后即通水,通水时间10~15天,具体时间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通水流量大于25L/min;

3)设置水箱以循环水冷却控制进出水温,在保证冷却管进水温度与砼内部最高温差≤25℃条件下,尽量降低冷却水温度。

4)第一层砼浇筑时第一、第二层冷却水管通水;第二层砼浇筑时,第三四五层冷却水管通水。

5)通水冷却全部结束后,用同标号水泥浆或砂浆压注管道。

5.4内降温、外保温、加强养护

由于承台冬季施工,要特别重视砼的保温工作,控制砼内外温差≤25℃。措施:钢模板外嵌5㎝厚泡沫板,吊挂麻袋,再用土工布围裹,碘钨灯照射增加砼表面温度,顶面覆盖土工布。砼终凝后在表面洒水养护,顶面尽量采取蓄水养护。养护对砼强度增长及减少温差、收缩裂缝具有重要意义。

5.5控制浇筑质量,提高抵抗温差拉应力强度

为提高砼均匀性和抗裂能力,必须加强各环节控制:(1)砼拌合运输、浇筑振捣、保温养护全过程监控,严格按规范施工。(2)为增强砼的抗裂能力,在承台外表面布设一层防裂钢筋网。(3)短间歇连续施工,两次浇筑间歇期控制在10天内。

6砼现场温度监控

为了随时跟踪砼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浇筑前按照全面控制承台内部温度变化的要求布置测温传感器。真实反映各层砼的温控效果,使之控制在温控范围内,利于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6.1测点布设 根据温度计算成果,在承台内部布置6层测温点,每层沿X、Y方向布置14个测点,测点总数84个。测点沿承台的1/4部位水平布置,见图3、图4。

6.2监测仪器 采用PN结温度传感器, PN—4C型数字多路巡回检测控制仪。温度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测温范围-50℃~150℃;工作误差±0.5℃;分辨率0.1℃;平均灵敏度-2.1mv/℃。

6.3测试要求 砼浇筑后立即测试,连续进行。温度测试,峰值出现前2h监测一次,峰值后4h监测一次,持续5天,然后每天测2次,直到温度稳定。

6.4测试内容 浇筑开始,连续监测各点温度变化情况,同时监测砼入仓温度、气温、冷却管进出口水温、浇筑温度,计算内表温差,进行现场控制,做好记录(表9)。

7温度监测结果及分析

7.1整体分析

如图4,升温初期呈缓慢上升,之后急剧升温,升温阶段在3-6天,达到峰值后,温度稳定2天左右,随后缓慢下降。第一层最高温度为30.2℃,断面平均最高温30℃;第二层最高温度为35.6℃, 断面平均最高温34.6℃。与升温相比,降温阶段长得多。降温速率较缓慢,最大降温速率1.8℃/d。

分层施工时,第一层在施工间歇期内,温度先急剧上升,然后缓慢降温,当被第二层砼覆盖后,因第二层砼急剧升温,使第一层砼温度不同程度的回升。表面测点温度与断面平均温度相比,总体趋势不变,但温度变化起伏较多,由于表面测点距表面5cm,向外界散热快,受气温的影响大,故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层砼在温峰过后,顶层测点温度缓慢上升,是因顶面良好保温和侧面回填土的保温所致。

7.2承台中心到边缘的温度变化

图5绘出了承台中心到边缘的温度曲线,可以看出:从中心到距边缘3.5m范围温度分布较均匀,承台边缘3.5m外温度变化剧烈,降温速率快,越靠近中心温度变化越平缓。

承台中心与边缘温度,下降速率早期控制在0.5℃~0.8℃/d,后期也未超过1.5℃/d,由于承台顶、侧面的良好保温,故边缘温度虽变化剧烈,但下降幅度不甚大,随着中心温度向外传递逐步在边缘形成缓变区,起到了保温作用,在最寒冷季节,两次最低气温降到-8℃时未出现太大的影响。

7.3冷却水的降温效果、温控效果

冷却效果:两次浇筑,冷却水管的进、出口水温差分别为5.7-11.6℃和5.8-10.℃,起到了早期削温峰及防止温度回升的效果。根据内部温度变化,有序地分层通水降温,对缩小内表温差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温峰过后,用冷热水调合成合适的水量和进水温度,调整降温的速率,达到后期温度缓慢下降的保温效果,内表温差未超过温控标准。

温控效果:第一层断面最大内表温差均在15.3-19.4℃之间,第二层均在15.4-19.8℃之间,低于设计要求的25℃。砼入仓温度均在6 -12.4℃,满足冬季施工规范和温控要求,各层温度最大下降速率为1.8℃/d,低于温控要求,因此承台不会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

8结语

五河口特大桥主墩承台施工,采取了一系列的温控措施,砼最大绝热升温没有超过40℃,砼内外温差没有超过25℃,承台表面没有出现温度裂缝,从而保证了承台的施工质量。结果表明其温控措施是成功的,有效的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对同类施工积累了成功经验。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