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请看鲁班乐标编辑的文章。
水是人们生活和植物生长必不可缺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控制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且我国政府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秉持着高度重视的态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约有2300多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展开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型国家,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于稳定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着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于农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农田水利工程的内涵与作用
农田水利工程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说,从狭义内涵分析,其主要是以保障农业生产为目的,在防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满足农田的灌溉和排水;从广义内涵分析,除了上述作用外,其在水土涵养、盐碱地改良、水利发电以及饮水供水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1]。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的生活,对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为:①灌溉、排水。通过灌溉、排水等功能的应用,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及时将水分排出,改善农业生产环节,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②蓄水、饮水、跨流域调水。这些功能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积极影响,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条件。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随着政策的变动和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有蓬勃发展期,也有萎缩低迷期。在过去的六十余年内,我国农田水利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60年,主要以河流引水建设水库,从而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第二阶段是1970~1980年,在引水灌溉的基础上,建设排灌泵站、水井成为重点发展内容;第三阶段是自1990年至今,对原有工程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发展节水灌溉,保障农田生产,提高灌溉和排水效率。自1980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没有受到重视,部分水利工程设施年久失修,无人检修,加上国家投资结构的变化,减小了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幅度,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低迷甚至萎缩的现象[2]。此外,2000年政府对农村税收进行调整,将“两工”制度废除了,农村工程建设大量减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了新的危机。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十五”期间国家增加了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同时推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政策,但是国家增加的投资不足以完全弥补农民投劳大幅降低的亏损,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2005年我国出台了《关于规范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有关政策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之间的区别[3]。近些年来,国家重要文件中均提到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加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黄金时期,也是广大农民从水利工程建设中直接受益最大的时期。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额高达7000亿元,大约是“十五”时期的2倍,新增灌溉农田约为5000万亩[4]。“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在于加强水利工程的拍险加固工作,该措施能够加强河流治理以及农田节水工程改造,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广大农民最关系的问题。“十二五”初步实现了单项到整体、分散到集中、由重建设轻管理到建设管理并重的转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田水利工程状况,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探索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3.1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有助于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5]。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理念,其贯穿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正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为。农业发展为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人为本”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必须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国家要重视农村建设,维护农民的切实利益,让农民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促进农业全面发展是保障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农业,才能保障其他行业的平稳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为了实现提高农业生产和推动农业发展,最终目的是促使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3.2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要想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前提[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前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影响。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三农”问题仍然存在,这对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在改善农业生产环节、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环节,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在防洪、防旱、水土涵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3.3有助于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革开发后,国家不断提高农村建设的投入,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7]。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田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优化了农村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政府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设计范围内,逐步完善农村的排水、水利、环保等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有助于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4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型国家,农业是国家经济的第一产业,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内涵与作用,然后阐述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最后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展开讨论,旨在推动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以上由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用”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鲁班乐标行业栏目。“一点鲁班乐标,中标很轻松”。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