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代表建筑——静海寺
说起南京代表建筑,最为有名的就是明故宫遗址、朝天宫、静海寺、净觉寺等南京标志性建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曾数度庇佑华夏之正朔,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南京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南京代表建筑——静海寺
静海寺简介:
静海寺,位于南京城仪凤门外,北倚狮子山,东接天妃宫,西临护城河,为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之一。
静海寺名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明清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气势恢宏,号称"金陵律寺之冠"、"金陵八大寺之最 "。为供奉郑和从异域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等物品,和奇花异木的活株而敕建。
静海寺屡遭战火,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终成今制,是中英《南京条约》议约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现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2012年11月,南京静海寺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之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根据日程,2015年完成准备工作,2016年正式送交世遗大会审议。
南京代表建筑——静海寺
静海寺建筑历史:
静海寺建于何时,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明成祖敕建。当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1409年)返国时(1411年),明成祖朱棣为彰昭郑和扬大明国力雄厚,厚往薄来,使“海外平服”之丰功;同时为供奉郑和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种植稀异树种如西府海棠等,敕建静海寺。
近年严中对此说提出质疑,认为静海寺是明仁宗于洪熙元年郑和守备南京时敕建并赐名“静海”的,是为了“昭太宗皇帝圣德”,因为是朱棣“命使(郑和)航海”的。至于“成祖敕建“说,严中认为乃自晚清至今一些修志者误解前代方志所致。明成祖是在郑和六下西洋回来后的1424年去世的。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对派船出航的热情似乎没有成祖高,于是郑和就被任命为南京守备。无论静海寺是否此时建的,郑和此时却住在静海寺。
初建时的静海寺规模宏大,有大雄宝殿和天王、正佛、观音、伽蓝、轮藏、弥勒、祖师等殿宇,环之以钟楼、井亭、观音阁、华严楼、玩咸亭、三宿岩等建筑和景观,连同方丈室、僧房,占地2万多平方米,崇殿耸翠,飞阁翔丹,盈视饱览,宏丽壮观。十六世纪中叶,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游历天下,曾在静海寺考察海外药材,如乳香、没药、血竭等。号称“金陵律寺之冠”的静海寺此时可谓名垂青史,殊荣非常。
此后的百年间,静海寺几经沧桑。清咸丰年间和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期间惨遭兵乱,大殿建筑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堆残垣断壁和几间残破的僧房。静海寺的兴废,无言地诉说着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蒙受的屈辱。
曾几何时,这里香客如云,佛轮常转,但香火终于敌不过战火的淫威。1 8 4 2 年鸦片战争期间,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威逼,与英军在古静海寺内议定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意向。又在泊于长江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大英帝国。中国人在“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的铁律下,蒙受着长达一百五十五年的奇耻大辱。静海寺也从此与香港岛有了不解之缘,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
静海寺建成之后,因年久蠹坏曾于明正德、万历、清乾隆年间三次重修。据记载,正德年间重修后,静海寺有四殿、六堂、四亭,还有方丈室、楼、阁、画廊等。
明清时静海寺规模宏大,号称"金陵律寺之冠"、"金陵八大寺之最"。静海寺中曾供奉郑和在洪熙元年守备南京期间为纪念永乐年间六下西洋而铸造的一尊铜鼎,该鼎在清道光年间仍供奉于寺中。静海寺内还曾供奉郑和塑像,至清咸丰、同治年间犹存。1832年(道光十二年)二月,静海寺被大火焚毁,仅剩山门天王殿,后得以重建。
南京代表建筑——静海寺
静海寺主要建筑:
天妃宫碑
天妃宫碑全名“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静海寺内,碑高5.48米、宽1.5米、厚0.5米,下承龟趺,上刻螭龙,碑额篆书,碑文正楷。
天妃宫碑是唯一一块由皇帝亲自撰文颂扬的御碑,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郑和下西洋石刻,文化价值极高。它不仅是明代南京天妃宫唯一遗留下来的文物,而且还是直接反映郑和下西洋事迹的明代碑刻之一,对于郑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早在1957年,石碑就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文物),其价值可见一斑。
警世钟
新铸造的警世钟凝聚了南京人民的情感和心血,大钟造型沉稳端庄,色泽古朴,主体高度为1 .8 4 2 米,象征着香港于1 8 4 2 年被列强割占,钟的顶端为一“火球”,高7 .1 厘米,象征香港于7 月1 日回归祖国。钟的肩部铸有12只和平鸽,它象征着13亿中国人民永远热爱和平。钟裙之上是两条龙,二龙之间是南京市花梅花,钟的背面镌有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钟的正面“警世钟”三个大字赫然醒目,两侧铭文记述了从南京条约胁迫签订,到97香港回归祖国这段沧桑历史。它是“警世钟”历史内涵的重要体现,它使警世钟更具文化品味。
警世钟所刻的纪念铭文,生动地记叙了中华民族由国力衰弱、香港被割到奋起抗争、国力增强,直至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百余年沧桑历史。
1997年6月30日夜,各界代表聚集于警世钟前,零点到来,钟声响起,人群沸腾,一百五十五下钟声,象征一百五十五年后香港终于重回母亲怀抱。铭记国耻,警钟长鸣!1997年6月30日夜,缄默已久的静海寺终于走完了屈辱的历程,也终于喊出了那积蓄已久却震撼着十二亿炎黄子孙心房的呼声----“香港回来了!”?
一百五十五下沉浑的钟声穿越了时光的隧道,穿透了历史的横垣,为中华民族洗清了那蒙受百年的耻辱。静海寺又重新翻开了它生命中崭新的篇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守望者,静海寺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追忆与沉沉的沉思。从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等知名人士到千千万万的普通群众都曾先后到静海寺去聆听了历史的诉说,铭记了历史教训。百年过来,静海寺在炎黄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南京代表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南京标志性建筑”、“南京古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