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肥铁路支线

泰(安)肥(城)铁路支线位于泰安市西部和肥城市北部,由京沪铁路泰安站西北端出岔西行,经过天平店、道郎、鱼池村、肥城、穆庄、陶阳6站至肥城煤矿区的湖屯站止,全长49.458公里。其中道郎、陶阳为乘降所,天平店站只办理客运,其余均办理客货运。
全线地形东高西低,由泰安市境内的丘陵区渐降为肥城县境内的平原地带;土壤为粘沙土,全线无不良地质现象,地震烈度7度,地下水位在1至5米之间;气候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677毫米,年均气温13℃。极端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20℃,最大积雪厚度7厘米,冻结深度0.5米,平均风速2.8米/秒,线路跨越的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
肥城煤矿煤藏量丰富,1985年肥城、穆庄、湖屯三站发送煤炭占货物发送量的96%;还担负肥城、东平、平阴县和石横发电厂等企业的物资到发和旅客运输任务。
线路建设
线路修整
全线分泰安至穆庄段和穆庄至湖屯段两次修建。1958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根据肥城煤矿区全部投产后可达年产1260万吨的情况,向铁道部提出修建铁路的要求,经部报国家计委批准,铁道部于1960年3月4日正式下达了设计任务书。原设计为泰安至湖屯以西的大中泉站,铁道部第三设计院于1958年10月完成了泰安至大中泉站间的外业勘测,次年3月直接完成施工设计,因无资金未施工。后重新勘测,1961年12月完成泰安至穆庄段修改施工设计,工程总预算1504万元。
设计主要技术标准、条件:
泰穆段为单线Ⅰ级专用线,限制坡度4‰,最小曲线半径700米,蒸汽机车牵引,到发线有效长850米,机车交路为济南、兖州两机务段担任至穆庄折返,采用半自动闭塞。正线铺30~35公斤/米旧轨,每公里铺枕木1600根,铺9号和12号道岔,桥梁载重中-22级,臂板信号电锁器联锁。年设计输送能力2070万吨,近期417万吨;最大通过能力32.5对,近期为9.8对。工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四师二团负责施工,在泰安、肥城组成两个指挥部,组织民工参加土石方工程施工。共征地5529.2亩,计101.56万元。1960年1月18日泰安至大中泉站间全线动工,至年底完成土方87%、石方完成90%,桥涵建筑建成142座,于1962年7月全部竣工;10月19日泰安至穆庄段通车。次年元月20日开办客车1对、货车2对临时运营。施工中民工使用天平转、飞轮滑车等小型机具加快了施工进度。1964年10月~12月初对泰安至穆庄段全面验收,1965年1月1日交付运营。主要完成土石方271.73万立方米,中小桥35座,涵渠108座,正线39.14公里,站线10.26公里,道岔35组,通信线路4对41公里,房屋9507平方米,完成投资1442.18万元。
工程总投资
穆庄至湖屯段是原设计工程中未完而停工的一段,原设计终点在大中泉,施工时改缩至湖屯。煤炭部因急需运煤,1966年12月由煤炭部三十五工程处施工,对铁 道兵四师原建的路基、桥梁进行填补和改扩建,1967年7月铺轨,1968年6月25日通车运煤,同年7月25日交济南局。主要竣工量:正线8.870公里,土石方8540立方米,完成投资294.8万元。
技术改造
1975年,因津浦铁路双线施工,泰肥支线1.230至5.500公里一段需改线,共铺轨4.270公里。1977年初至1978年初全部换用43公斤/米旧轨。自1978年8月1日起,线路允许运行速度正线为每小时60公里、侧线45公里。1980年,泰安工务段对齐家店路堑顶部天沟进行整治,增建各站排水设施。至1985年全线除24至27公里外,均换50公斤/米轨;设调度、各站、养路、闭塞4对通信线路,单线64D型半自动闭塞,肥城、穆庄站为色灯信号。1985年实际通过能力为客车1对,小运转区段货车9对。
更多关于“泰肥铁路支线”等全国铁路规模和铁路建设企业资质,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号。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