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盘桩抗拔性能原位检测试验设计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兴起和发展,桩基工程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桩基工程中,桩基承受上部压荷载的作用,相关的理论及试验研究已有不少文献述及。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物,如高耸的电视塔、烟囱以及承受浮托力作用的地下建筑等,基础常采用抗拔桩。目前对于挤扩支盘抗拔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比较少[1],且原位试验更是少之又少。

1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北京地铁奥运支线第三座车站,车站基坑分地下两层,地下一层采用放坡开挖,地下二层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内支撑采用钢支撑系统。由于车站站址处地下水位较高,车站结构自重及顶板上覆土不能满足抗浮要求,在结构底板下设置抗拔桩,抗拔桩采用挤扩支盘灌注桩。桩顶位于结构底板以下,标高为 27.80m。本试验将模拟工程桩在基坑中标高为 35.50m 的地下一层打 3 根试验桩(位置见图 1),对试验桩单桩竖向抗拔性能进行原位试验检测。

1.2 地质概述

本工程场地位于永定河冲积扇的北部边缘。地层自上而下分布如下:

人工堆积层:人工填土层总厚为 0.70 m~4.00m,层底标高为 40.34m~43.59m。

第四纪冲洪积层:本大层总厚度为 7.40m~13.00m,层底标高为 30.51m~33.93m。

粉质黏土层:本大层总厚度为 3.80m~11.90m,层底标高为 22.56m~26.60m。

卵石层。

1.3 水文条件

据北京市勘察设计院提供的数据,地下水分三层,分别为潜水、层间水和承压水、层间水和承压水以侧向径流和越流方式补给为主,以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方式排泄。

第一层地下水为潜水,水位标高为 36.28m~39.39m(水位埋深为 5.00m~8.20m)。

第二层地下水为层间水,水位标高为 25.46m~34.74m(水位埋深为 9.30m~18.70m)。

第三层地下水为承压水,水位标高 11.06m~19.69m(水位埋深为 25.00m~33.10m),水头高度为2m~5m。

2 桩基设计及施工方法

2.1试验桩设计简述

本试验设计 3 根试验桩,4 根锚桩。设计桩长为24.50m,桩径 850mm,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4040kN。桩径、桩身混凝土强度、主配筋规格与工程桩相同。试验桩在基坑开挖的地下一层打桩,地下一层标高比工程桩桩顶标高高出 7.70m,故试验桩施工时混凝土只需灌注到桩长 24.50m 处,上部的 7.70m 的部分不必灌注。

2.2 挤扩支盘灌注桩的施工(参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送审稿《挤扩支盘灌注桩技术规程》)

1)测量定位及护筒埋设;

2)成孔设备就位及钻具检验;

3)成孔、成盘及支盘检验;

4)钢筋笼制作、吊放并吊放导浆管和清孔;

5)灌注水下混凝土并做成桩质量检测。

为了研究挤扩支盘抗拔桩的受荷特征和与桩身侧摩阻力传递规律,在支盘上下和两支盘间的桩身内预埋了钢弦式钢筋应力计,埋设位置见图 2。

3 测试方案

3.1 承载力测试

3.1.1 方法原理与设备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试验采用锚桩法。锚桩法试验是利用锚桩给试验桩提供反力的试验方法。本试验在每根试验桩的两侧各打 1 根反力桩作为锚桩。试验桩上部的 7.70m 只配主筋不灌注混凝土,主筋露出地面 1m。将试验桩主筋锚固在加载钢梁上,钢梁两端支撑于反力桩桩顶。确定试验桩与反力桩中心距离不小于 3.4m[2]。试验桩与反力桩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 3 所示,中间两根反力桩重复使用一次。每根反力桩需要提供不低于 5000kN 的抗压承载力,根据勘察报告经计算表明,反力桩桩端需进入卵石层 800mm,桩长约 25.50m,桩顶位于标高 35.50m,桩径、桩身混凝土强度与试验桩相同。配筋在桩顶附近适当加强,以防试验压力过大,桩头破碎。

试验设备包括:反力系统、自动化荷载加载装置及荷载、桩顶上拔、反力桩沉降观测系统。反力系统为 1 根反力主梁,长 8m,两端为中点供力能力大于 10 000kN,观测系统由 4 支电子位移计、2 支数显百分表、压力传感器和静载荷试验仪组成。布置示意图如图 4 所示。

3.1.2 试验加载、卸载方式

试验桩设计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 4040kN,试验最大加载值不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 2 倍,即不小于 8080kN,加载采用慢速维荷法,分 10 级进行。

本试验选用 2 台千斤顶分别置于反力桩上。通过安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传感器测读压力,两仪器的压力读数之和即为试桩桩顶荷载。在试桩桩顶安装 4 支电子位移计测读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并用数显百分表测量反力桩沉降量。

3.1.3 位移量观测

1)基准梁的安装

每桩试验桩设 2 个 I 32a 工字钢作为基准梁,基准梁架在基准桩上,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支撑。2根基准桩间距至少大于 6.8m。基准桩可用钢管桩或灌注桩,埋入地下 2m。位移计通过磁性表座固定在基准梁上。

2)桩顶上拔量观测方式[3]

a.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 5min、15min、30min、45min、60min 测读桩顶上拔量,以后每隔 30min 测读一次。

b.试验桩上拔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上拔量不超过 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 30min 开始,按 1.5h 连续三次每 30min 上拔观测值计算)。

c.当桩顶上拔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d.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 1h,按第 15min、30min、60min 测读桩顶上拔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上拔量,维持时间为 3h,测读时间为第 15 min、30min,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

3.2 支盘探测

3.2.1 地层勘探

在试验桩旁布置地质钻孔 1 个,孔深 34.00m。SH30 型钻机冲击钻进、套管护壁。要求查明地面以下 34.00m 深度内的地层,准确分层。

3.2.2 支盘位置、大小、厚度探查

在每根桩上布置 3 个钻芯孔,孔外径 100mm,孔均匀对称分布在距桩中心 850mm 处,孔深以钻穿支盘为准。记录支盘深度,厚度。支盘混凝土芯样全部保存。

4 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钢筋计安装

支盘桩的实际成盘位置与设计成盘位置会有偏差,应根据场地实际土质条件确定成盘位置后方可安装钢筋计。

4.2 钢筋计安装方式

可以采用绑条焊接和套管对接两种方式。采用绑焊式时,应注意对钢筋计降温,避免焊接温度过高对钢筋计造成损害,导致数据不准确;套管对接连接,钢筋计套丝时应将其可靠固定,避免松动而导致损坏。

4.3 钢筋计数据线的保护

钢筋计数据线引出时,应把数据线出头处放置于桩体钢筋笼的环状面上,以防混凝土灌注设备碰坏。此外,还应该做好施工前的钢筋计保护工作。

4.4 数据线标识

本次试验测点较多,桩体较长且是分段施工,因此应提前贴好标签。建议每隔 0.5m 贴一个防水标签,导线最好能伸出地面 3m~5m。

4.5 数据线注意保护

钢筋计导线比较脆弱,为防止导线受损,采用给导线套管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推荐采用防火金属套管,该套管本身具有一定强度,导线在该套管内可自由滑动,而且该管还具有防高温效果,很好解决挤压拉扯和高温问题。

4.6 分段施工注意防水

由于桩体较长,分段施工时导线必须断开,接头处的防水至关重要。推荐采用连接套管,导线内的铜丝连接好后用塑封管封好,然后用套管套好,涂抹防水胶,拧死套管两头,此时导线被扣在套管内,避免被拉断。

5 结语

本试验是国内首次支盘桩的原位静载抗拔试验,通过对试验中各环节的阐述以及试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分析,可以为同类基桩的试验提供参考。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