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垭口特长隧道

大风垭口特长隧道位于元江、墨江两县交界处,地处哀牢山脉和无量山脉分水岭地带,两次穿越南溪河,地质条件复杂。为上、下行线分离的双洞单向行车双车道隧道。
简介
上行线隧道全长3373米,下行线隧道全长3354米,上下行线隧道两测中线间距离为:元江口约为52m,磨黑口约为44m。上行线隧道纵坡采用+0.5%、-1.29%的人字坡,最大埋深约为309m,。下行线隧道纵坡采用+0.5%、-1.47%的人字坡,最大埋深约为331m。隧道设计净跨为10.9m,净高为7.2m,上、下行线均设置5处紧急停车带及相应5条行车横洞,工程总投资达3.29亿元。2003年11月18日正式通车。它的贯通加速了元磨公路的建设进程。
环境
跨越了哀牢山大断裂的次生带区,洞内岩性变化频繁,地下水极为丰富。隧道经历了自稳性极差的炭质板岩、泥岩;溶洞、溶缝极为发育的灰岩及较为富水的砂岩。隧道两次穿越南溪河的冲积层,线路在较长地段顺冲沟而行,地质条件较为恶劣,建筑施工难度极大。 隧道围岩属上三叠统一碗水组T3Y地层,少量属路马组T3L地层,岩性相对比较复杂。硬质岩有炭质板岩、弱变质灰岩、超基性侵入岩;软质岩有砂岩、泥岩。由于受哀牢山大断裂及次一级构造的影响,隧道基本上出露灰、深灰色板岩和炭质板岩。表层强风化破碎,围岩范围内板岩基本上呈现出弱风化碎块状或块状,节理裂隙发育,不均匀风化。弱变质深灰色灰岩及超基性侵入岩为弱风化大块状,隧道围岩出现的浅黄色砂岩和紫红色泥岩属软质岩类。隧道范围内有断裂穿过。断裂延伸30~90km不等,沿断裂带常见片理岩、糜棱岩、碎裂岩、挤压角砾岩及岩石破碎带等,并有超基性岩浆侵入,断面多倾向北东,局部倾角45º,为压扭性构造。路线区域内分布松散层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基岩裂隙水分布最为广泛,其中以碎屑岩裂隙水为主。基岩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其它水源补给,水力梯度大,排泄运移速度大。
技术
大风垭口隧道为分离式特长隧道,施工中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仪、地质雷达及钻孔取芯等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取多种形式的开挖作业方式,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时间,做到“信息化施工”,追求“零”塌方。采取多种形式的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手段,对已施工的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进行全面无破损检测,对发现的缺陷部位采取工程措施,使施工完成的隧道无不合格点,追求隧道营运期“零”返修率的目标。
更多关于“大风垭口特长隧道”等全国隧道规模和隧道建设企业资质,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号。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