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住宅楼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一、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
1.现象
在常用的砂浆中,M5以下水泥砂浆和M2.5混合砂浆(以下简称低强度砂浆)强度易低于设计要求;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
2.原因分析
计量不准,未按重量比配制砂浆;砂子过细,含泥量偏大砼浇筑浆搅拌不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及和易性;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不当等。
3.防治措施
⑴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宜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96),并结合现场实际材质情况和施工要求,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⑵建立施工用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
⑶砂浆搅拌时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再投入其余的砂和水泥。
⑷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必须按《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附录二规定执行。
二、砖砌体组砌错误
1.现象
砌体组砌方法混乱,砖柱垛采用包心砌法,出现通缝。
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忽视组砌方法,出现多层砖的直缝。370mm砖柱习惯于用包心砌法。
3.防治措施
⑴应使操作者了解砌墙组砌形式:墙体中砖搭接长度不得少于1/4砖长,内外皮砖层最多隔五皮砖就应有一皮丁砖拉结(五顺一丁)。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也应满足1/4砖长的搭接要求,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或非承重墙中。
⑵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和实际使用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⑶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皮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
⑷墙体组砌形式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定,一般清水墙面常选用一顺一丁和梅花丁组砌方法;在地震地区为增强齿缝受拉强度,可采用骑马缝组砌方法。由于一般砖长度正偏差、宽度负偏差较多,宜采用梅花丁的组砌形式,可使所砌墙面竖缝宽度均匀一致。为了不因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经常变动组砌形式,在同一幢号工种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生产的砖。
三、楼梯模板缺陷
1.现象
⑴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
⑵侧向模板松动、胀模。
2.原因分析
⑴楼梯底板模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操作人员在模板上走动。
⑵侧向模板接头处钢度不一致,拼缝不严密。
3.防治措施
⑴楼梯底板模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操作人员在模板上走动。
⑵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
⑶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四、混凝土表面裂缝
1.现象
⑴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
⑵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
⑶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
2.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高温干燥情况下产生干缩裂缝。
⑵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混凝土,造成不规则的并随时间发展的裂缝。
⑶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
3.防治措施
⑴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
⑵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⑶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须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混凝土强度不足
1.现象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能满足统计法或非统计法相应的判定式要求,即强度不足。
2.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
⑵搅拌生产未严格按配合比投料。
⑶搅拌时间不足,均匀性差。
⑷试块制作、养护不符合规定要求。
3.防治措施
⑴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由于目前原材料供应渠道多,质量不稳定,特别是水泥相当一部分是立窑生产,安定性有时不合格,强度偏差大,因此要根据来料采样试配,水泥一定要先检后用,不能光凭经验确定配合比。
⑵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⑶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⑷按规定制作试块,并及时进行标准养护。
六、水泥地面起砂
1.现象
地面表面粗糙,不坚固,使用后表面出现水泥灰粉,随走动次数增多,砂粒逐步松动,露出松散的砂子和水泥灰。
2.原因分析
⑴使用的水泥标号低或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子过细,砂子含泥量大。
⑵施工时水泥拌合物加水过多,大大降低了面层强度。
⑶压实抹光时间掌据不准。压光过早,表面还浮浆,降低了面层的强度和耐磨性;压光过迟,水泥已终凝硬化,会破坏表面已形成的结构组织,也降低面层的强度和耐磨能力。
⑷地面完成后不养护或养护时间不足。过早浇水养护,也会导致面层脱皮,砂粒外露,使用后起砂。
⑸地面未达到足够强度就上人或堆放重物。
⑹地面在冬季施工时,面层受冻,致使面层酥松。
3.防治措施
⑴严格控制水灰比,用水泥砂浆作面层时,稠度不应大于35mm,如果用混凝土作面层,其坍落度不应大于30mm。
⑵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为三遍:第一遍应随铺随拍实,抹平;第二遍压光应在水泥初凝后进行(以人踩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宜);第三遍压光要在水泥终凝前完成(以人踩上去脚印不明显为宜)。
⑶面层压光24h后,可用湿锯末或草帘子覆盖,每天洒水2次,养护不少于7d。
⑷面层完成后应避免过早上人走动或堆放重物,严禁在地面上直接搅拌或倾倒砂浆。
⑸水泥宜采用硅酸监水和普遍硅酸盐水泥,标号一般不应低于425号,严禁使用过期水泥或将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混用;砂子应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⑹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可用磨石子机或手工将起砂部分水磨,磨至露出坚硬表面。也可把松散的水泥灰和砂子冲洗干净,铺刮纯水泥浆1~2mm,然后分三遍压光。
⑺对严重起砂的地面,应把面层铲除后,重新铺设水泥砂浆面层。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