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将建筑设计与新技术结合起来。近年来,业界提出优化设计,为的是让设计与技术创新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只有将设计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才能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为世界做贡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绿色建筑技术及评估体系专家林波荣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绿色建筑产业专家论坛上表示。
重视优化设计是绿色建筑实现节能环保的关键 在林波荣看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几年,我国绿色建筑将面临井喷式的发展局面。在此情形下,如何推动建筑设计创新,是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不应只依靠绿色建筑技术评估体系,而是要从设计源头开始抓起。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与新技术、多专业的协作将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
“要切实提高绿色建筑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首先要重视建筑设计规划。这是绿色建筑实现性能优化和环保的关键。”林波荣说,“国际能源署经研究得出结论,40%以上的节能潜力来自于建筑方案的设计,绿色建筑之所以能实现节能目标,应该说60%以上的节能效果是在建筑设计规划阶段确立的。” 林波荣表示,重视建筑设计规划,能使建筑性能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手段得到提升。以设计师设计一栋绿色建筑的规划草图为例,在设计之初,设计师应考虑的是,如何根据绿色建筑的性能、指标等标准制定一个方案,包括平面的布置、相关信息的整理、建筑群的布局,并通过优化手段完善设计方案从而达到节能效果。 尝试绿色建筑新技术与多专业相互协作 据了解,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家的实战演习,也不仅仅局限于在高校里研究,而是在对绿色建筑模式标准化制定的基础上,考虑绿色建筑流程、新技术与多专业的协作与配合。 “例如,我们基于设计院绿色建筑标准流程,对建筑进行二维设计,现在可能是3D设计,为了使设计优化,就要在建筑方案中,考虑如何让暖通空调、电器、给排水等专业之间形成相互配合。”林波荣认为,“在设计之初,设计方首先要对建筑方案有一个目标设定,然后考虑相关设计条件的输入及整合,只有在设计过程中思考了设计流程、新技术与多专业的协作方式,才能使建筑性能优化。我国绿色建筑下一个发展阶段是,基于绿色建筑标准化设计流程的构建,考虑相关专业的配合与协作,这将是绿色建筑优化设计的一个趋势。” 研究设计与技术创新的集成 林波荣介绍,集成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拼接和堆砌。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创新的集成是指,将被动式、主动式等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元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并以此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而要做到设计与创新技术的集成,须进行三个方面的技术探索:建筑形态、建筑空间、建筑外表皮的技术探索。
在建筑形态设计方面,国内目前仅局限于对建筑外形的精雕细琢,并没有实现技术创新与外形设计的完美结合。“我们还没有做到在设计阶段完全以能耗目标作为设计标准,这需要在技术创新与艺术创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包括建筑空间的设计在内,很多建筑师在设计室内空间时,需要对建筑能耗评估体系进行研究,而这种研究往往也会与艺术创作发生冲突,很难达到一种平衡。”林波荣说。
在谈及如何遵守建筑设计性能优先原则时,林波荣表示,他的团队在做成都妇幼医院门诊房建筑外表皮设计时曾经尝试过。受成都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设计方要对热环境、光环境以及自然通风等因素给室内造成的影响做评估,例如在研究建筑外表皮设计对室内遮阳效果的影响时,设计团队发现建筑外立面有无安装幕墙,将直接导致夏季每日太阳辐射的隔离系数差在400瓦时左右,于是以不同楼层平均太阳辐射隔离的分布情况为依据,对建筑外表皮的设计进行研究便具有了针对性,建筑优化设计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此外,对建筑外立面风压的研究,设计团队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对每层之间玻璃开口尺寸的不同设计,减小风力压差,例如建筑的高层风力压差较大,低层风力压差较小,设计师将高层玻璃开口尺寸设计为15公分,中间层玻璃开口尺寸设计为40公分,低层玻璃开口尺寸设计为45公分,这样不仅有效减小了风力压差对建筑外表皮设计的影响,也达到了设计与技术创新的平衡。
林波荣认为,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绿色建筑新理念、新技术的研究,是值得尝试的。在性能优化设计导向即将成为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的时候,努力并敢于尝试绿色建筑新流程、新技术与多专业协作的运作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