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工艺
在桥梁工程中,运用穿杠法施工技术主要是靠穿在墩柱预留孔中的实心圆钢,这是盖梁混凝土实体和盖梁模型的核心承载部位。在对墩柱进行浇筑作业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预先留下孔洞,通常情况下纵桥向预留圆钢孔洞,这种圆钢的长度是需要事前对桥梁墩柱的直径及工字钢宽度进行计算后才能确定。墩柱浇筑作业完成后,在进行下道工序时施工人员应当将实心圆钢穿入事前留下的孔洞中,为了保持穿入圆钢的牢固性,应利用螺丝帽在外部对其进行加固扣牢。在墩柱支承铁的横桥向两侧,施工人员需要分别设置一根工字钢,工字钢上面需布设一定的方木。这两根工字钢是墩柱的主要承重梁,布设的方木是支承模型的主要体系,它也承担了分配梁的角色。
2分析穿杠法在桥梁盖梁施工中的具体设计
2.1方木分配梁设计分析
方木是支承模型的主要体系,承担了分配梁的角色。在桥梁盖梁底部施工中,就是利用方木的布设来承受由模板作业带来的面荷载。在笔者调查的那条山区公路中,设计的方木是采取长边竖直、短边水平的结构,方木的间距设计是0.5米,面积约为20cm×15cm。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每块方木承受的面荷载量,经过转化步骤,最终得到均布线的荷载量为14.2kN/m。由图可知,方木两边铰支的简支梁中,最大弯矩约为6.4kN/m,界面的抵抗距约为0.001m3。将上述数据代入截面积抗弯公式计算得出,方木的截面抗弯承载力约为6.4MPa,这个数值明显低于施工规范允许极限值17MPa的上限要求,所以该方案中方木的截面积及布置满足施工要求。
2.2荷载设计分析
对于笔者调查的山区公路来说,在进行高架桥穿杠法施工荷载设计时,需要参照我国颁布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根据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指标要求,上述高架桥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总容重为26kN/m。
2.3实心圆钢设计分析
实心圆钢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支承铁、实心圆钢和墩柱之间紧密贴合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荷载是通过支承铁后再传到实心圆钢中,在本文中的桥梁设计中可以将这点忽略掉,将其看作是纯粹的剪切受力。本文使用的实心圆钢每根荷载量约为166kN,是Φ60毫米的型号。
3穿杠法在桥梁盖梁施工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3.1预留孔道
进行墩柱浇注作业时,施工人员需要封闭直径为70毫米的钢管,顺桥向向事前埋入混凝土中,混凝土预埋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是参照盖梁支承系统的总高度进行计算确定。目前我国的桥梁设计中,盖梁支承系统的高度通常要大于总高度80~100毫米。预埋时还需将楔形块下方垫上准备好的方木,当盖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拆卸标准后,需要将木楔的方木下部打开,留出拆卸空间方便作业。
3.2扣紧螺栓
实心圆钢露出了墩柱部分,施工人员需要采用支承铁将其套牢,在外部扣紧螺栓,尽可能的让支承铁和墩柱间紧密贴合,除此之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支承铁窜动的问题。在我国支承铁通常是加工成弧形,这种设计能减少墩柱损伤的概率,也能固定实心圆钢和螺帽,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3.3对拉工字钢
当工字钢的纵梁处于支承铁上时,需要采用对拉固定的方式来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这种方式还能使整体结构受力均匀。在本文研究的山区公路中,是将钢拉杆固定在墩柱上进行对拉,拉杆间距的布置大小一般是悬臂之间放两根,墩柱之间放三根。
3.4封住预留孔
完成盖梁施工作业后,需要对工字钢、底模和实心圆钢进行拆除工作。进行这项工作时,需要事先密封预留孔道,以便施工作业能成区段进行。对于直径在60~70毫米范围内的预留孔来说,是否采取此措施对墩柱受力的影响很小。虽然没有什么影响,不过为了保证墩柱钢筋的使用寿命和整体结构外观,在拆除作业完成后还是需要将预留孔封住。
以上是对“盖梁施工中桥梁工程”的介绍,更多内容请登录鲁班乐标查询。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