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因产品质量不符合技术规格要求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动员与质量职能有关的部门和员工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活动[1]。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以下简称为施工企业), 质量成本是其质量适用性和经济性的综合体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间寻求最佳效果,并寻求改进的机会,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1 施工企业质量成本及其管理的一般特点由于施工企业产品和生产的特点,使得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与其他行业的质量成本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而,了解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特点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及其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1)质量成本的过程控制非常复杂。 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贯穿于施工准备、施工生产、竣工验收和客户服务的全过程。(2)质量成本数据额度跨越幅度大。 施工企业的质量损失成本数额跨越幅度较大既是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核心问题。(3)质量损失成本源的复杂性。 施工企业的质量损失成本原因涉及施工的各个方面,并且每项损失成本的质量损失源往往并不单一,表现出一损单源、一损多源、多损一源和多损多源等方面。 在复杂的质量问题甚至工程事故中,多损多源是较为普遍的情况。(4)质量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质量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企业通过成本核算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状况和可操作性,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成效。2 后危机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必要性随着次贷危机导致的信用危机的进一步演变,企业仍然面临资金匮乏、融资难等问题[2]。 在当前依然严峻的市场环境中,特别是施工企业,如何以较少的资金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众多竞争者中立于不败,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 这给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现实要求,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选择在施工企业中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对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在特定的危机环境中,结合施工企业的特征,尝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 是施工企业成功应对危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真正实现施工企业高品质、低成本战略的前提。一方面,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损失成本,减少资金的浪费,防止资金链断裂;从而改善资金严重匮乏的状态,在保证并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同时,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解决施工企业重新面临的资金匮乏、融资难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工作, 使施工企业能以此为契机,在应对危机的同时,抓住机遇,重新找到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新思路。 因此,在施工企业中进一步推行并深化质量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迎接挑战,探求新的发展机会的有效保障。在危机的影响下,尽管施工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许多企业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焦点问题表现为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时,企业没有能够设计出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案,导致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最终使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不明显等。 笔者认为,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过程中缺乏一个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方案,它是目前阻碍施工企业成功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瓶颈。 所以,在危机及其影响进一步深化,市场环境仍然严峻的前提下,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吸取而不是照搬那些已经取得成功企业的经验,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损失成本,改善建筑产品的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并成功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 从而获得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 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危机,进一步完善质量成本管理的对策在目前的形势下,施工企业没有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方案, 是行业的共性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考虑危机带来的影响,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借鉴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施工企业在设计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方案时,应侧重考虑核算体系的完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的正确、分析思路的全面、管理方法的改变等 4 个方面。 可以将其 4 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归纳为 三个建立, 一个改变,即建立完善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以二一一模式为核心内容的分析方法、建立正确的质量成本分析思路和改变质量成本管理方法。 在三个建立,一个改变思想的指导下,帮助施工企业制定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方案,有效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通过控制成本、减少损失,从而战胜危机。 三个建立,一个改变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建立完善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充分发挥有效性(1)合理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是正确进行成本分析的前提。 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目的是用货币的形式来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状况和可操作性[3]。 图 1 显示了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它是质量成本分析的前提,同时也是制订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以及撰写质量成本报告的依据。(2)按照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原则,重构核算体系。(3)有效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图 2 是为建筑施工企业设计的有效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包括:质量成本科目子体系、质量成本与财务科目对应表子体系、质量成本核算原始凭证子体系和质量成本核算体制运作程序子体系等 4 个基本部分的设置。 而每一个子体系包括不同的具体内容。因此,有效的核算体系不仅仅包括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对应账目的设置,还应该包括与之对应的一整套运作程序的设置。 建筑施工企业有效核算体系的搭建,将提供可靠数据,揭示质量问题,探求合理关系并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成效。3.2 建立以二一一模式为核心内容的分析方法,归集质量损失成本源。由于建筑产品生命周期长,质量影响因素多,无论是纵向的损失成本源的历史分析,还是横向的损失成本源的责任关系分析,都十分复杂。 建议在损失成本源分析中采用二一一模式分析,应用合理的分析方法,是降低和控制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1)二一一模式的内涵。 所谓二一一模式即由质量损失类型与损失成本源分析表、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原则和企业职能部门与项目组织的对应关系图构成的两表、一分析原则、一对应图的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模式。各部分的关系见图 3。图 3 显示,质量损失类型与损失成本源分析表和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 是从施工企业系统的不同层面 (即公司层面与项目层面) 出发,分别从公司全局质量问题与施工质量问题两方面同时开展溯源分析,而分析原则一方面阐述了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的全局原则,同时也是将两张表加以有机结合的重要桥梁。(2)二一一模式的分析步骤可以表述为:第一,从公司层面建立施工企业质量损失类型与损失成本源分析表,寻找损失产生的源头。 按损失类型、损失来源和损失源序列建立质量损失类型与损失成本源分析表,以发现损失发生的源头。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