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标志性建筑——东西寺塔
金殿、东西寺塔、筇竹寺等昆明标志建筑,其中东西寺塔是云南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誉为“民主堡垒”,1946年~1948年间,近日楼城墙上贴满了反帝反蒋的诗歌、杂文,人们称之为“民主墙”。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通过近日楼进入昆明城。街两侧建有木结构昆明传统风格的楼房。21世纪初,昆明城区南部新建了一条东连书林街东寺塔、西接东寺街西寺塔的步行街,整条街路面由条石铺成。具体内容如下:
昆明标志性建筑——东西寺塔历史背景
昆明标志性建筑——东西寺塔
元代,昆明诗人王升就把“双塔挺擎天之势”作为昆明八景之一。明初史谨描写昆明景色的诗中有“城南双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郭文的诗中亦有“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拥五华来。”清代,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的《大观楼》诗中有“听唱竹枝来小咏,醉看塔影忽双飘。”钱南园在《阿姑祠》诗中有“一夜风吹西寺塔,霜空不断响铃声。”明代以前,文献中称东、西寺塔为双塔。东寺塔和西寺塔是云南创建最早的古塔之一,对建造塔的人,文献记载,均为“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建,大匠尉迟恭韬造。”但对塔的建造年代就有几种不同的记载:《重修东寺塔常乐寺记》载:“五华之南东西两塔,高入云霄,志谓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创建。”《重建东寺文笔塔暨忠受三坊碑记》载:“塔造于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手,为文宗在位三年(827年~839年)。”倪蜕《滇云历年传》载“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丰佑鄯阐建东寺塔,高百五十尺;西寺塔高八十尺。”明万历《云南通志》则认为是唐贞元初(785年~805年)建。戴炯孙《昆明县志》认为是唐元和三年(808年)建。阮元声《南诏野史》载:“唐宣宗大中八年甲戌(854年)建东寺塔,高百五十尺,西寺塔高八十尺,大匠尉迟恭韬造。自大和三年(829年)至大中十三年(859年)功完”;民国13年《昆明市志》载:“东、西二寺塔……自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开工,历三十年始竣”。建塔的王嵯巅是南诏权臣,任弄栋节度使时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829年,王嵯巅入寇四川,掠子女百工数万人南归,“大匠尉迟恭韬”等能工巧匠就是此时来云南的。859年,王嵯巅卒。1983年至1984年维修西寺塔时,塔身砌有“天启十年(849年)正月二十五日段义造砖处题书”的唐砖,为建塔的可靠年代提供了物证。记载中,阮元声《南诏野史》、民国13年《昆明市志》记载了建塔年代。
昆明标志性建筑——东西寺塔景点介绍
昆明标志性建筑——东寺塔
昆明标志性建筑——东西寺塔
东寺塔原建在常东寺内,称常乐寺塔,俗称常乐寺为东寺,故名东寺塔,塔高40.57米,基座为正四边形,边长12米。塔身为方行密檐式空心砖塔,共13级。塔底层南面辟一门,从第二层起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置一小佛龛,内有石雕佛像一尊。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制贴金金翅鸟,每只高约2米,俗呼金翅鸟为金鸡,故又称金鸡塔。相传这4只金鸡,在冬春风多季节,还会“喔喔”啼叫,远近都能听到。1979年8月,塔顶被暴风吹落,在修复塔顶时,才发现鸡叫的“秘密”。原来金鸡是铜皮做的,口角噙有一枚两头有孔的铜管,管内有金属簧片,鸡头、脖子、腹部全是空的。每当劲风吹来,鸡嘴内的铜管经腹腔内的空气回旋振荡,便发出犹如鸣啼的声响。后来天长日久,铜管填满灰沙,簧片逐渐锈蚀,金鸡便再也不会叫了。佛经《探玄记》说金翅鸟能降龙。云南多山,山洪暴发,多成水患,故云南古塔塔顶均置金翅鸟用以镇水患。
昆明标志性建筑——西寺塔
昆明标志性建筑——东西寺塔
西寺塔原建在慧光寺内,俗称慧光寺为西寺,故名西寺塔。塔为四方形密檐式十三级空心砖塔。高35.54米,塔基三层,高2.38米,最下层边宽12.5米。南辟券门一道通塔内。塔内有回形木梯可登塔顶。第二层以上各层设佛龛或券洞,佛龛中有红砂石雕菩萨坐像。塔顶四角各置铜质金鸡1只。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昆明标志性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