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与高层建筑审批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加规划对策的可操作性,笔者参考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相应规定,将高层建筑适用范围定为10 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 m 的公共建筑。同时参考该规范中对于一类、二类高层建筑的划分,确定两类高层建筑:中高层建筑—10 层~18 层的普通住宅,以及建筑高度在24 m~50 m 之间的公共建筑;高层建筑—19 层~36 层的普通住宅和建筑高度在50 m~100 m 的公共建筑。下面鲁班乐标为大家带来关于哈尔滨城市高层建筑布局的现状特征及规划对策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2 高层建筑布局的现状特征
2.1 现状概况
截止到2007 年,哈尔滨市区内共有各类高层建筑 968 栋。总体上呈条带式、簇群式与散点结合的布局形式,既有沿街、沿江河形成的条带式高层建筑,又有城市内部多幢高层建筑形成的簇群,还有分散布局和插建的单幢高层建筑。从高层建筑布局地点来看,主要集中于南岗和道里两区,其数量占高层建筑总数的 68%。从高层建筑使用性质来看,主要为高层住宅和包括办公楼、写字楼、旅馆及商业金融机构在内的公共建筑,其中高层住宅所占的比例较大,为63.53%。从建筑高度来看,高层建筑中10 层~18 层的中高层建筑所占比例较大,占高层建筑总数的59%。
2.2 近五年高层建筑布局的变化特征
通过将 2002 年与 2007 年高层建筑布局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近五年内城市高层建筑布局的变化呈现出以下 5个特征。
2.2.1 高层建筑数量增长速度加快2002 年~2007 年,哈尔滨市市区内的高层总数由原来的564 栋增至968 栋,增长速度为每年约 100 栋,超过1996 年~2002 年平均每年增加50 栋的增长速度,这表明高层建筑建设速度近年来增长较快。与此同时,高层建筑面积占市区新增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2.2.2 高层建筑中住宅比例增幅较大
调研资料数据显示:居住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内高层建筑数量较多,增幅较快。在新增高层建筑中,住宅数量最多,发展最快,增幅比例较大。2002 年哈尔滨市区高层住宅总数为281 栋,2002年~2007 年五年间新建高层住宅280栋,相当于以往高层住宅的总量,住宅的增量占哈尔滨市市区高层建筑总增长量的68.63%。高层住宅建筑所占高层建筑总数的比例不断增长,2007 年高层住宅建筑占高层建筑总数的63.53%,而2002 年高层住宅建筑仅占高层建筑总数的47%。
2.2.3 高层建筑增量在各区分布不同
2002 年~2007 年,南岗区的高层建筑增加了118 栋,道里区的高层建筑增加了102栋,道外区的高层建筑增加了18栋,香坊区的高层建筑增加了89 栋,松北区的高层建筑增加了81 栋。其中,高层建筑增量较多的地区为南岗区和道里区;松北区由于这五年间正处于新区大规模开发时期,高层建筑增幅明显;香坊区由于合并了原来的动力区,因此增幅也较大。从增量的微观区位来看,除了分布于新开发的住宅小区以外,高层建筑主要沿中心城区南岗区和道里区可达性较好的主要街道及广场、河岸等开放空间分布,如南岗区的宣化街、学府路、金桂园广场、会展中心广场、马家沟河岸,道里区的尚志大街、新阳路、松花江岸等,香坊区和道外区的高层建筑大多数也是沿区内的主要道路沿线分布。
2.2.4 不同房产价格地段的高层建筑呈现不同的布局特征
按照现状房产价格的不同,将市区按照每平方米住房建筑面积均价分为五级地段。通过对高层建筑布局及相应房地产价格的分析表明,不同房产价格地段的高层建筑呈现不同的布局特征。
一级地段,住房均价在6 000 元以上,主要集中在兆麟街、尚志大街地区,经纬街、友谊路及爱建滨江地区,博物馆及秋林地区,南岗开发区等。一级地段高层建筑的开发强度最大,密度为23 栋/km2。
二级地段,住房均价在5 200 元~6 000 元,主要集中在新阳路,安字片及抚顺街地区,革新街及木介街地区,果戈里大街地区,省政府周边区域,先锋路、马端街、宣化街地区,烟厂、军区周边地区,景阳街、南极街、南马街、承德街地区,六顺街地区等。二级地段高层建筑开发强度相对较强,密度为9 栋/km2。
三级地段,住房均价在4 200 元~5 200 元,主要集中在民乐街、共乐街、通达街、正阳河、康安地区,西大桥和兴路、清滨路地区,太古街、靖宇街、北环路、大新街、北新街地区,文政街、哈平路地区,松北地区等。三级地段近五年内土地开发强度加大,新建高层建筑较多,密度为4 栋/km2。
四级地段,住房均价为3 800 元~4 200 元之间,主要集中在学府路,哈西地区,先锋路、红旗大街、哈东站地区,太平桥、东直路地区,安埠街、轴承厂地区,新地街、建北街地区等。四级地段近五年内基本未建高层建筑,密度为4 栋/km2。
五级地段,住房均价3 300 元~3 800 元之间,主要集中在顾乡地区,群力新区,机场路地区,东香坊地区,三大动力地区。五级地段高层建筑发展缓慢,密度为2 栋/km2。
分析表明,市区高层建筑布局符合哈尔滨房地产地价市场规律。其中,住房均价高的地区高层建筑分布密集,总体开发强度大,但近几年可开发用地减少,高层建筑开发数量明显减少;均价低的地区高层建筑密度低,高层建筑发展缓慢。三级地段由于均价适中,近五年高层建筑开发强度较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2.5 不同道路交通环境地段的高层建筑增长率不同
调研资料显示,近五年来哈尔滨市区高层建筑在不同道路交通环境下增长率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高层建筑增长率≥200%的路段包括新阳路西段、红旗大街、和平路、康安路、和兴路、大庆路、学府路、世茂大道等;高层建筑增长率在70%~200%之间的路段包括文昌街、大新街、友谊路、南极街等;高层建筑增长率在10%~70%之间的路段包括长江路、先锋路、南直路、宣化街、中山路、红军街、西大直街、东大直街、一曼街、南通大街等;高层建筑增长率不到10%的路段包括东直路、河图街、公滨路、东北新街、北新街、新阳路、安发街、教化街、文昌街、宽城街、田地街、经纬街等。
分析表明,增长率相对较高的路段多位于市区交通条件较好、可达性较强的区域,增长率相对较低的路段一部分是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开发已经饱和的区域,其余很大的一部分则为原有高层建筑建设量虽然不大,但道路交通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
2.3 高层建筑布局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因其造价和各方面的原因,一旦落成便对周围环境乃至整个城市产生作用,且其可变更性几乎为零。因此,分析高层建筑现状情况并发现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高层建筑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大了中心区的交通压力。高层建筑在中心区布局过于集中,如道里中心区的尚志大街沿线、南岗中心区的东大直街沿线及火车站周边地区等,建筑密度较大,停车面积不足,而且高层建筑带来的车流和人流造成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过大、道路拥挤、通行能力降低。
(2)对城市景观产生不利影响。一些高层建筑的随意分布及零星插建对城市景观尤其是敏感地区的城市特色景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建设性破坏。例如,布置在中央大街两侧的高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博物馆广场、圣索非亚广场周围由于一些高层建筑的建设,影响了这些地段原有的视觉观赏效果;松花江及马家沟河沿岸临近水面布置的大体量高层建筑阻挡了视线的通透性。此外,一些高层建筑在体量控制和单体形象方面存在的缺陷也对城市景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更多关于“哈尔滨城市高层建筑布局的现状特征及规划对策”等建筑方面的知识以及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