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鲁班乐标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建筑施工噪音污染防治措施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城区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其产生的噪声一般都超过国家施工临界噪声限值,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从实际工作出发,分析了建筑施工噪声产生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引言:近年来,城市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改善着人类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美化城市的面貌,也充分的利用了土地资源。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序及设备均有可能产生让人不适甚至有害健康的噪声。这种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污染,不仅对周围居民正常的生活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于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施工人员,更可能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还居民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已成为施工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1.建筑施工噪声超标的原因
1.1施工单位环保意识淡薄。一些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置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顾。为了抢工期、赶进度,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1.2落后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满足不了施工发展的需要。对一些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机械设备,施工单位不能及时淘汰而更换新设备,使得施工机械在工作中产生高噪声,这成为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
1.3场地布局不合理,造成了施工噪声的污染。部分施工单位在进场时只考虑到材料和设备的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对产生噪声污染大的设备的合理布局。
1.4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降噪措施。由于大多数建筑施工都是露天进行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产生噪声大的设备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任由噪声向四周传播。
1.5监管力度不够,造成建筑施工噪声泛滥。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单位噪声防治措施缺乏实时的管理。对那些违规施工的单位处罚不够严厉,有的施工单位宁愿冒处罚的危险进行施工。
2.噪声对周边环境的损害
噪声对噪声敏感场所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高强度的噪音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使人疲劳,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引起疾病。如果人长期在95分贝的噪音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29%的会丧失听力;即使噪音只有85分贝,也有10%的人会发生耳聋。高强度的噪音还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又常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1]。
3.噪声的防治措施
3.1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施工单位应当做出噪音污染的防治预案,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2在噪音源控制噪音。有许多常见的能够在噪声源降低噪声等级的措施,比如:避免不必要的发动机空转、在设备不需要使用�r关闭;保持场地内运输道路维护良好且降低其陡峭的坡度;启动设备和车辆时按顺序启动而不要同时启动[2]。
3.3主管部门加强施工场地噪声管理监督力度。①主管部门加大对建筑施工工程的申报审批。对要审批的工程项目,环保部门要了解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人口居住情况、工程规模、工程期限、容易产生噪声的工程设备的安置地点和噪声指标,从而预测施工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范围和污染程度,以及对采取的防治噪声污染措施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对需要夜间施工的工程进行严格审批,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②加强对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的现场检查。针对建筑工地噪声事件集中、位置多变的特点,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建筑施工工地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尤其对人口集中地区的工地进行重点检查。对于违规施工的单位,由主管部门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建筑施工许可证。
3.4加强群众监督。
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和其他团体单位有权在施工前了解施工时可能发生的噪声污染情况,施工单位应当听取当地公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举报,保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建立群众参与的监督制度,不仅可以调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施工单位做好噪声防治的压力。
小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施工噪声扰民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工程施工噪声污染,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使整个施工过程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严格按施工程序办事,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