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猛,公路施工质量面临新的挑战。由于行车速度的提高,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荷载不断增大,使得现代交通对公路路基、路面防水的处理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才能实现高速行车舒适和安全的必要条件,这也是衡量工程质量好坏的标志。
对于路基水毁现象,我们采取的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手段,通过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努力保证边坡稳定性;通过一定的排水措施,及时排除路基、路面及沿线设施排出的地表水。
一、路基防水处理的原则
路基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将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面水排除和拦截于路基用地范围以外,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或下渗。对于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和降低,并引导至路基范围以外的适当地点。
路基在施工中,首先应校核全线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应予以补充或修改;应重视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此外,应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设置施工现场的临时性排水措施,以保证;路基土石方及附属结构物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消除路基基底和土体内与水有关的隐患,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路基养护中,对排水设施应定期检查与维修,以保证排水设施正常使用,水流畅通,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路基排水条件。地表排水的目的就是把降落在道桥用地范围内的水有效地汇集并及时排除路界,以减少地表水对路基和路面的破坏。路基处理的原则包括:
1、各种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适用经济,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和自然水系的分布。
2、排水沟渠应与农田水利设施相配合,以防农业用水影响道桥结构稳定。
3、设计前应进行实地调查,查明当地的水源和地质条件,对重点防护路段要进行全面规划,各种设施应做到相互配合。
4、路基排水应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防止附近地区水土流失,尽量选择有利地形布设人工沟渠以减少排水设施的防护和加固。
5、道桥排水应与当地水文条件和道桥等级相结合,就地取材,讲究经济适用
二、公路路基水毁类型及防治措施:
对于公路而言,特别是山区的公路,在降雨的影响下路基边坡很容易发生边坡失稳造成边坡滑移,如果公路的边坡防护工程做的不到位,或者排水系统不完善,在降雨量很大时,边坡防护不能有效的保持边坡的稳定性,而路基排水系统又不能迅速排除路基范围和边坡坡面的地表水,这时就会造成地表水以很大的速度冲刷坡面,边坡防护的陈旧也会加剧冲刷作用。
路基冲毁是非常严重的路基水毁类型,他通常发生在汛期水量较大的时候。路基的一部分路段在垂直于路面方向发生较大的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纹,或者因为地基沉降使路基整体下沉就是路基沉陷。表现为路基的一部分高程比周围路基的高程要低,路面由于路基的沉陷出现大量的裂缝。
1、路基滑塌防治措施
路基滑塌多发生在山区公路,所以公路在选择线路的时候要尽量避开水文地质不良的地段。边坡滑塌是路堑坍塌的一种,是路基山坡由于水的影响整体强度逐渐减弱, 在重力的作用下,打破力的平衡状态,沿着一个滑动面边坡整体下滑的现象。路堑坍塌另外一种常见形式是崩塌,它是路基边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由于失去平衡在重力作用下,以很快的速度,突然塌落下来。对坡度较陡峭,岩层破碎等不稳定路段要采取加固措施,一般选择锚杆框架加固,对锚杆框架加固仍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的,可以在边坡下部设置部分锚索。
2、路基冲毁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浆砌片石类护坡损毁,要注意用于勾缝的水泥砂浆标号一定要满足要求,水泥不能偷工减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监管,要考虑季冻区的抗冻性能
挡土墙损毁后造成路基冲毁的现象经常出现,挡土墙的基础要设置在稳定的岩石之上,在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冲水线要求。合理的选择防护位置和防护形式以及完善的截排水系统都是防止路基冲毁的有效保证。
路基沉陷防治措施路基沉陷是轻则降低行车质量,危害行车安全,重则造成交通中断,人员伤亡。如果路基基底处理不到位,在洪水剧烈的冲刷下,路基的整体强度都会降低,最终造成路基整体下沉。另外容易忽视的一点是,在一些省份的季冻区,路基经过几次冻融循环之后强度会明显下降,这就需要再设计时,充分考虑冻胀对路基强度的削弱作用。
3、公路路基排水措施
水对路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方面,对于不同的路面以及路段所处地区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破坏是在路面的接缝处和路肩处,在这些部位造成唧泥,而对于沥青路面,水的危害表现在使沥青与骨料分离,对路面造成各种病害,最终降低路基的承载能力,如果公路处于冻胀区,冻胀可能会使路面出现翻浆等病害,造成道路承载能力的下降。
当公路的某一路段降雨量较大,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丰富时,对于路基排水要求会相应的提高,因为这个时候路基的排水设计是保障路基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4、路基地表排水
地表水包括大气降水,江、河、湖、海以及水库等。地表水对路基的危害主要是地表水产生的冲刷和渗透作用,因为冲刷会对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造成影响,而地表水的渗透作用会使土体湿度过大,从而对路基的强度造成损害。路基地表排水主要是将路基范围内的水排出,将路基外可能流进来的地表水拦截在路基范围以外,降低地表水对路基的危害,保证行车顺利安全的进行。常见的地表排水形式如下:
(1)边沟排水设计
边沟主要用来排出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是挖方路基在路肩外缘设计的纵向人工沟渠,边沟的截面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三角形、碟形、梯形、矩形等,通常按照设计排水量、土质、公路等级等因素来选定边沟的截面形式。
(2)截水沟排水设计
截水沟主要是拦截挖方边坡以上的坡面水,是否需要设置排水沟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在截水沟设计时要注意截水沟出水口的设置要避免排入边沟,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势将水排入山坡另一侧的自然水系中,或者桥涵入口,要防止截水沟里的水的渗透的作用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
(3)排水沟排水设计
来自边沟和截水沟的水汇集到排水沟,有排水沟排泄,以使整个排水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排水沟布置的灵活性很大,所以一般要专门设计。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我们要求排水沟最好是直线,长度尽量短些,在需要改变方向的位置,需要缓缓改变方向,力求水流舒缓顺畅。
(4)跌水与急流槽设计
跌水、急流槽常见于山区的路基排水结构,用于为陡坡路段,由于坡度大,所以所受流水的冲刷比较严重,一般需要预埋构件,来确保槽体的牢固,跌水槽采用水泥混凝土砌筑或者浆砌石块。路基地下排水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程度因路段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不同,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比较小时,会使路基土体湿度变大,路基变软,相应的路基的强度也会随之而降低;路基地下排水主要是对那些影响路基稳定的水体进行隔断、疏干,或者通过降低水位来减少地下水对路基的危害,地下排水系统还应该具备将这些水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地下排水系统要有足够的能力将深入到路面结构内部的自由水和地下水排出,另外尽量缩短渗流时间,减少渗流路程,排水设施耐久性要有可靠的保证
三、结论
公路工程的发展在受到地形地势限制的同时,也受到水毁的影响,水毁这一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是国内外公路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其控制因素复杂繁多,所以在积水上对水毁的预防和整治工作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本文就针对公路路基水毁的不同类型提出了公路路基水毁灾害的防护措施和排水措施,意在对公路路基的防水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