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分的教学内容皆围绕一条主线即:组成→性质→应用而展开。主要性质及其应用:通过对比,掌握不同结构材料的不同性质,比如混凝土、砂浆和砌筑块材等脆性材料的抗压性能远优于其抗拉性能,工程中主要作为受压材料,如用于受压柱和墙等,而建筑钢材和木材等韧性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主要用于梁等受弯构件或构件的受拉部位。
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密切结合工程实例。如对一些工程质量事故,可以分析技术上的原因,同时指出劣质建材或偷工减料产生的社会根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3]通过工程材料应用的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帮助学生认识材料性质的优劣对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影响。又既加深了对材料性质和正确应用的认识,又增强了责任感,为培养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做准备。其他材料部分对其他工程材料,如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等,结合具备各功能的基本原理介绍现有不同的功能材料常见品种和优缺点,弄清如何根据不同工程应用条件合理选用功能材料。
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应该避免满堂灌式的填鸭式教学,对课堂教学应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每节课的组织最好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用五至十分钟作引言:课堂前十分钟左右,学生大多还不能高效的接受教师所要介绍的内容,故教师不宜直入主题,设置引言可起到铺垫作用,使学生渐入情景,并激起其对本堂课主要讲授内容的求知欲。(2)用三十分钟讲授本堂课的重点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可讲授、可讨论等等。
(3)用五分钟小结:小结是对本堂教学内容的梳理和归纳,使重点更加明确。(4)用五分钟引入下次课内容:小结后可通过设问等方法引入下节课将要介绍的内容,例如采用课前提问的办法,即在本节课快要结束时,给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下节课讲述课程新内容前,先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以促进学生课后通过自学获取知识,[4]同时方便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当然每堂课的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
2.2课内实验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贴近工程实际。课内材料试验的进行可以帮助学生对不同材料的性质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其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材料进行相关试验,可以掌握基本的试验操作和材料性能检验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材料验收、质量鉴定、材料试验研究等方面,打下必要的基础。对所获得有关性质的实验数据,例如强度、弹性模量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结构的设计或分析等打下基础。为保证课内试验的教学效果,应做好实验组织和考核工作,细化考核指标,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实验,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开放试验室资源,鼓励学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学生开展适当的创新性实验。
通过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由于有了展示和发挥的平台,下届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而且通过学科竞赛我们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的教学也有一定的校正和促进作用。学科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经过实践修正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可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动态和前沿,学会查阅文献、制订方案、撰写论文等,为日后继续深造等积累一定的科研经验。此类创新或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
查询建筑企业、中标业绩、建造师在建、企业荣誉、工商信息、法律诉讼等信息,请登陆鲁班乐标、鲁班乐标或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