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漓江桥横跨漓江,位于桂林市上海路与漓江路跨漓江处。1987年,该桥梁建设工程被列为广西12个重点项目之一。自建成之日起便成为桂林人的骄傲,承载着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记忆,曾作为国内首座采用“V形”结构的跨江大桥被记入史册。漓江桥扩建工程于2015年被列为桂林20个“重中之重”项目之一。
基本介绍
1988年建成通车的漓江桥,官方称为雉山漓江桥(不是雉山桥),横跨漓江,位于广西桂林市市内,西连上海路,东接漓江路,是中心城区东西向主干道的一个重要节点,与雉山桥和穿山桥很近并一起连接了桂林的东西城区。
雉山漓江桥被官方称做是国内第一座V型有技术难度的大桥(有争议)。漓江桥上是双向四车道,旁边有人行道,全长263.46m,宽18.5m,分跨为67.5+95.0+67.5(m),锚跨长67.5m,悬臂长27.5m,悬臂间设置40m挂梁,均为箱形截面,墩顶箱高3.0m,向两侧对称伸长16m,按直线变化成2.0m箱高。漓江桥在建筑专业上称预应力混凝土V型墩刚构桥,V形墩的斜腿长12m,宽度与箱梁等同(5m),斜腿倾角45度。V形墩可减小主梁的±M峰值,并显著降低建筑高度,最小高跨比达1/42.5。
始建
漓江桥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施工,桂林市政府总投资1421万元,于1985年9月始建,1988年3月竣工并在9月通过验收交付使用。媒体报道建桥的构想缘于铁道部大桥局局长池应波,由于所涉及的地形和景观复杂,光桥的设计方案就搞了三年,在当时中国路桥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桥位的规划早在1975年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肯定,在1982年9月自治区有关部门又进行反复论证并确立了漓江桥的桥位,桂林市市政府以“市政函(1982)3号”文件将大桥的勘测、设计、施工委托给铁道部大桥局。1982年11月,签订了“桂林漓江雉山
公路桥勘测设计合同”,这样漓江桥工程正式开始。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曾在1981年桂林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会召开时,人大代表们均要求修建此桥。上报后,自治区领导开始同意了建桥方案但第二天又否定了,桂林市科协里有人提出了改建过江隧道的方案,可是后来因为资金过高,且不可行而被否决。通过桂林市领导的努力,最终落实了建桥方案。
交付使用后,漓江桥成为桂林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它是桂林东部城区去往桂林火车站、汽车站以及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的主要道路之一,也是最快、最直接的道路。同时,因为是国内第一座V型有技术难度的大桥,桂林人对此倍感自豪。
扩建
随着时间的推移,漓江桥变得不堪重负了。2007年初,市交警部门对通过车流量进行统计,发现大桥高峰小时流量已经超过4684辆次,严重超过了自身负重。漓江桥在高峰时段的拥堵已经成为司机们最头疼的事,它还曾入选了市民盘点的桂林市区十大“堵车点”。2009年底,双向6车道的雉山桥和穿山桥相继重建通车后,机非混行的双向4车道漓江桥更是成为了东西向交通的一个瓶颈。市民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发出了扩建漓江桥的呼声。2015年3月下旬,由市领导跟踪服务推进的20个“重中之重”项目正式确定,备受关注的漓江桥改造已完成立项并被列入了新开工项目之中。
漓江桥改造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设年限为2015年至2017年。漓江桥扩建改造将采用在原桥两侧各建一幅桥的方案进行施工,单侧扩建宽度为14.25米。扩建后漓江桥桥长263.46米,桥宽47米,引桥长252.08米,引桥断面宽48米(引桥桥面35米,两侧辅道、人行道共13米),道路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内容有桥梁工程和道路及管线工程,包括桥面改造、灯光、绿化景观、交通安全设施及管线改造等。2015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9月完成所有前期工作,力争9月底开工。
2015年4月28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主持召开4月份的20大重中之重项目推进会,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项目推进的有关问题。漓江桥扩建项目从被列为2015年度20个“重中之重”项目到4月底,短短不到1个月的时间,前期工作便已迅速铺开,主要包含地震灾害勘测、地质勘查和施工承台搭建等。所有前期工作力争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9月底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扩建过程中老漓江桥将保持正常交通通行,对东西向往来车辆行人的影响不会太大。
更多关于“桂林漓江桥”等全国桥梁建设规模和桥梁建筑施工
企业资质,可以登入
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