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三溪镇姜福村是由原姜福村和白杨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13个组、617户、3028人,耕地面积2870亩(其中:水田2100亩),2004年人平纯收入1300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村。该村现有21个自然湾,散落在9个山包、11条沟垄中,坐落于南山和北山脚下。姜福村自然条件恶劣,“晴天泥似刀,下雨一团糟”,80%以上的耕地是“望天收”,如遇大旱大涝,农田收成就是“黄瓜打锣—折去大半”,甚至绝收;水利设施陈旧落后,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集体修建,由于管理不善,年久失修,水库、塘堰渗水严重,机泵站完全失修,排灌渠道淤泥堆积,被群众喻为“聋子的耳朵─摆设”;生活环境较差,该村一半以上的群众饮水困难,水质得不到保证,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为彻底改变水利设施“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浑身是病、难以为继”的局面。近年来,由镇政府引导,村支部牵头,围绕“集雨节水,开渠治涝”的思路,以开发利用自然水,全面解决灌溉、饮水为目标,全面推进以组(自然湾)为单位的“一股三共”小水利建设模式,成效明显。该村南山片6个组共筹资46万元,新建大山塘9座,总库容量21万立方米,新建过滤池18口,新修排灌沟渠12条、1.5公里,累计完成土石20万立方米。已有南山堍等3个组105户安装了自来水,荆林庄等3个组的自来水正在紧张安装之中。
一、“姜福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股”:以组(自然湾)为单位,实行股份制。总的原则是自来水以受益户每户为一股投资,建水库以受益土地每亩为一股投资。考虑到群众的经济状况和实际承受能力,在具体操作上,资金筹措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一是向上争取一点,该村共向水利局争取资金1.2万元;二是拍卖组民公有资产筹一点,如下姜福组拍卖四荒地经营权2.1万元、间伐树木1.7万元;南山堍组拍卖组民公房1.3万元;三是按股筹资一点,如下姜福组自来水每股(户)200元,水库建设每股(亩)20元,共集资2.1万元;四是工程队带资建设欠一点,6个组都下欠1-2万元,计划由受益户按股分3年集资逐年偿还。
“三共”:共同管理。工程建后管护,采取的办法是每个组每年由全体组民选出一名管护代表,主要负责水库的看管和自来水的控管,同时,还兼看护组集体山场和其它小公益事业,年工资报酬500元左右,由群众集资解决,人口多的组每人每年3元,少的5元;自来水主管道由选出的监护代表负责管护,支水管由各户自己负责管护,自来水设施由镇自来水厂招标承建,合同保修10年,除材料费外,免收维修工钱,维修材料费用主管道由组民共同承担,分管道由各户承担。共同所有。所有工程交付使用后,使用权、所有权归组(自然湾)全体股民所有,共同受益。自来水、耕地灌溉按需使用,以村民公约的形式强调节约,需多少用多少,人人都受益。为防止自来水浪费,还实行了3-5户设一个阀门,如果其中一户水龙头不关或损坏不修而出现“长流水”现象,则由代表关掉联户阀门停止供水,促使村民相互监督管理。
二、“姜福模式”推行的主要过程
1、算效益账,由“不情愿”变为“试着看”。抽样调查(自来水已安装和未安装的群众)的10户农户都反映,村里准备修建水库、安装自来水时,几乎没有人愿意。主要原因是怕镇、村、组干部借兴修水利之机,大搞群众集资,搭车收费;怕强行派工派劳、强行集资,农民难以承受。群众“试着看”思想的转变,主要是镇、村干部层层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将水利部门设计的方案提交到会议讨论,让群众自忆算效益账,算长远账。据姜福村支书明道祥介绍:在群众会上,镇、村干部都给群众算经济账、算效益账,讲明现在修水利就是解决群众以后种田不需水费,吃水方便卫生,是一件一次投资一劳永逸的好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并将所有的建设方案、筹资方案、管理方案等提交群众讨论、修改和最后决定。明确工程建设由监工代表、群众全程监督管理,工程发包由群众说了算,广泛接受全民监督。同时,水利站免费规划设计,自来水厂保修10年等优惠政策向群众公开或合同承诺。群众的思想深受促动,逐渐由“不情愿”变为“试着看”。
2、示范带动,由“要我建”变为“我要建”。姜福村小水利建设没有实行普遍开花的作法,而是选择了水利建设条件较好的南山堍和上、下姜福三个组进行试点。根据当地的地形地段和水利条件,并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设计了最佳的建设方案建水库、安装自来水。其它组的群众看到试点组农田灌溉只需抽开阀门即可灌溉,打开龙头即可饮水,纷纷羡慕不己,主动找村组干部要求兴建水库,安装自来水。同时,由于灌溉问题得到了解决,许多群众都主动要求承包荒山、荒地,原来缺水的荒地开发之后立即随之增值。许多群众还主动将集资款送到干部手中,要求尽快接通自家的自来水。据调查统计,该村南山片6个组、237户,户均300-400元的所有集资款已全部交清。
3、阳光操作,由“不放心”变为“放心干”。工程发包,实行阳光操作,将设计方案、技术要求和工程量对外公开,吸引各地建筑老板来报价竞标,再通过群众会当场确定施工队伍。工程建设,由各组群众选出4-5名代表,全程负责工程建设管理,一个全面协调、一人管钱、一人管账、一人派杂工、一人负责后勤服务。工程施工期间,每天派2-3名代表在工地监工,群众也可以随时查看,合理意见由监工代表向施工队反馈,并督促整改。资金拨付,1000元以上的开支由群众会讨论通过后,报村委会核准,并按工程进度分期付款。由于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公开透明,群众由原来的“不放心”变为“放心干”,主动出资,工程进度明显加快,由原来一个组一个组施工变为6个组全面实施,由原来1家工程队施工为3家施工,机械由原来的1台为现在的4台。目前,9座水库的土建工程已完工,溢洪道、过滤池、引水渠、排灌沟渠等配套工程正在紧张实施,正在建设的3个组122户的自来水工程,预计在明年元旦前可基本完工。
三、主要成效
1、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经济效益显著。9座小水库建成后,可解决姜福村南山片1300亩水田灌溉问题,其中新增旱地水浇地300亩。据调查,在正常年份,水田每亩年均需抗旱费30元以上,1000亩水田年需3万元以上;水利条件改善,作物单产大幅度提高,按每亩年可增产100斤,1000亩新增粮食10万斤、增收7万元;新增的旱地水浇地,按年亩产600斤,共可增粮食18万斤、增收12.6万元。“一减两增”,南山片总计可增产值22余万元,1100人年人均可增收150元以上。调查的南山堍组,去年从军林河提水灌溉,人工除外,全组抗旱费用7000多元,今年在伏旱严重的情况下,新建的水库发挥了作用,没有用一分钱抗旱。下姜福组村民姜宏宗说:他家共有水田7亩,去年共用水费230元,今年到目前为止没有掏一分钱,早稻还每亩平均增收100斤。
2、解决了人畜饮用水问题,社会效益明显。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可解决南山片6个组、237户、1100多人和姜福小学近400名师生的饮用水和6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既为群众饮用卫生水降低发病率、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保障,又促进了畜牧业发展。而且过去经常发生的用水纠纷明显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抽样调查10户中,已用上自来水的有6户,其他4户自来水管正在安装。其中,上姜福村民的姜礼星反映,原来吃水需在半里路外的水井挑水,一担水大概要十几分钟,如果遇到干旱,早上需在四五点钟去排队抢水;如果是发生洪涝灾害,水井被淹,只有靠接屋檐水或到没有淹的水井取水,吃水特别不方便。现在好了,想吃水、想用水打开水龙头就可以了,既清洁又卫生。
3、水资源得到科学利用,生态效益可观。库、塘建成后,原来白白流失并且会加重洪涝灾害的大量雨水被聚集起来,还能发展库、塘养殖,能变水害为水利,为人民造福。由于灌溉方便,原来的四荒地可以植树造林、种植经济作物,生态环境会逐渐改善。目前,该村已完成退耕还林784亩、开发荒山950亩,建湾子林500亩,还准备在今冬明春组织群众大搞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四、几点启示
启示一:以民为主、适当补助是山区水利建设的方向。长期以来,由于小水利产权不明确,致使建设、管理、使用三环脱节,出现“管理难、投入难、发挥效益难”的小水利“三难”问题。为此,国家、省、市对农村小水利建设实行“谁投资、谁兴建、谁管理、谁受益”的体制改革,以逐步实现“农民到位、政府退位”。姜福村以组为单位的“一股三共”模式兴建小水利,为推广以产权为核心的小水利改革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较好地解决了新时期农村小水利事业发展的难题,值得各地借鉴。民办小水利是发展方向,但各级政府也要尽到各自的责任。各级各部门应彻底改变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兴修水利怕麻烦、是群众自己的事的思想,抢抓国家加大对基本农田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以民为主的水利建设认识高、建设好、发展快的地方进行“以奖代补”。国土、发改、财政、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应将以民为主水利建设工程和国家集体兴建的水利工程一样对待,在项目资金和优惠政策上予以倾斜,促进民办小水利的快速发展。
启示二:政府引导、优化服务是山区小水利建设的前提。在新形势下组织群众建水利确实有许多困难,但主要原因并不是群众不想干、不愿干,而是有顾虑,担心干不好,没有效益。姜福村之所以能够发动群众大兴水利,政府引导服务起着重要的“牵动效应”。因此,在今后的小水利建设中,要深入宣传,面对面地做好做细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家门口”的小型水利工程,群众既可投资经营,又可管理受益,应将此政策作为今后山区小水利建设宣传的重要内容。同时,要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引导群众干他们所想、所急的事,干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水利难事。比如在荒山荒地出租、资产变卖等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小水利的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上,水利部门应派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以确保工程质量;镇村组织应成立调解小组,防止因兴修水利建设占地等引发矛盾。在此基础上,干部要深入工地,搞好服务,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只要引导正确,宣传深入,工作细致,组织得力、服务到位,群众大兴
水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能够得到有效调动和发挥的。
启示三:村民自治、阳光操作是山区水利建设的关键。从姜福村大兴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整个小水利建设从方案设计、资金筹措、工程发包、开工建设到建后监管,都是采取群众会、代表会形式通过后实施的,整个过程都采用的是“一事一议”的制度,充分尊重民情民意,由组民决策,实行阳光操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因此,在今后的山区小水利建设中要把保护群众的利益和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摆在首位,整个工程建设都要充分体现村民自治,保证农民在兴建水利过程中全程的决策权、管理权、所有权和收益权,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全民大行动、大参与,才能掀起农民大兴水利建设的热潮。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