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是土木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结合高校专业人才培方案,对不同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和实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块与考试模块,以能力素质的提升为核心,以行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公共模块”加“专业模块”的教学体系与考核体系,满足不同专业对工程制图课程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教学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该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使不同专业的工程制图类课程考核更加科学、规范,同时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使人才培养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一、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提高人才素质的严峻考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建筑行业的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也随着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将成为提高现代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建筑市场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满足建筑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以能力为核心,提高工程素养,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把夯实专业基础,以培养适应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以应用型为特征,构建课程建设改革的内容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功底,使《工程制图》课程更紧密地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以适应建筑行业人才发展需要,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工程制图》是土木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构型表达能力、绘图读图能力的任务,为今后学生进行创造性工程设计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同其它专业课程一样,面临着因注重实践而压缩理论课程教学时数的情况,随着实践环节的加强,新技术、新学科的增多,这种趋势是必然的。但对于后续专业课程和企业用人单位来讲,对学生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却呈不断提高的趋势。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现有九个专业,九个专业全部都要开设工程制图类的课程,而不同专业对工程制图的专业能力要求也存着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各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以突出教学重点,强化专业特色,突显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学院现有各专业开设的《工程制图》课程,虽然在课程名称、学时数及开课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于工程制图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相同的。
其中在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法的基本概念、点、直线、平面与组合体的投影、截交线与相贯线、轴测图、建筑形体的表达方式等教学内容上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对各专业施工图的识读要求有不同。结合学院现有的九个专业,将教学内容与专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将“教”与“学”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模块体系,更好地满足各专业对建筑人才的培养要求。《工程制图》课程改革应充分考虑不同的专业对人才标准和能力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以此建立“公共模块”+“专业模块”的教学体系,制订规范统一的教学标准,有利于规范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好的适应当今各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建立工程制图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
构建工程制图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关键是模块化教学改革及考试模式的改革。
(一)模块化教学的改革
(1)以土木工程、给排水、建环、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为基础,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以职业要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建筑类高等教育特征,实现“教、学、做”合一,在课程中,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比例超过1:1,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改变以往各自为阵的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小专业特色的“工程制图”教学,从行业岗位需求出发,优化教学体系。构建“公共模块”+“专业模块”的教学体系。以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投影方法作为“公共模块”,夯实公共基础,再以各专业的“专业施工图”作为“专业模块”,共同构建工程制图模块化教学体系,以满足不同专业对工程制图课程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3)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空间想象力缺乏的问题,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板书和PPT相结合方式讲解,同时融入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CAD软件、SketchUp建模软件等多种形式辅助教学,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立体认知和空间思维能力,促进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徒手绘图、尺规绘图、建筑形体表达、轴测图绘制、施工图实例讲解及房屋建筑测绘等课程实训项目。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未来工程师的专业素养。
(二)模块化考试的改革
(1)考核方式多样化。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考核方式不再只以期末考试单一方式考核,而是增加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中成绩、口试成绩等多种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工程字体训练、尺规绘图等内容,口试成绩主要包含建筑施工图识读图考核。平时成绩占40%,期末试卷占60%,使考核更加全面。(2)考试试卷模块化。根据各专业对课程设置的要求,针对“公共模块”+“专业模块”的教学体系,搭建对应的“公共模块”+“专业模块”的考试体系,对“公共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考核,使不同专业之间的“公共模块”达到统一标准、统一试题、统一考核,统一评分;同时为满足不同专业对识读图样的要求,试卷中增加“专业模块”的内容。期末试卷满分100分,其中试卷内容的“公共模块”部分占80-85%,“专业模块”内容占20-15%。以满足不同专业对教学的要求,体现专业培养的标准化和差异化,形成小专业的培养特色和优势,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学院两年的教学和考试模块化改革与实践,已经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轻了教师制卷的工作量,同时也使各专业的工程制图类课程考核更加科学、规范、更加标准,学生的考试分数也更具公平合理性,模块化考试改革也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工程制图》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课程实践
(一)组成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学院根据现有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公共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完全相同的,其中“建筑施工图”是最基础的图样,也是每个专业都必须熟练掌握的。而在“专业模块”中,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有侧重地讲解与专业相关的施工图样。随着市场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课程的设置始终应与行业技术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
(二)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成果
通过课程建设组不断努力研究和实践,以课程模块教学改革为抓手,凝炼和充实教学内容,夯实专业基础,逐步探索出具有小专业特色的工程制图课程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搭建“公共模块”+“专业模块”的教学体系,充实并完善了教学内容,突显出各专业特色,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识读工程图能力在“大一”期间得到较好的锻炼,为他们在后续专业课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几年来,学院的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高校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都与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识读图能力和制图表达能力分不开,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及空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熟练掌握工程图样的绘制与阅读的正确方法,尤其是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和造就了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素养。
四、结语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课程建设改革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竞争力。教学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科类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肩负着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对专业启蒙的重任,建立一支具有责任心强、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和全面的师资团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首要条件。
其次,教师不应该束缚于纯粹的基础课教学,要通过专业课的教学研究,更好地把握专业基础课中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大一期间尽早接触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形成以“专业课”为龙头,带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使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工程制图的课程改革要坚持以行业岗位为着力点,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探索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搭建和完善工程制图的“公共模块”+“专业模块”教学体系改革,学以致用,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和造就工程素质高,创新能力卓越,适应时代发展的工程建设者。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