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白族建筑
白族瓦房周城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全村居住1500余户白族居民,约有近9000人口,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民居村镇建筑。各式各样的大理白族建筑,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以下是具体内容:
云南大理白族建筑——白族瓦房建筑特点
建筑取材
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的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拒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建筑风格
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四合院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青砖碧瓦
丹青翰墨的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白族民居都是独立的封闭式建筑,一家一院,由大门、照壁、正房、厢房组成,其组合形式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所谓“坊”,指的是三间两层的一个建筑单元。“一坊一廊”是由一坊带两瓦房组成的小院;“三坊一照壁”即是由一幢三间两层楼的主房两侧各配一座厢房,以及主房对面的一堵墙壁共同围成的一座封闭式院落,房屋与照壁围出的院心即称为“天井”。主房比两边厢房高,在主房和两边厢房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是指四面都是楼房,四个角的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天井,加上中央一个大天井的院落式建筑。除此以外,正房和厢房二楼的走廊串通,则为“走马串角楼”;更大的住宅以院落为单位串列组成“一进两院”,称为“六合同春”;还有数院相串的,更为壮观。大门开在照壁一侧,即院落的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白族民居建筑吸收了西方和江南民宅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白族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白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云南大理白族建筑——大理古城
云南大理白族建筑
面临洱海,背靠苍山。它修筑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后,明朝以来五百多年间,这里曾经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文献记载,它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城的四角还有角楼。时至今日,大理古城仍保持着纵横交错、棋盘格局式的街道和雄伟壮观的南北城楼,一条主街贯通南北古城门。
云南大理白族建筑
抹去那些厚重的历史,我迈着轻盈的步调,漫步于古朴幽静的街道,看着街道小巷里自由恬坐的游人,感受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与狂喜。那沿屋而坐的老阿姆安详和睦,用一种平静的温婉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的闯入。
云南大理白族建筑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的民居在这里比比皆是。他们的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的门楼照壁工艺精致,清新典雅。
夕阳渐渐从头顶滑落,金色的光线缓缓划过街道两旁被青瓦相联的民居、商店、作坊。贯穿全城的涓涓溪流默默流淌,垂杨依依山,茶朵朵装点着条条大街小巷。是谁,用诗情画意的笔调,浓墨淡彩的线条,浅浅勾勒出一幅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中国水墨画?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大理白族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