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智慧城释放绿色发展动能

潼湖湿地一景TCL大楼矗立于绿树红花中生态大道和畅5路公园绿地为仲恺形象加分观洞森林公园效果图整治后的潼湖流域仲恺段 于百亩荷花园和百亩芦苇荡中泛舟,看鸟影翩翩;沿着30公里环湖绿道骑行,深吸观洞森林的富氧空气;漫步身边的公园,近距离感受绿色家园的舒适体验……近年来,高擎一面生态文明大旗、呵护一方青山绿水、建设一座生态宜居新城的仲恺高新区依托区域山水资源优势,围绕“山绕城、城傍绿、绿环水”的目标,大手笔地为生态环境增添底蕴,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城在自然中、自然在城中”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近日,借由“创新驱动 绿色崛起”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发展推介会举办的契机,人们再次聚焦仲恺高新区,感受一座科技新城带来的绿色革命。 绿色引擎 潼湖湿地将建成国家5A级景区 走进高新区,所到之处绿树葱茏、鸟语花香。令人称奇的是,一个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的潼湖湿地公园,竟然能够完整地保留在一地难求的仲恺高新区。 据 《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显示,未来10多年,在目前的潼湖、潼侨、沥林等区域1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湿地生态特色突出、先进产业聚集、交通便捷、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生态发展区将拔地而起,成为引领惠州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绿色引擎。 “这里是百亩荷花园,这里将打造百亩芦苇荡,那边建设成特色村庄。”在潼湖生态智慧区的规划建设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指着液晶规划显示屏如是介绍。据悉,为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潼湖生态智慧区将依托潼湖湿地及周边水系、山林、农田生态资源,构建山水相连、城景相依的大生态格局,建设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并在此基础上,统筹集山、水、林、湖为一体的丰富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构筑度假、休闲、观光、娱乐等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开发湿地湖泊、特色村庄、专类公园、田园风光、城市风光、度假修养等类型的旅游资源。建成后,将成为市民休闲、游客观光的好去处。 按照《规划》要求,截至2020年,潼湖智慧区人均绿地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80%以上。截至2030年,潼湖智慧区人均绿地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绿色革命 投资4.8亿元实现“村村有公园” 晚饭后,市民宋健带着孩子来到了仲恺公园广场踢球。他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个广场,带着家人到这里休闲健身,成了每日的必修功课。“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亲眼目睹了仲恺高新区的变化。”宋健说,路宽了、树多了,环境越来越好,“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宋健有此赞叹并不意外。近几年,仲恺高新区为打造生态之城,提升宜居指数,不惜投入巨资,进行绿色革命。以兴建公园为例,根据《仲恺高新区2014~2017年公园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到2017年,仲恺高新区将逐步完善和提升仲恺区公园体系建设,基本满足全区人民群众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等需求,逐步开创“森林进城围城,公园下乡进村,生态文化入户”的城乡绿化新格局,彰显仲恺高新区生态休闲特色。 在惠州沥林(市级)森林公园动工现场,记者获悉,仲恺高新区从2014年开始开展公园体系建设工作,预计到2017年,初步建成2个市级、2个区级、3个镇(街道)级森林公园和5个市民休闲公园、51个村级公园,各类公园建设采取区财政全额和以奖代补的办法投入,计划投入资金约4.8亿元。 2个市级公园分别是观洞森林公园和沥林森林公园。而观洞森林公园将计划修建一条30公里长的环湖绿道,满足居民休闲健身的愿望。“这条环湖绿道将建成一条慢行系统,完全禁止机动车进入。”仲恺高新区农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红花湖之外惠州的第二个大型环湖绿道,其实距离市区并不远,仲恺区和惠城区连接的4条主干道打通后,就能实现仲恺与市区的无缝对接,到时候市民到观洞水库就非常方便了。 绿色防护 多措并举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纵观仲恺高新区的宜居之作,既有城市线状公园改建,又有开放式滨水景观带绿地新建;既有城市山体公园建设,又有城市主干道景观绿地提升。仲恺高新区身披“青山绿衣”正缓步亮相人前。 但新修也好,改建也罢,真正实现“绿水青山”还离不开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气、噪音等环境的改善,这也是影响仲恺高新区是否能够实现“宜居生态城”目标的重要因素。 仲恺高新区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仲恺高新区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根本出发点,以构建“生态、魅力、和谐”的高新区为目标,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两手抓”,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大力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建设,全区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以农村治污来说,近几年仲恺高新区开展了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全面推进流域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持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生活垃圾实现收集“一村一点”、转运“一镇一站”。全区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8处、垃圾中转站7个、农村垃圾收集点3019个,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市级以上生态村38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治理污染,系统组织排放,提高污水处理率,逐步使规划区内各水系水质全面达到国家I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相应功能区质量标准,全年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330天以上;集中建设区域环境噪声(昼夜)平均值 55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70分贝,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昼、夜间等效声级分别符合相应类别标准值的要求。”《规划》中,对规划区内的水、气、声的保护也有明确规定,以此可见仲恺高新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河委”领衔河涌整治战 引领全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深入开展河涌整治,落实‘河委制’和‘河长制’,着力推动全区河涌整治。根据属地管理,对11条‘河委’挂钩的辖区河涌全面开展污染源排查及治理对策研究,加强环保执法监管,重拳打击地下黑加工厂和非法违法排污行为;加快推进河涌综合整治,逐步恢复水体功能。”进入2016年,仲恺高新区推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战役”,其中以河涌治理为主的整治战役,引领了全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 每个镇每年整治一条河涌 如今从马过渡河走过的人,绝对想象不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臭名昭著的臭水沟。据悉,马过渡河是流经仲恺高新区中心区域的主要河流,曾经一度因污染、淤塞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经过近3年的整治后,两岸绿树红花、临水栈道及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马过渡河旧貌换新颜,周边居民纷纷夸赞。“经过多次清理后,现在基本上没有味道了,可以跟家人在附近散步了。”住在附近的市民周萍说。 马过渡河整治工程只是仲恺区近几年开展的河涌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同时从仲恺高新区获悉,除了整治马过渡河,该区还将用8年的时间投入25亿元对8条主要河涌进行彻底的清淤、截污等整治。其中,仅陈江河的整治就要投入7.6亿元。 据仲恺高新区环保局副局长黄鸿君介绍,自“南粤水更清”行动工作开展以来,仲恺高新区按“每个镇每年整治一条河涌”的思路,启动河涌整治大会战,目前完成了流域内马过渡河、谢岗涌英光—山陂堤、甲子河等一期整治工程,推进了甲子河陈江五一段、肋下河和陈江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永光河等河涌和河道的整治工作,启动了马过渡河、红岗河等河涌的生态修复工程。 率先实行“河长制”工作制度 据悉,由于一条河流要跨过多个镇街或县区,给河涌污染整治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仲恺高新区创新举措,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了“河长制”工作制度,规定全区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一把手”为本辖区内整治河涌“河长”,全面负责本辖区河涌整治工作。2015年11月份,在原“河长制”的基础上,仲恺高新区又在全省范围内首创 “河委制”,由11名区领导分别担任11条河涌的“河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掀开河涌整治工作新的一页。 黄鸿君介绍,未来仲恺高新区还将充分运用“河委”力量,铁腕治污、科学治水,打好“生态整治战役”中的河涌整治大会战,到2016年底前,基本解决河道垃圾和黑臭问题,河道环境面貌显著改观,全区河道范围内达到“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河底无淤积、河面无垃圾、生态无破坏”的“六无”目标;到2017年底前,全面消除劣V类和黑臭水体;到2020年底前各河道水质逐步达到地表水体功能目标要求,恢复河道生态自净功能,还水于民。 仲恺不断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率先在全市实现“一镇一厂” 生活及生产污水排放,是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的重要因素。仲恺高新区为了打造绿色纯净的水生态环境,不断加大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构建绿色生态的宜居之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启动仲恺2号污水处理厂建设 仲恺高新区环保局副局长黄鸿君介绍,目前仲恺高新区潼湖流域内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座 (处),率先在全市实现“一镇一厂”目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6万吨/日;2010年以来,累计建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网170多公里,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均达到86%以上,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均达70%以上。 “未来还将围绕增加管网、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和推进污水厂提标改造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黄鸿君说。一是增加管网建设。“今年,我区会继续加强管网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污水收集范围,防止污水直排。同时,抓好管网的接驳、疏浚等工作,目前,区住建部门正在实施管网普查和清淤的样板工程,预计6月份完成,届时将推广实施,有效改善当前管网存在的破损、堵塞等问题。” 二是增加污水处理设施。据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涌入,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仲恺高新区工作安排,今年启动仲恺2号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新增配套管网约15公里,总投资估算约5亿元,拟于2018年建成,此项工作由陈江街道办具体负责实施,已启动前期工作;另拟于2017年筹备仲恺中心区第七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新增配套管网约10公里,总投资估算约2.5亿元,拟于2019年建成。 三是推进污水厂提标改造。年底前,完成六污一期、七污一期、七污二期、八污4家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工作。 环保监管力度不断趋严 黄鸿君说,为全面清退面源污染,全区全面落实“禁养区”规定要求,对非法养殖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并制定防止回潮措施,发现一起、处理一起,2010年以来,共清拆非法养殖场796家,清理生猪32.3万多头。另外,把石场、沙场、码头和砖瓦窑厂整治纳入潼湖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共关闭石场6家,清理码头、沙场、堆场48个,清拆砖瓦窑厂43家。目前,仲恺高新区管辖的区域已基本实现畜禽 “零养殖”,砖厂“全清拆”。 此外,为了将生态环境保护举措落到实处,实现“青山绿水”的发展目标,仲恺高新区在环保监管不断趋严。严格环保准入,实行水污染型项目限批,对未完成整治任务地区实施区域限批,2011年以来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46宗,否决率4.48%;加强环保执法监管,深入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充分发挥 “环境保护三级联防联治”机制的联动作用,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就今年来说,至4月底,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3054人次,检查企业738家,立案处罚43宗,处理投诉304起;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几年来共淘汰关闭重污染企业56家,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约200万吨/年。”黄鸿君表示。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