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隧道

祁连山隧道是兰新二线甘青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位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以西约60公里,甘肃与青海交界的祁连山脚下,全长9.49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至4300米。祁连山隧道穿越碎屑流及富水断层破碎带,是中国铁道部I级风险隧道、重点攻关项目,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

简介

祁连山隧道位于兰新客运专线甘青段的张掖市山丹县与青海省门源县交界处祁连山区。 采用钻爆法施工,全长9.49公里,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负责设计。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参建员工在平均海拔3500余米的高原缺氧地带。

新建兰新第二双线祈连山隧道全长9.49km,是兰新二线甘青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为Ⅰ级风险隧道,地质复杂,隧址位于冷龙岭褶皱带,断层节理发育,尤其进口段要穿越F6、F7断层碎屑流地带,是隧道建筑史上没有遇到过的特殊地质条件,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地下水发育,最大涌水量10.5万m3/d,尤其出口段,为强富水段;地处高原,高寒缺氧,气候异常恶劣;隧道长工期紧,建设标准高,按高速铁路标准建设,这些难题制约了隧道的建设,需要进行科技攻关。

修建历程

2010年4月,祁连山隧道的2#斜井正式爆破进洞,这标志着世界上最长的高海拔高速铁路隧道祁连山隧道全面开工建设。

截至2012年9月,祁连山隧道最危险断层已经钻通,全线预计2014年初贯通。建成后的祁连山隧道,列车时速将达每小时200公里以上。

施工难度

祈连山隧道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负责设计,为Ⅰ级风险隧道,地质复杂,断层、裂隙、碎屑流和多年冻土密布,年平均气温1.8℃、最低气温-31.5℃。具有“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的世界级工程的所有建设困难,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属罕见,被列为全线头号重难点控制工程。

隧址位于冷龙岭褶皱带,断层节理发育,其最大埋深823米,尤其进口段要穿越F6、F7断层碎屑流地带,俗称“地下泥石流”,已探明的碎屑流长达1600多米,其中开挖断面面积达50平方米,是中国铁路隧道施工首次遭遇的特殊地质,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施工中,祁连山隧道出口斜井的最大涌水量达到10.5万方一天,尤其出口段,为强富水段。

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参建员工将中国隧道施工中的8种工法全部应用在祁连山隧道施工中。同时,在祁连山隧道施工中总结出的“一探二封三泄四注”新方法,成功解决了工程施工中单一工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高铁隧道,在祁连山隧道施工中成功攻克了碎屑流这一世界性施工难题,也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正式通车

2014年5月1日10时10分,随着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祁连山深处响起庆祝的鞭炮声,兰新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祁连山1号隧道顺利贯通,这标志着由中铁二十局集团数千名建设者奋战4年多的世界海拔最高高速铁路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全线拉通。

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工程由祁连山1号隧道、祁连山2号隧道和连接两座隧道的硫磺沟大桥组成,全长16.336公里,隧道轨面海拔最高高程为3607.4米,而且两座隧道均为Ⅰ级风险隧道,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有“世界高铁第一高隧”之称。

自2009年底开工建设以来,中铁二十局集团3000余名建设者克服高寒缺氧、复杂地质条件和恶劣的施工环境等困难,昼夜不停,科学施工,确保了工程安全顺利推行。2014年1月28日,9.49公里长的祁连山2号隧道贯通。至此,祁连山1号隧道成为兰新高铁全线最后一个“卡脖子”工程。

中铁二十局集团祁连山隧道项目部党工委书记郭育红介绍,祁连山隧道穿越区域断层、裂隙、多年冻土和“碎屑流”密布,尤其是1号隧道洞身经过砂岩、板岩以及F5断层破碎带,且频繁遭遇软弱富水地层,集多项世界性隧道施工难题于一身。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建设者不仅全部应用了中国隧道施工中的8种工法,而且通过施工工艺创新,采用开辟泄水洞、绕行平导和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等综合处置措施,成功穿过了施工难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高的突水突泥突石坍塌体区段,并成功解决了“碎屑流”、高地应力等一系列隧道施工中的“疑难杂症”。同时,为了加快进度,自2012年2月开始,施工方采取了开挖斜井、平行导洞进行多个工作面开挖的方式,至隧道全线拉贯通,祁连山隧道施工中仅斜井和平行导洞就开挖了近40公里,相当于正洞的2倍多。

横跨甘、青、新三省区的兰新高铁全长177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是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

更多关于“祁连山隧道”等全国隧道规模和隧道建设企业资质,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